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纽约琐记(修订版)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09: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借用了陈丹青先生的题目,这是他一次演讲的题目,关于先生的。可惜我没有机会去现场聆听,只是看了看文字稿,“鲁迅先生是一个好玩的人。”这样评论先生的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第一次看到他是在王志的面对面里,他一身黑衣,讲他要离开清华的故事。从那时起,就喜欢他的说话方式了,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等退步集出来时,我马上买了一本。在访谈中,他的对答经常会出现诸如“他妈的"这样的表述,我第一次觉得原来脏字也可以精准表达一种情绪而令你赞叹。
  他自己就是个好玩的人,至少在我看退步集的时候,好像远离了周围那个无趣的世界,疯狂地到了另外的世界,然后看他狂侃或者发泄,觉得周围亮了起来。
  就是这样,开始了对他的持续关注。发现他早就开始写字了,主要是为一些杂志的专栏供稿,谈音乐,绘画,文字等等艺术吧。
  看了他的音乐笔记,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在里面可以隐约发现他是怎么样一步步到退步集那种风格的。后来看退步集续,觉得有些失望,毕竟人不可能永远都有新的灵感。
  这本纽约锁记,主要是谈绘画。作为外行,我觉得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洋洋万言,好句子会从字里行间走出来。
  好句子,好意思,最好不去动它,转一道手,让它多给人听到,看到。”
  好吧。就让书中的好句子登场吧。
  
  
  1 一旦有了画廊,艺术家和他的作品就此被生生掰扯开来,他的梦境(原就是他的现实)和现实(也就是他的梦境)也被掰扯开来,从此艺术家必须醒着做梦。
  2 是的,不是技巧,只是好习惯:耐心,细心,别太急,有始有终。
  3 我也不免世故的。在坦然率真,了无心机的马克与奥尔面前,我常暗自惭愧。这两位美国多么不相似,不相干,但我每想到他俩总觉得像同一个家伙:都娶了欧洲的妻子,都是三个孩子的父亲,魁梧,健康,男中音,见面握手,直视我的眼睛,一股郁勃凛然的学生腔和少年气。
  4 准确地说,还未成名发迹的艺术家——疲倦,亢奋;沮丧,骄傲;心事重重却了无牵挂;目光冷漠但眼神热情;懒,随便,又显然紧张而工作过度;气质是单纯的,精神则是天然地颓废。
  5 “喂!塞尚,塞尚先生!你好吗。我来看过你了。我们诚心诚意来看过你了。
  6 不是江郎才尽,那是庸才的以己度人;也不能说由于他的精神病,人间有的是精神病患者。是什么呢?或许是一种罕见的对于自己的诚实。
  梵高究竟为什么了断生命,不重要的(各种说法我都接受也都不相信)。那时神秘的事情。他只画了几十年画,但他自我完成了。夭折的天才自有艺术生命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同年龄顺序无关。有的花只盛开一天,一小时。有些真理只显示给一个人,梵高自己知道的。
  7 董其昌,我一看之下当即喜欢:不是出于知识,教养,只因无知而素面相对。
  8 自从去年秋冬用油画写生董其昌的画册以来,多重的”异己“性使他(以及中国水墨画)与我之间构成一种奇怪而自然的关系,既像是“本家”,又全然是“外人”:我于他在画种,工具和美学上以全然陌生,歧异的方式在同一城市,同一画面相会合——我与他都出离了中国本土,远赴纽约。我做梦也想不到会在纽约认识这位祖先,并带着全套油画工具钻进他所管辖的水墨山林中去。他,一定也想不到我会以他当年效仿前辈的热情和愚忠效仿他。
  9 史论永不会谈及画家的性格。
  10 历史是偶然的,事先不知会遇到谁。
  11 回顾展只是“他”。他,比如说塞尚,在回顾展这才显得是真的:真有过这么一个活人(不再是供在美术馆墙上的艺术“牌坊”),同我们一样,住在某个地方,年轻过,后来老了,死了,剩下这些画。如果这个人还活着。那么,他此刻还在工作,画架子周围摊得乱七八糟的。
  但说明什么呢?(所以真难写)回顾展给予我的是既高于又低于诸如美学,赏析,知识,思想这类东西。真有所谓“美术史”吗?假如没有这一个一个"人”,美术史是什么?在拥挤的参观人群中,我只觉得是在与“他”在某年,某日,某一时辰亲手画的,用各种弯曲的笔画签着名字。那位罗马总督指点耶稣的话正可借来形容我在回顾展最真切的感觉:
  “瞧——这——一——个——人!”
  12 每一项回顾展都多多少少提醒或修正了我的无知,有知,偏见,宿见——原来如此。或者,原来并非如此。思慕太久的人最好及时见到。
  13 我出生在中国文化自古未有的荒年,深昧于书画器物之美。虽曾在出国前游历西北敦煌,龙门,领教过秦汉晋唐雄大厚重的一面,但历朝历代精致文化那锦绣繁华的一面,却是迹近于无知,终于要到出国后才算开眼看见,也补了对于中国古典艺术的较为完整的认识。这样的看过一看,唯感到我们如今是活在另一个中国,除了人种,地名,方言,同先祖的雄大也好锦绣也罢,都谈不上什么活的关系了。
  14 国中现有的展览大抵只是陈列,并不等于回顾展。重要的不是展览,而是主办者的眼光。我们仿佛已经学会画画,我们是不是还得学会怎样办展览,看展览?到那时,我们回掉转头来回顾我们今天与过去的视界。
  15 Francesco Clemenk
  对于自己在做什么,知道得越少越好,不要去明白自己到底干了什么。我不认为画家应该相信这个世界,即使世界相信他们。认真地看待鄙俗,并以鄙俗来看待真相。
  
  哪一句跑到你心里去了?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8 14:26 , Processed in 0.04213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