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圣人请卸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6: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人请卸妆》,读一种视野,也给价值观打个补丁


       专家说“恶搞”杜甫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等他们看了咪蒙的《圣人请卸妆》后,部分专家或许会醒悟,部分或许会更加执迷不悟。

       《圣人请卸妆》谈不上“恶搞”杜甫,假如专家们理解的“恶搞”和我所理解的“恶搞”是同一个意思。《圣》有史料有依据,用属于人的趣味、属于血肉的质感去解译“圣人”、“名人”飞扬而鲜活的某段生命,“圣人”不在神台之上。
       而这种解译恰恰不怎么受某些专家待见,狡猾的专家们往往用“恶搞”一词给这类解译定调、定罪、顺理成章地发配“宁古塔”。

       如果你信了,或者看了书名就主观判断,以为这本书是个戏说不靠谱的小玩意儿,必定错过难得的趣味和思考。这年头,真正让人边笑边想的文字实在不多了。

       其实笔者跟专家没仇,专家也不欠我钱。但专家们通常都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这个习惯叫做“正朔”心理,说穿了就是什么都要整个嫡庶之分。言必学术、写必八股,这是嫡;其他都是野孩子。可这没道理,杜甫写了那么多思念李白的诗,专家简单提一句两人友谊深厚,这就是对的、正朔,《圣人请卸妆》详细论证,两人有搞基倾向,难道就是错的?同一史料的不同解读而已,甚至,从中国传统文化里几乎贯穿始终的以龙阳为好的背景看,后者似乎更具说服力。如果以后真有类似议论出来,这里先预设一个回应。

       一些专家的问题在于,无论对历史人物研究得怎样透彻,其所输出的人物形象大多是单线条的、学术的、严肃的、论文式的、神圣化了的,非如此不足以稳固“专家”这一名头的权威性、高端性、深度性以及装逼范儿,非如此不足以显示学术研究的正当合法。至于“圣人”的怪癖、性格、糗事、趣闻等生活百科,隐之又隐或干脆不提。

       但造成的后果就是,全国人民只认识一种李白、一种杜甫、一种苏东坡,仅此一家、别无分号。这事儿想想都可怕,通过对知识的起点进行单边锁定从而禁锢或者说为公众认知鲜活历史人物而设限,虚构出非人的圣人、反人性的行为规范。而公众大多信以为真,将虚构和极端的标准视为唯一的美好,养成狭隘的洁癖的价值观,一旦达到顶点,与现实比照,不免生出“圣人已亡、大道不存”的感慨,从而与“圣人”渐行渐远,虚构的圣人最终被虚化成符号,虚构的程序必然产出虚无的结局。

       《圣人请卸妆》一文的文本价值在于史料的趣味解读和适度想象,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让人想读、爱读,在此基础之上,才有探索其他价值的意义——它提供了另一种视野,尽管它也未必全面、未必全然对应史实(实际上也不可能),但它打开一扇门,邀请阅读者进去看看,所谓圣人的另一个面,去掉“圣”字以后的“人”的一面。由此发散出去,单线行进的思想则开出许多分叉,在“圣人”的身体上贴上无数只“动作感应器”,最终,立体的数据反馈回来,形成丰满的认知,凝练出各异的但开阔大度的价值观。

       例如,最近新浪微博上以开放闻名的某女性爆出某男作家的“滴水”事迹,若是该男当真文成大家,有了让专家啃饭、寄生的价值,按照专家们的逻辑,“滴水”定是略过不提的,形象必定是伟光正的,甚至将“滴水”美化为雅好也有可能。事实上,“滴水”是性欲的,约炮是发自内心的,下半身是战胜理性的;但无论如何,这并不妨碍一个人成为作家,写出或心灵鸡汤或犀利甚至可获诺奖的文字。你可以喜欢他的文字讨厌他的为人;也可以讨厌或无感他的文字,但觉得这个人猥琐得很对味、2得很有趣……文是文、人是人,以文代人或以人代文的思维在现实生活中大多落个惨淡收场,假如因此解救了个把濒临“被放倒”的文艺女青年,也算是这篇评论的另一个积极意义。

            源自http://book.douban.com/review/5393527/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0 17:34 , Processed in 0.0488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