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门下书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樹上的男爵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09: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树上的男爵》,是因为王小波。卡尔维诺并不像索尔仁尼琴,像惠特曼,像博尔赫斯一样在中国大陆广为人知。所以,王小波是把卡尔维诺当成独藏在享受的。他说自己离卡尔维诺还差得远,我一直不信,直到读了《树上的男爵》。
  
  
  这个故事很简单:1767年6月15日,12岁的柯希莫因为忍受不了姐姐做的一顿蜗牛餐,愤然离家,住到了家门口的树林上。从此,直到65岁的柯希莫去世,他从未用双脚接触过地面哪怕一步。在他居于树上的这53年里,他安然地在树上捕猎,学习,恋爱,与人们交往,与伏尔泰、卢梭等当时负有盛名的文学家及哲学家通信,击退强盗和野狼的袭击,使一位让人闻风丧胆的强盗迷上文学并且荒废自己的抢匪生涯。柯希莫甚至领导革命。
  
  
  我始终不能想象一个人如何在树上生活一辈子。但是作为园艺家和植物学家的儿子的卡尔维诺,将这一件不可思议的超出人们想象的事情娓娓道来,一切都显得那么顺其自然,那么理直气壮,那么情理之中。柯希莫用一节中空的树皮,把位于树林旁边的瀑布水接引到树林中,他可以洗漱。柯希莫在人际荒芜的树林尽出找到一棵强劲有力的大树,树下是一条急湍勇进的河流,他在那棵树上排泄。柯希莫为一只母鸡在树上筑巢,从而获得鸡蛋。柯希莫在一棵树上用木板建了一个小房子,怡然自得地在这个家中获得温暖。那片树林,不仅新鲜,有生气,孔武有力,甚至几乎是无边无尽的。柯希莫身处其中,从一棵树攀援到另一棵,用他由于长期攀援而形成的略微的罗圈腿,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和娴熟度,可以随心所欲地到达海边,到达不知何方的远处。
  
  
  是的,12岁的柯希莫上树伊始,所有人,包括我,都以为这只是一个12岁的反叛的小孩子一气之下的冲动。直到柯希莫向家人,向社会,向地面,向我,宣告:“我决不下树!”我们才知道,这决不是一个孩子的反叛。这能被称为反叛吗?不,这应该被定义为追求。那么,柯希莫到底在树上追求什么呢?书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谁想看清尘世就应同它保持必要的距离。柯希莫追求的,是在树上的自由。他选择将“在树上”作为他的常态,也就选择了高于尘世的态度。在柯希莫眼里,树上和地下这二者是对面的两面。他从一开始就是下定了决心的。在步行了两天到达那群贵族流放地和那群被流放的贵族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贵族们获得大赦离开树林的时候,他们也邀请柯希莫同他们一起离开。这段对话是这样的:
  
  
  伯爵说:“你留在树上做什么事情呢?没有理由呀!”
  
  
  柯希莫张开双臂:“我比你们早到这上面来,先生们,我也要留到最后!”
  
  
  “你要后退吗?”伯爵大声嚷。
  
  
  “不,是抵抗。”男爵回答。
  
  
  那么,树上的柯希莫到底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我想,书中的一句话足以道尽一切:“我哥哥像在站岗放哨,什么都看在眼里,什么都漠然视之。”
  
  
  柯希莫与薇莪拉的爱情无疑是本书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柯希莫与薇莪拉的第一次相遇分明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12岁的攀援于高大圣栎树的男爵柯希莫在阳光中俯瞰10岁的正在边啃着苹果边悠然荡着秋千的少女薇莪拉。她邀请他一起荡秋千。他拉着她在树上狂奔。他向她宣布树上的领土。她却是一个调皮的质疑者。相遇之后便是长达数十年的分离。十年里,他与一个纯洁的女孩相爱过,也和很多勇敢的女人私会过。她有无数的风流韵事,嫁过人,却最终成为一个寡妇。就这样,这个名声在外的古怪的树上攀援者柯希莫和这个以风姿绰约的新近丧偶的小寡妇薇莪拉,因为一条叫佳佳的短腿捕猎狗,也因为这十年的时光,再次将他们的生命会合。他们的爱情,是激越又绝望的。
  
  
  他们相互认识了。他认识了她和他自己,因为实际上他过去不了解自己。她认识了他和她自己,因为虽然她一向了解自己,却从来没能认识到自己原来如此。
  
  
  还有比这更透彻的爱情吗?他们一同在树上攀援,他们疯狂地抱在一起,他们的内心因为爱情中的嫉妒而被撕扯,他们彼此诉说彼此倾听,他们忘记尘世,只拥有爱情。
  
  
  薇莪拉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会觉得惋惜吗?怎么可能。我想,薇莪拉的离开是一种必然。如果说,柯希莫是站岗放哨的士兵,那么,薇莪拉无疑是草原上奔驰的野马。对于她来说,爱情是非凡的经历,是欢愉之中体验到了人所具有的勇敢、慷慨、献身、力量这一切心灵之美。我想,她要做的,是最特别的那一个。他们眼里的爱情是不一样的。在他眼里,爱情是包含在完整的生命之中,没有自己,没有完整的生命,也就没有爱情。而她呢,将爱情视为超越于生命的本源,具有排他性。我想,这正是柯希莫与薇莪拉的爱情的悲剧之源吧。他们的爱情,败在骄傲与不理解。
  
  
  如果可以在残缺的、不美的、矫情的现实与高高在上的乌托邦之间架一座桥,让我们能够在迷雾之中看到一丝光亮,那么,柯希莫无疑就是那一抹。浪漫的骑士精神,持久的战斗力与战斗渴望,淡化一切的无欲无求,这些矛盾点和谐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一片树林之中。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10-18 09: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树上的男爵》,是因为王小波。卡尔维诺并不像索尔仁尼琴,像惠特曼,像博尔赫斯一样在中国大陆广为人知。所以,王小波是把卡尔维诺当成独藏在享受的。他说自己离卡尔维诺还差得远,我一直不信,直到读了《树上的男爵》。
  
  
  这个故事很简单:1767年6月15日,12岁的柯希莫因为忍受不了姐姐做的一顿蜗牛餐,愤然离家,住到了家门口的树林上。从此,直到65岁的柯希莫去世,他从未用双脚接触过地面哪怕一步。在他居于树上的这53年里,他安然地在树上捕猎,学习,恋爱,与人们交往,与伏尔泰、卢梭等当时负有盛名的文学家及哲学家通信,击退强盗和野狼的袭击,使一位让人闻风丧胆的强盗迷上文学并且荒废自己的抢匪生涯。柯希莫甚至领导革命。
  
  
  我始终不能想象一个人如何在树上生活一辈子。但是作为园艺家和植物学家的儿子的卡尔维诺,将这一件不可思议的超出人们想象的事情娓娓道来,一切都显得那么顺其自然,那么理直气壮,那么情理之中。柯希莫用一节中空的树皮,把位于树林旁边的瀑布水接引到树林中,他可以洗漱。柯希莫在人际荒芜的树林尽出找到一棵强劲有力的大树,树下是一条急湍勇进的河流,他在那棵树上排泄。柯希莫为一只母鸡在树上筑巢,从而获得鸡蛋。柯希莫在一棵树上用木板建了一个小房子,怡然自得地在这个家中获得温暖。那片树林,不仅新鲜,有生气,孔武有力,甚至几乎是无边无尽的。柯希莫身处其中,从一棵树攀援到另一棵,用他由于长期攀援而形成的略微的罗圈腿,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和娴熟度,可以随心所欲地到达海边,到达不知何方的远处。
  
  
  是的,12岁的柯希莫上树伊始,所有人,包括我,都以为这只是一个12岁的反叛的小孩子一气之下的冲动。直到柯希莫向家人,向社会,向地面,向我,宣告:“我决不下树!”我们才知道,这决不是一个孩子的反叛。这能被称为反叛吗?不,这应该被定义为追求。那么,柯希莫到底在树上追求什么呢?书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谁想看清尘世就应同它保持必要的距离。柯希莫追求的,是在树上的自由。他选择将“在树上”作为他的常态,也就选择了高于尘世的态度。在柯希莫眼里,树上和地下这二者是对面的两面。他从一开始就是下定了决心的。在步行了两天到达那群贵族流放地和那群被流放的贵族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贵族们获得大赦离开树林的时候,他们也邀请柯希莫同他们一起离开。这段对话是这样的:
  
  
  伯爵说:“你留在树上做什么事情呢?没有理由呀!”
  
  
  柯希莫张开双臂:“我比你们早到这上面来,先生们,我也要留到最后!”
  
  
  “你要后退吗?”伯爵大声嚷。
  
  
  “不,是抵抗。”男爵回答。
  
  
  那么,树上的柯希莫到底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我想,书中的一句话足以道尽一切:“我哥哥像在站岗放哨,什么都看在眼里,什么都漠然视之。”
  
  
  柯希莫与薇莪拉的爱情无疑是本书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柯希莫与薇莪拉的第一次相遇分明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12岁的攀援于高大圣栎树的男爵柯希莫在阳光中俯瞰10岁的正在边啃着苹果边悠然荡着秋千的少女薇莪拉。她邀请他一起荡秋千。他拉着她在树上狂奔。他向她宣布树上的领土。她却是一个调皮的质疑者。相遇之后便是长达数十年的分离。十年里,他与一个纯洁的女孩相爱过,也和很多勇敢的女人私会过。她有无数的风流韵事,嫁过人,却最终成为一个寡妇。就这样,这个名声在外的古怪的树上攀援者柯希莫和这个以风姿绰约的新近丧偶的小寡妇薇莪拉,因为一条叫佳佳的短腿捕猎狗,也因为这十年的时光,再次将他们的生命会合。他们的爱情,是激越又绝望的。
  
  
  他们相互认识了。他认识了她和他自己,因为实际上他过去不了解自己。她认识了他和她自己,因为虽然她一向了解自己,却从来没能认识到自己原来如此。
  
  
  还有比这更透彻的爱情吗?他们一同在树上攀援,他们疯狂地抱在一起,他们的内心因为爱情中的嫉妒而被撕扯,他们彼此诉说彼此倾听,他们忘记尘世,只拥有爱情。
  
  
  薇莪拉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会觉得惋惜吗?怎么可能。我想,薇莪拉的离开是一种必然。如果说,柯希莫是站岗放哨的士兵,那么,薇莪拉无疑是草原上奔驰的野马。对于她来说,爱情是非凡的经历,是欢愉之中体验到了人所具有的勇敢、慷慨、献身、力量这一切心灵之美。我想,她要做的,是最特别的那一个。他们眼里的爱情是不一样的。在他眼里,爱情是包含在完整的生命之中,没有自己,没有完整的生命,也就没有爱情。而她呢,将爱情视为超越于生命的本源,具有排他性。我想,这正是柯希莫与薇莪拉的爱情的悲剧之源吧。他们的爱情,败在骄傲与不理解。
  
  
  如果可以在残缺的、不美的、矫情的现实与高高在上的乌托邦之间架一座桥,让我们能够在迷雾之中看到一丝光亮,那么,柯希莫无疑就是那一抹。浪漫的骑士精神,持久的战斗力与战斗渴望,淡化一切的无欲无求,这些矛盾点和谐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一片树林之中。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21:57 , Processed in 0.04886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