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书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不远行,就老了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8: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吐槽贴很不客气,
  点有用的数量也堪称经典,
  250。
  对于这本书,
  还没有拿到手,
  但是作者的博客是火得让我不能不知道这本书,
  只是没想到,
  豆瓣头排的书评如此不正经,
  如此刻薄。
  
  1 宽容
  
  这本书就是一种小众的读物,
  大多数人喜欢这个题材,
  不外乎是因为这个病态的社会给了我们太多压力,
  让我们想隔离这一切,
  去找个清净而清新的地方自在一段日子,
  仅此而已。
  这种朴素的想法几乎每个人都有,
  只不过大多数去了公园,
  而少数人走了川藏并跨出国境线。
  
  关于这本书,
  我真心等待豆瓣能有一篇客观公正的好评。
  
  很多人不会理解,
  有一群人生活在按部就班的模式里会感觉窒息,
  这群人,
  会把《荒野生存》这电影流着泪看上几十遍,
  会背诵《瓦尔登湖》、《野性的呼唤》的大段大段金句,
  会在假日里一次次远游,
  会暗自计划寻找自己的无人区。
  
  不要爱情,
  不要金钱,
  不要信仰,
  不要名誉,
  不要公平,
  只求给我真实!
  
  仅此而已。
  
  一个病态的社会,
  总要有治愈伤口的机制与智慧,
  而这本书,
  至少它的前身是引人关注的。
  正如垃圾到极点的内容简介,
  我并不认为这部书处处皆完美,
  但小众的喜好,
  希望大众能给以一个宽容的态度。
  一叶落而知秋,
  相信公众会从身边一些细节发现这个社会已经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对于生活方式,
  除了按部就班,
  除了竭斯底里,
  应该有第三条路,
  人们既然接受社会如此病态,
  为什么不接受年轻人用脚去一步步寻找生命的意义?
  对于这些热血的孩子们,
  让我们多一份祝福,
  少一份责骂吧。
  
  至于把过程写下来,
  成书也好,
  写博客也罢,
  我个人真不认为这是装,
  反而觉得这样才对得起那段时光,
  哪怕只有一个人从这些文图里面得到了希望与慰藉,
  这意义便愈发伟大了,
  
  我们都会老去,
  也都会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在豆瓣上的ID和博客早晚有一天将再也不会亮起来,
  对于所有的认可与反对都不再回应,
  但是,
  我们曾流过的热泪与幸福的欢笑留了下来,
  在我们远去的某个日子里,
  这些文图如小橘灯一般,
  留给那些为此驻足的人们一些温暖,
  驱散弥漫世界的寂寞与孤独,
  这不好吗?
  就我个人而言已经足够了。
  
  我们的血都还未冷去,
  无论在路上,
  还是在家里,
  活着真不是为了吐槽的,
  彼此多些祝福,
  一起努力寻找自己的乐土吧。
  
  2 心锚
  
  写此文的初衷,
  只是在打开这一网页的时候,
  看到《装X》这个标题和下面“250个有用”,
  感觉这两个元素放在一起很讽刺,
  便进来吐两句槽。
  随着和大家的进一步沟通,
  我打算尝试写一下这本书内容的评论。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编辑、作者、粉丝和吐槽者,
  每个人眼中所看到的这本书肯定是千差万别,
  而我眼中,
  只有两个字,
  心锚。
  
  作者博客里面点击率最高的文章,
  几乎都是与穷游攻略有关,
  事实上作者所标榜
  “它不是攻略或路书,也不是日记或流水账本。这是一本说故事的小书。”
  这让我很担心。
  如果从这本书的商业运作考虑,
  定位在穷游攻略上成功概率高很多,
  因为这就是博客的点击率上的统计结果,
  市场细分的差异化,
  诉求点的精准,
  都堪称完美体现。
  
  我把博客从头翻到尾,
  倒是有一个故事让我很感动。
  “昨晚上,周末。和父亲喝酒谈天说地。几次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咽了下去。不知道如何开口,也担心父亲的反应。终于,还是鼓起勇气说了。没想到的是,父亲完全没有一点点阻止我的意思,相反,非常支持我的想法,鼓励我迈出这一步。”
  我看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
  有些人会认为这个父亲太宠爱孩子了,
  那么我举另外一个案例,
  也是一本书《荒野生存》。
  这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书里面的主人公克里斯与父亲感情很糟,
  在克里斯的旅行中完全屏蔽掉家人,
  以至命丧于阿拉斯加的荒野。
  是的,
  对于孩子,
  保持沟通是我们这些家长在失控后能给儿女的最后保护了。
  不要断了这条路。
  我如果是她的父亲,
  于内心我是真舍不得她冒任何风险,
  但是我们能做什么?
  这对为人父母的人们都是最残酷的考验了吧。
  这本书的出现,
  大概少不了这位父亲的努力,
  这份智慧与感情很少见很难得。
  
  回到旅行的意义上,
  大多数人是不知道怎么旅行的,
  正如拍照的时候大家都伸出两个手指所暗含的意义——二。
  个人认为,
  最好的旅行是发现自己的心锚,
  记录下它,
  并分享它,
  你一定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好游记都是这样,
  因为某些不想提的原因,
  我不聊《瓦尔登湖》、《野性的呼唤》这类例子,
  我举一些非游记类的案例,
  小公务员写的《鬼吹灯》、还是小公务员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和某大姐为了省电费在银行24小时服务的柜员机旁边学习边写出来的《失恋三十三天》……
  作者都不是专职作家,
  而取得的成功让专职作家羡慕嫉妒恨。
  类似的经历应该是当代网络文学的最大景观了吧。
  心锚的力量堪比神奇。
  我们不谈钱这个东西,
  不是我不爱钱,
  因为只看钱会出问题,
  比如《盗墓笔记》、《XX那些事儿》……
  这些甘当第二,不做第一就是钱惹的祸。
  你如果缺钱,
  我不反对你去这样做,
  但是很可能会把自己独特的心锚抹杀了,
  而让我们这些读者失去了独特阅读体验的机会。
  天地很大,
  路很广,
  我们都没有必要重复别人的路。
  
  没拿到书,
  仅靠作者博客的记录闲聊几句。
  个人意见,
  不一定正确,
  所以也别跟我苦大仇深似的,
  白白坏了泡豆瓣的心情。
  
  3 妖言惑众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错误,
  也写出来对豆友有个交代,
  那就是旅行路上的风险。
  这本书的作者真是太幸运了,
  而事实在路上并不是只有浪漫,
  看了很多评论,
  貌似都很在意旅行给自己家人或朋友带来的伤害,
  当然,
  我也在意,
  否则,
  我不会一边老老实实的还着房贷,
  一边给儿子攒读书的钱。
  我“荒野生存”的梦早让房子和儿子压死了,
  只是在下意识里,
  才不知不觉地又去翻看这类的书和电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父母、子女、爱情。
  送给还怀有远行梦想的人们一句话,
  无论如何,
  要留给自己一条回家的路。
  这句话字字都是血,
  你不信,
  自己看《127小时》和《荒野生存》。
  
  我“妖言惑众”的同时,
  也很严肃地提醒大家,
  旅行有风险,
  出行前真的最好把“后事”考虑到。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8 21:37 , Processed in 0.04730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