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虫百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澜本嫁衣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18: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斓本嫁衣》最近才看完,不过这距离我买它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当初刚高考完,所以决定买两本那时看起来很时髦的书犒劳自己,一本是《西决》,一本就是七堇年的这本。
  决定买《斓本嫁衣》,一方面是因为它的装帧很特别,名字也颇有女性向历史感;另一方面,就是一本《西决》拿在手中没有满足感。对《西决》的兴趣由来已久,从高三奋战时偶然一瞥同学《最小说》上笛安写的简介相当动心。于是七堇年那本书不幸成了一个陪衬。
  很快《西决》被先看完了,因为没有用心看,所以感触不大。喜新厌旧的我冲进书店买了七堇年的另一本书《大地之灯》,原因在于美丽的封面。
  然而这本书也没看完,突然发现很多青春作家小说中都大肆描摹悲惨的故事,然后自己与主人公惺惺相惜,顾影自怜,可怜巴巴地感动读者。我感觉自己成长了,所以藐视了诸如此类的书籍,有色眼镜度数不断加深。
  而在那浮躁的两年里,我感觉自己没有办法心平气和地欣赏小说、音乐、电影,总是以一种批判的眼光注目它们,跳脱于内容之外,毳毛龟兹,也因此痛苦不堪。
  幸运的是人总是成长的,无论你多么认为自己高大,你总会一段时候发现自己的高度是有限的,在时间的漂流中遗忘高大的形象。
  我开始关注新闻,不光是电视台上的,还有来自网络的视频以及一些难以用正或错去定义的人心,发现这个世界很可怕,而不是花季感觉到的带有忧郁美感的残酷。暑假里又间断地得知了父辈以及在上一辈的故事,可以说这时才真正有种手指浸没水中,感受真切。
  于是,我的目光在书架上浏览,看到了青色的书脊,决定拿出来再读读。之前也有试过,不过那些企图都很快被其他更加激奋,看起来貌似更凶狠的事吸引,所以多次失败,直到最近才重新尝试。
  看完之后,觉得网上很多人说的可以描写阴暗面,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内容对叶知秋的塑造还算成功,也算不上失败。描写的悲凉的故事在我所直到的故事中,不算虚假。针对网友们的质疑,我想很可能是小说的戏剧化手法所导致,当年不喜欢琼瑶的不是用堆来形容吗,现在拿来作笑料的人也不少。当然也有一部是跟我一样成长到某个阶段了。
  《斓本嫁衣》本身表现的风格是苍凉的人生感,感慨居多,有些内容则有时过境迁之感。写法是跳跃性质的,这种架构文章的方法不算难,很适合瞬间的思维,跳开然后找到间断的部分,然后跳进去修补内容。但事先最好设定一定人物性格与行为。对人物性格前后的统一性要求较高。
  所谓的统一不是说要一模一样,而是后面描写的人物形象不能否定前面的人物形象,不能为了剧情否定之前人物的性格。而叶知秋恰恰就是这样的反例,七堇年开始给她设定的是一个有童年阴影,内心堡垒坚固,坚强好胜并且想脱离平凡的女孩,这些在她去了大学,然后沾染物欲,甚至与康以明建立关系前都还好。但叶知秋在几经康以明的感情折磨之后,就变成了一个感性的城市小女人的形象,向往一份安稳的生活,可以为能给她拨蒜的人动心,想为那个他养一双儿女,然后操持一个家。只要没有完全陷入剧情,保持一定清醒都会看到前后的差距。其实这不是不可以,但人的转变都是有交代的,这样的迅速转换让被《红楼梦》塑造成前后反复回顾的读者哭笑不得。
  不过那都还在容忍的范围之内。只有康以明这个角色形象让我觉得过于平面,简单说就是只能出现在白纸上面。从剧中情节能够看出,康以明对叶知秋的爱是剧烈并且深刻的,从他可以为她买什么东西疯跑一个城市,可以抵抗他旺盛的性欲已久爱不常跟他做爱的叶知秋。这样的爱得深刻的人,却能在他所爱对象的面去找排精管,这爱还真是上升到了精神阶段,完全分类讨论,抛开不忠使之成为物理上的活塞运动。即便如此,我们已久能够还算想得通。但是他却又当着叶知秋的面,哄骗屋内裸露的肉体,说门外面的是纠缠他的普通女子。看到这里,我感觉相当错愕,没有惊吓到下颚,只是感觉无话可说。而后,叶知秋做掉了孩子,康以明又疯狂地追求。这其中的感情转变貌似始终如一,但好像波折不断,在这么一篇不算荒诞风格的小说中,实属超异类。
  至于“我”,里面描述的大多是别人,她的母亲,她母亲的母亲,叶知秋、康以明、何耀辉,有点印象的就是最后与阿莫德共度的日子,是当下还比较流行的时尚旅行心情文。而何耀辉是我认为最成功的人物,只有短短几页的篇幅,却能将过于敏感,每时每刻全力营造被伤害氛围的这种边缘人物透彻的表现出来,解剖不算深刻,但格外引人注目。这种人物就是很多网友最看不入眼的闷骚型。我也曾这样过,经常看着天空努力淌眼泪。看到这个严重被害妄想症的何耀辉,我倒希望能够会心一笑的戏谑风格,但这样缓缓而来的文风也不坏。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速度极慢。对待这样的故事情节中有很多作者感触的书,我很小心,不想放过比较出色的思想点。很多时候心底发出的读书声是中国旧电影中特有的缓慢女声,很柔美但又不娇喘的那种,常在讲述女子半生的独白中产生。而七堇年的文笔应该说给予我这种独白一个特有的区间。
  她的文字还是比较华丽的,堆砌程度不空洞,但无法否认风格的华美。很多人印象最深的都应该是“我的感情像一杯酒。第一个人碰洒了,还剩一半。我把杯子扶起来,兑满,留给第二个人。他又碰洒了。我还是扶起来,兑满,留给第三个人。感情是越来越淡,但是他们每个人,获得的都是我完整的,全部的,一杯酒。幸还是不幸:她还是在相信感情,和爱。”
  很耐人寻味的三段。在这里我浓缩了,不过品质不打折。
  她在描写姥姥制作的斓本嫁衣的段落,则显得工笔很扎实,这是七堇年能从很多青年作家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整体来说,这本书还不算差。至少不是很多人说的那样华而不实,压根看不下去。应该是有一部分人想要跳脱年轻的兀自哀怜的思想观,所有排斥。我想那无疑是好的,积极的,但那确实是一种通病,和现在被骂得惨烈的小清新迷恋者们一样带有色彩眼睛。
  而七堇年的书也有青年作家同样的解剖力度不足的性质,但我想有那个心就很好,谁能保证那些大家年轻的时候就那么浮于云端,就那么清醒决然。只是一些人对他们过于苛刻,在非苛刻的地方使劲嗑磕。也不排除一些人为了表现自己的思想高超,而靠批评别人称为垫脚石。
  
  全文看下来,这个标题显得格外坑爹,好在这是第一篇书评,所以格外宽容。努力博览书籍才是更加重要的本命工作。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5 12:51 , Processed in 0.04534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