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灯下看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琥珀·恋爱的犀牛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5: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四青年节上看了第四版的《恋爱的犀牛》,不得不说没看到老段段奕宏的马路是我的终身遗憾(可能有部分是他的粉儿的原因),当然新版这批80后的年轻人也很好,有激情,但是明明给我的感觉稍微粗犷了点,声音也是,不够细腻神经质,而马路,似乎又胖壮了些,没有马路被精神折磨得够呛的那种沧桑感。说到剧本,当然是不朽的经典,里面的很多台词都是神来之笔,这也是这部爱情小剧场能够久演10年经久不衰的原因,它代表的似乎不仅仅是一种追求,更是人们潜意识中对美好事物向往的一种本质。马路和明明的悲剧,用我最近在看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中的话来说,就是太执着,放不下。然而我相信剧作家廖一梅创作的理念却不是奉劝人们放下,而是如马路所说:生命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事情,值得你去坚持。马路被明明折磨却一片痴心,他觉得明明是美好的,自己对明明的爱是美好的,觉得自己执着的追求这种美好,过程中的痛苦也是值得的。同理,明明觉得自己对心上人的痴情、被对方折磨的这种过程,因为爱情,所以也是值得的,也是美好的……可以想见,廖一梅本人在10年前也是一个敏感、热情,对生命中的一些美好的事物有执着追求的年轻人,一腔文艺的热血促使她创作了这样的一部属于爱情、属于对执着追求爱情信仰得五体投地的青年人的剧本——然而故事的结局却是个偏执造成的无法挽回的悲剧——尽管主创让故事在此嘎然而止,并没有把残酷的现实继续揭示,但是作为观众,作为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普通人,我们还是可以想见故事的悲剧性后续……不承认也已经发生的现实,即使挣扎也无济于事……这也许是缘于作者本人曾经多次自称是个“悲观主义的人”,认为美好的事物必定会被毁灭,而这种悲剧的力量会给人以震撼人心的美的享受……
  
      《琥珀》的创作时间比《犀牛》晚了多年,而且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经历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生宝宝。相对于《犀牛》烈焰焚情的炽烈和悲壮,《琥珀》多了很多幽默调侃、玩世不恭和温情脉脉。并且相对于《犀牛》中马路和明明的不肯妥协,他们经历的爱与背叛,执着与放弃,与世隔绝与沉沦俗世的二元矛盾,《琥珀》中的男女主角对待俗世的态度更加圆滑和大众,他们讨好俗世,沉沦俗世,男主角罹患绝症,表面上玩世不恭,骨子里刻骨清醒冰冷,女主角虽然沉浸于对前男友的怀念当中,却没有让自己去作殉情之类决绝的事情,他们照旧生活、工作、活着。直到他们遇到了彼此,最初连接他们的是那颗移植到男主角身上的,女主角前男友的心脏,可是后来他们发现,吸引彼此的不仅仅是那颗心脏,还有其他……依然是讲述爱情的故事,依然带着清醒的痛和迷茫的伤,却变得圆滑和成熟了,最终的结局虽然仍透有些许悲剧意味(男主角随时可能死去),但是,他们两个是真正接受了彼此的灵与肉在一起了,而这已经是最美的结局,在一起,真正的在一起,那瞬间的芳华和美好难道不足以抵消不能够在一起的漫长黑夜吗?哪怕未来的岁月都要永远的怀念,至少曾经拥有的,是永恒。从这个结局角度来看,《琥珀》仍然不失为一部理想主义的爱情圣经。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3 00:24 , Processed in 0.0435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