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3| 0
|
君主论 |
最新书评 共 12 条
小牛
读完马基雅维里《君主论》,顿时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心想:终于把它给读完了。说实话,虽然这是一本小书,但读起来却让我十分的头疼,花了我好几天的时间才读完它。并且打心底里说我不太喜欢此书。
一、《君主论》在形式与结构上的特点
通过阅读全书,发现《君主论》一书有如下特点:
1、马基雅维里通常先针对一个问题阐明自己的观点,而后便举出大量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些事实有历史上的,也有当代的(指马基雅维里所处时代)。比如在第六章“论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当中,他例举了摩西、居鲁士、罗慕洛、提修斯及耶罗内等人作为例证;在第十九章“论应该避免受到蔑视与憎恨”当中,他又对法国政治制度和古罗马几代统治者进行论述和评价,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类先阐明自己的观点,再以具体事实论证的形式,整本书中随处可见。
2、整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全书共有26章内容,我把它简单地归为五类:第一,论国家及君主国的类型(1-11章);第二,论军队及军事管理(12-14章);第三,论君主所应有的品质(15-21章、25章);第四,论廷臣(22、23章);第五,论意大利的衰落及复兴(24、26章);
二、《君主论》内容简析
如上说述,我将全书归类为五个部分,对每部分内容简要概括如下:
论国家及君主国的类型 在这部分里,马基雅维里论述了国家的类型以及新君主国产生的方式等内容。他认为,从古至今,无外乎有两种类型的国家——君主国和共和国。而君主国则可以分为世袭君主国、混合君主国、新君主国等。本书中,他着重对新君主国的产生方式进行了描述。从第六章开始他分别论述了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武力获得的君主国;依靠他人的武力或幸运获得的君主国;用邪恶之道获得的君主国;依靠本土市民获得的君主国;依靠宗教制度维持的君主国等等。从这部分当中,我们可以窥见马基雅维里的某些思想,比如他对能力和幸运或者说是命运的看法。他认为一位君主应该学会观察、把握机遇。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运气。因为有能力而无运气,则得天下不易而保天下易;有运气而无能力,则得天下容易而保天下难。“那些光靠幸运,从平民崛起而成为君主的人们,再发迹时并不很辛苦劳瘁,但是保持其地位时就很辛苦劳瘁了。(p.29)”对于命运,他认为:“命运是我们半个行动的主宰,但是它留下其余一半或者几乎一半归我们支配。(p.118)”读到这儿的时候,我忽然想到后来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观与其有类似之处。在马基雅维里看来,不单单要依靠命运,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自由意志。作为君主不能完全听命于命运的安排,还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应当与时俱进,随机应变。在他的观念中,显然没有摆脱神的意志,但已经突出了人事的作用。从这个侧面也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某些特点。
论军队及军事管理 在马基雅维里看来,“良好的军队”和“良好的法律”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在军队方面,一个英明的君主一定要牢牢把握军事大权,并且要有自己的军队——由臣民、市民或者是君主的属民组成的军队。对一个君主来说,“永远不要让自己的思想离开军事训练问题”、“在和平时期比在战争时期更加注意这个问题”(p.70),他认为君主应该有一种忧患意识,在和平时期里也要加强对军队及自身的训练,同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但是马基雅维里对雇佣军和援军则持一种否定态度,在他看来,意大利的崩溃就是由于依赖雇佣军造成的。同时他又以罗马帝国的覆亡为例,他说“人们如果研究一下罗马帝国覆灭的头一个原因,就会察觉,这是由雇佣哥特人当兵才开始的。因为罗马帝国的势力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衰微的,而以前曾经使罗马帝国勃兴的一切力量都转移到哥特人哪里去了。(p.67)”而比雇佣军更可怕的是援军,援军就是“请求一个强国进行援助和保卫自己的时候派来的军队(p.64)”,对于援军的危害,他分析道“如果他们打败了,你就完蛋了,反之如果他们赢得胜利,你就要成为他们的俘虏。(p.64)”
论君主所应有的品质 “君主应以为国家谋利为宗旨”,马基雅维里是这样认为的。基于这样的宗旨,“某些事情看起来好像是好事,可是君主照着办就会自取灭亡,而另一些事情看起来是恶行,可是如果照办了却会给他带来安全与福祉。(p.75)”他断言“一个君主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须知道视情况的需要与否使用这一手或者不使用这一手。(p.74)”所以在马基雅维里那里,君主的品行与道德在我看来完全被颠覆了。
与其慷慨,不如吝啬。君主的慷慨其资本是来自于人民的,君主越是慷慨,其民就越是贫困,这样就会招致灭亡。而节制本国资本,不加人民的负担,则有利国家发展。但慷慨与吝啬又是相对的,他说:“君主所花费的钱财,或者是他自己的和他的老百姓的钱财,否则就是别人的钱财。在头一种场合,他必须节约;如果在第二种场合他不应该忽略表示慷慨的任何机会。(p.77)”
与其使人爱戴,不如使人畏惧。他说“人们爱戴君主,是基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感到畏惧则是基于君主的意志,因此一位明智的君主应当立足在自己的意志之上,而不是立足他人的意志之上。(p.82)”但对君主来说,也要避免受人憎恨与轻视。“如果君主避免引起臣民的憎恨与轻视,使人民对他感到满意,他就能够坐稳江山了。(p.88)”
在马基雅维里看来,人性是恶的。他说人类是“忘恩负义的、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p.80)”,“人们是恶劣的,而且对你并不是守信不渝的,因此你也同样地无需对他们守信(p.84)”。世界斗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运用法律,一种是运用武力。前者为人类所有,后者为野兽所有。所以一位君主就应该兼具人性与兽性。他以狮子和狐狸为喻,认为君主既要像狮子一样拥有武力,又要像狐狸一样拥有智慧。塞韦罗就是兼具两种特性的君主,因此他顺利地保持了他的帝国。
论廷臣 马基雅维里对于如何遴选大臣是十分重视的,在马基雅维里看来大臣与君主之间是似乎互惠的,但这种互惠却又是不平等的。对待良臣,君主应该“常常想着大臣,尊敬他,使他富贵使他感恩戴德,让他分享荣誉,分担职责;使他知道如果没有自己,他就站不住”(p.112)。而大臣呢?一个良臣“不应该想着他自己,而应该只想着君主,并且绝不想及同君主无关的事情”(p.112),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大臣应该一切从君主的利益出发,为君主牟利。只有这样,君主与大臣之间才能“诚信相孚”。但是君主应该提防这样一类朝臣——谄媚者。马基雅维里认为,谄媚的大臣会使一个君主变得昏聩。为何会有谄媚者呢?其一是因为他敬畏你,害怕得罪于你;其二则是因为他想通过谄媚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利益。对于谄媚者,君主应当如何应对?马基雅维里认为:选拔一些有识之士,给予他们讲真话的权力,并且要是他们意识到“谁愈发言,谁就愈受欢迎”(p.113)。但马基雅维里同时强调,悉心听取他人意见的时候,不要被不同的意见所左右,不要对各种意见摇摆不定,最终的决定权还是要君主自己拿定的。他说:“一切良好的忠言,不论来自任何人必须产生于君主的贤明,而不是君主的贤明产生于良好的忠言。(p.115)”
论意大利的衰落及复兴 马基雅维里认为意大利之所以衰落,有以下几点原因:军队以雇佣军为主;君主受到人民的敌视;君主受到贵族的敌视;安逸的生活腐蚀了心智,马基雅维里打了这样的比方: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想不到暴风雨。用中国的古话讲,可谓是“忧患兴国、逸豫亡身”;过分依靠外部的力量,而自己的力量却不强大。在最后一章中,马基雅维里将意大利复兴的希望寄托于一位新君主。
详情
风之为
------------------------------------------------------------------------------------------
P80
关于人类,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灾难的,追逐利益的。
用金钱而不是依靠伟大与崇高的精神取得的友谊,是买来的,但不是牢固的。在需要的时刻,它是不能够依靠的。
P84
第十八章 论君主应当如何守信
君主既然以半人半兽的怪物为师,他就必须知道:怎样运用人性和兽性,并且必须知道:如果只有一种性质而缺乏另一种性质,不论哪一种性质都是不经用的。
君主既然必须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他就应当同时效法狐狸和狮子。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详情
国风
《君王论》主要说的是,一个君王应该采取怎样的手段去巩固他的统治并建立他的伟业。马基雅维利的主要想法我们早已知晓:为了伟大的事业可以使用卑鄙的手段。这里必须要注意的是,卑鄙的手段所要实现的目标必须是人民认可的、终将有利益人民的事业,倘若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极其自利的并与人民的利益无法调和,那么这样的目标终将不可完成,不管所使用的手段有多么高明。
君王要取得巩固的地位必须拥有足够的力量——一支听命于自己的军队,并且不能够长久的失掉民心。军队可以使自己的地位暂时巩固,而民心却能够决定这种巩固是否长久。手段的符合道德与否需视其对长远目标的有利与否,纵使手段一时违背道德,丧失民心,但只要自己的力量足够镇压反抗并且将来的措施有利于人民,那么这样的非道德手段是可以利用的。
对于一般人,这个道理也是适用的,只需将“国家”换成“行业”,“军队”换成“才能”,“人民”换成“同行”。
详情
poweri
初识这本书是高中时做研究性学习活动,我这个学弱提议吹捧一下孔子。立刻身边的大神鄙视了我,并提出研究马基雅维利。当时我停留在传统的认为马基雅维利是给封建君主“上条陈”的邪恶文人的境界上,为了拯救我,大神借给我一本橙色的君主论。
君主论根本就不是一本理论著作,他的出发点就是最残酷的事实:米兰君主从普通人一跃成龙,又因为观念错误惨败。意大利人倚重雇佣兵,结果战火频仍,雇佣兵反客为主。腓力时刻不忘研究军事,最后奠定辉煌帝国的基础。这本书没有强行建立体系,没有强调概念,但每一条判断后面都是胜者王冠的炫目和败者之血的暗红。
与其说这本书开启了近现代政治的基础,不如说近现代政治抛弃了这本书,用瞒和骗的方式研究政治。政治,起源于人口的密集化所导致的社会分工和资源分配,而这两者都是建立在如何利用资源,如何获得资源的基础上的。因此如果不如马基雅维利所说建立强有力的军队,就不可能获得资源,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探讨分配的方法。然而几乎所有现代政治都在纠结于程序正义、地方自治、缩减政府等无关宏旨的话题。至于所谓反思极权主义更是不知所云。
近代历史上,法国督政府暴露了集团领导的无能,而拿破仑则通过扩张攫取各国资源,支撑起一个前无古人的帝国。美国为了扩张不惜杀害清洗土著民族,除了打下墨西哥最膏腴的领土,还将拉美变成后院,甚至尝试过侵略加拿大。(南北战争后,以失败告终。)有足够的资源,自然无需担心其分配问题。而一个政权覆灭不是因为它是否有“自由”、是否“宽容”,而是它是否有足够的资源。
详情
香草天
“对人们应当加以爱抚,要不然就应当把他们消灭掉;因为人们受到了轻微的侵害,能够进行报复,但是对于沉重的损害,他们就无能为力进行报复了。所以,我们对一个人加以侵害,应当是我们无需害怕他们会报复的一种侵害。”时至今日,这样的观点仍不能不让人感到惊世骇俗,然而它确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句话就出自这样一本504年前意大利佛罗伦萨城附近的桑卡希亚诺小村内一个被罢官的农民所著的小册子里。这本从诞生起就命运坎坷,饱受争议,但在历史的涤汰中却愈加显示它大胆超前又客观实际的思想光辉的小册子就是《君主论》,它的作者,这位满怀治国大略却被得不到重用,在小小的村子里潦倒地生活却从不忘为国效力之志的伟大名字叫做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从内容总体上可以看做是作者献给当时的意大利国王的一包治国锦囊。作者从小受家庭影响对政治充满热情,长大后从事外交和社会活动工作,由于他的杰出才干使他得以能够担当重任,从而为他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这些他亲身经历的政治事件成为他创作这本政治学经典的基础。作者写这本书的时间是在他结束了所有的政治社会工作,被罢官在家的时候。由于他所从事的工作使他有机会对国际国内政治社会生活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而他自己的经验和才干又使他对于国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途有一套自认为智慧可靠的治理方略,所以他才在潦倒与寂寞中按捺不住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在现实冷静的思考与充满希望的激情中细细记录下脑海中涌动的朵朵智慧的浪花。虽然有的浪花可能过大,漂亮却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它们底下所蕴含的巨大思想能量却在今天仍能推动让我们的思想进步。
《君主论》分为26章,围绕君主为中心,分别论述了在当时的意大利君主为政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评判的标准以及解决的方法,在论述中援引和很多当时的现实事例加以分析,使论证恳切有说服力。从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三大块,作者首先论述了历史上存在的君主的分类并分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君主的执政条件,在这几章中作者深刻观点有:1、“谁是促使他人强大的原因,谁就自取灭亡。因为这种强大是由于他用尽心机否则就是使用武力促成的,而那个变成强大的人对于这两者都是猜疑的。”这里作者主张君主要平衡拉拢各种势力,抑制强者,帮扶弱者,提升自己的权威,万事依靠自己而不要去寄希望于依赖别人;2、他率先提出对征服国家殖民的办法并且认为:“要保有被征服国家,最好和最有力的办法之一,也许是征服者亲自前往,驻节在那里。一方面就是,要把它们的旧君的血统灭绝;另一方面就是既不要改变它们的法律,也不要改变它们的赋税,这样一来,在一个极短的期间内,它们就会同古老的王国变成混然一体了”;他的这些方法在后来的历史中都被采纳和实施并被成功的证明了;3、提醒君主对自由的警惕:“如果这个城市原来习惯于自由的活,而他不把这个城市消灭,他就是坐待它把自己消灭。因为这个城市在叛乱的时候,总是利用自由的名义和它的古老的秩序作为借口”;4、对人民的认识:“人民的性情是容易变化的;关于某件事要说服人们是容易的,可是要他们对于说服的意见坚定不移,那就困难了。因此事情必须这样安排:当人们不再信仰的时候,就依靠武力迫使他们就范。”表现了作者的强权政治思想;5、对改革的心理准备的提示:“再没有比着手率先采取新的制度更困难的了,再没有比此事的成败更加不确定”;6、对历史上君主统治的情况分析:“有史以来的君主国都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统治的:一种是由一位君主以及一群臣仆统治——后者是承蒙君主的恩宠和钦许,作为大臣辅助君主统治王国;另一种是由君主和诸侯统治——后者拥有那种地位并不是由于君主的恩宠而是由于古老的世系得来的。”精辟而深入本质,通过这样一种对比就把握到他们各自会遇到的不同的执政情况了。
第二部分主要谈论了意大利当时存在的问题:教会统治和雇佣军制度,深入各个层面分析了这两种国家机器的不合理和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认为意大利衰弱与分裂的祸根在于罗马教会,对罗马教会的统治进行了深恶痛绝的批评,在历史的今天看了,他当时的这一点认识是非常本质的。另一方面,他指出君主执政,建立新的秩序而没有自己的武装作为后盾就不免于毁灭,军队与法律作为立国的两大支柱,他甚至激烈地强调:“君主除了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之外,不应该有其他的目标、其他的思想,也不应该把其他事情作为自己的专业,因为这是进行统帅的人应有的唯一的专业。”他的这些思想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以及他受主观经验束缚与强烈的政治激情而往往走向极端的倾向已经受到历代政治思想研究者的批评,但大家还是前仆后继地不断对这本著作进行批判,因为它的内容饱含着丰富的可批评性,在不断的批评阅读中我们会得到很多超出文本之外的思想智慧,这是我们批评的结果,也是这本著作内容所蕴含的深厚思想容量的缘故。
第三部分重点探讨了身为一国之君应该具有的各种品格和手段,对做君主会遇到的各种伦理上和事务上的困惑做了严谨的辨析和劝说,并表达了自己为意大利君主所谋划的大略和给予的厚望。在这一部分中他多次重点强调了人民、市民的重要性,他们的力量是巨大的,是相对于其他力量来说最重要的。同时,他也明确的表明自己的观点,认为要成为一名好的君主,纵使外在条件多么优越,个人的明智与才能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精彩点有如下:1、“为了确保新的王国领土安全免遭敌人侵害,有必要争取朋友,依靠武力或者讹诈制胜,使人民对自己又爱戴又畏惧,使军队既服从又尊敬自己,把那些能够或者势必加害自己的人们消灭掉,采用新的办法把旧制度加以革新,既有严峻一面又能使人感恩,要宽宏大量且慷慨好施,要摧毁不忠诚的军队,创建新的军队,要同各国国王和君主们保持友好,使他们不得不殷勤地帮助自己,或者诚惶诚恐不敢得罪自己”这段话是他对君主处理自己与人民、与臣下、与诸侯的关系的表述,这段表述恰当表达了君主与周围的特出关系的尺度,这样的观点在我们中国古代史书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后面还告诫君主,让人民畏惧总比热爱的好,并做了详细的论证,这给历代君主的困惑作出了解答;2、对君主采用非常手段的辩护和警戒的尺度----“妥善使用”:“妥善使用的意思就是说,为了自己安全的必要,可以偶而使用残暴手段,除非它能为臣民谋利益,其后决不再使用。因为损害行为应该一下干完,以便人民少受一些损害,他们的积怨就少些;而恩惠应该是一点儿一点儿地赐予,以便人民能够更好地品尝恩惠的滋味。”3、“君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应该在人民当中生活”这句话是作者反复强调的,文中有很多举例分析来印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这一观点不禁让我们想起政治的最初产生,政治生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它产生的基础就是人民,离不开人民,政治又有何存在的意义,这条道理是贯穿人类政治发展的整个历史的,然而近代随着政治这门艺术逐渐成熟,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来培养专门的政治家,很多满怀谋略的政治家知道很多种管治、驯服百姓,利用百姓为政府服务的手段,却忽视了政治最根本的一点,政治是服务于人民的,离开了人民,就像有舞台没有了观众,有将军没有了兵,一个人,一个小群体又能折腾什么,马基雅维利告诉我们“世界上最弱和最不牢固的东西,莫过于不以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的声誉”,如果到这样的时候,还不能醒悟,那么也就只好让人民把你推翻了。4、作者著名的“狮子与狐狸”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它的详细论述就是出自这本书,主要观点是:“君主既然必需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他就应当同时效法狐狸与狮子。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人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同时作者还强调:“君主必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兽性,如果具备这一切品质并且常常本着这些品质行事,那是有害的;可是如果显得具备这一切品质,那却是有益的。”
此外,这部分作者还分章专门论述了君主可以不恪守日常道德,为了自己的权利可以不讲信用,也不能任意的慷慨,“世界上再没有一样东西比慷慨消耗得更厉害的了,因为当你慷慨而为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使用慷慨的能力”,他甚至建议君主应该适当的保持一些恶德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深入分析了一些政治关系的处理手段和技巧以及其中道理,这一部分的大胆思想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意义,作者首次将伦理与政治分开讨论,奠定了现代政治学的基础,也是这本书的历史地位的一个标签;作者还反复强调了君主自身明智的重要性:“良好的忠言生于君主的贤明,而不是君主的贤明产生于良好的忠言”;客观具体情况和主观政治谋略的矛盾,强调政治要顺应时代的特性;最后,对命运的说法也非常的精彩,他把命运之神比作一个女子,“你想要压倒她,就必须打她,冲击她”,鼓励君主不要惧怕命运,被动消极,积极主动的做好准备,命运自然垂青于做好准备的人。
《君主论》短小精悍,思想大胆深邃,可以摘出来的探讨的思想亮点真的是非常丰富,不过,纵览所有这些观点,给我影响最深的还是作者对人民的见解,他对人民这个概念的没有清晰地界定,书中同时使用了市民、群氓等等类似的词语来表达同样的概念,作者反复想君主强调了人民、市民的重要性,在剖析原因时又在几章中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分析了人民身上的特点,他们的愚昧、他们的力量、他们对君王的评价标准,这些从人性中发掘出来而被政治伎俩所利用的东西是有待我们深入研究的。匆匆读完,浅陋观感,权且记录。
详情
mia
《君主论》一书被归为政治学一类。 有人说,从聪明的角度来看,一流的人才玩政治,二流的人才玩学术,三四流之人才是从商,我等不入流的人就平平淡淡过日子。玩政治,的确是需要点聪明才智才能够做得好——因为玩政治需要集合多种学科,参透人性才能够游刃有余的。政治并非我们日常看到的那么高深莫测,也非我们日常所闻的卑鄙下作。政治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它不是一个贬义词。
回归主题。关于《君主论》本书,阅读过后我是力荐的,他让你更加开放地去接受这个多元的世界。
文章的主要部分如下:
一、关于君主国的分类。文章叙述了混合君主国、世袭君主国、靠自己的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靠他人援助或运气而获得的君主国、靠邪恶之道获得君权的君主国、市民的君主国、教会的君主国等不同形态和来源的君主国的建立与维护方式的难易程度与方式的不同点。
在这一部分作者认为,作为一个强国征服一个弱国,那么较好的方式是采取殖民而非驻扎新地,并且不能够让其控制下的任何一个力量变强,要懂得平衡所控制下的弱国,而一旦这些弱国中有变强的,则可以利用其他弱国的嫉妒来进行击破以坐收渔利。这是多么聪明的做法,这是在洞察了人性的弱点后直接利用之,省力却事半功倍。
对于一个君主国存在的问题,一国之君应当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需在问题暴露前直接扼杀于摇篮。这就像给病人看病,发病初期治疗容易但是诊断苦难,而在末期诊断容易但是治疗困难。一国之君犹如这诊断的医生,高明的医生在于能够正确诊断并能采取快速治疗之法。
作为一个之君,还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行为以避免他国变得强大,因为谁是促使他人强大的原因,谁就是自取灭亡。因为他国的强大是由于本国的用尽心机或是使用武力促成的,而对于变强大的那国来说,无乱哪一种都是令之猜疑的。
对于一个由君主和一群臣仆组成的国家,具有难以占领但是容易保有的特点,相反,对于一个由君主国和一群诸侯组成的国家,是容易占领但是难以保持的。事物的本质是相似的,历史是在不断重复的,土耳其和法兰西是这样,明朝朱元璋和他诸侯儿子们也是这样。
靠运气的君主取得政权容易但是要保持很难,但靠能力取得的政权取得苦难保持却相对容易。读到这,估计你也会减少对于运气的期待吧。而对于采取邪恶之道取得政权的人们。
作者建议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取得政权,偶尔可以使用残暴的手段,并且除非它能够为民谋福利,否则其后决不再使用。这就是原罪,任何企业家如果一个取得新政权的君主,都带有自己的原罪,在之前为了自己的安全和特定目的使用了残暴的手段,才使得这个企业和国家存活或创造,但在之后却不再提倡——要慢慢洗掉自己的原罪。
二、关于国家与军队的关系讨论。在一个君主国存在的雇佣军、援军和自有军队三种选项下,只有拥有自己的军队才是足够安全和稳定的。雇佣军懒散怯懦,援军剽悍却无法控制。
作者认为,一个君主的专业就是战争、进行军队的管理和训练。至于如何训练,作者建议采取行动、进行思考、阅读历史。按术业有专攻的理论,这样的确能够提高君主对于国家的管理效能;不过我个人觉得有些太过于局限,这与作者所处的年代差异有关。
三、文章提出了几个作为人和作为特定角色(君主)的价值差异。这一部分对我的感触较大,也是我对该书最大的感触——多元的角色决定多元的价值认同和评价。
关于慷慨与吝啬。作为君主,对于自己不能够负担的损失,不能慷慨处之。因为你的慷慨意味着对臣民的剥削,会引来他们的憎恨。而作为人,我们经常认为慷慨之于吝啬,应该算是褒义词。
关于残酷与仁慈。作为君主,即使不能够赢得爱戴,但也要避免为人所憎,这点与作为人的角色一致。但是作为君主,需要的不仅是仁慈,有时候残酷是一种必需品,残酷有时候比仁慈更能够获得安全,善行有时候如同恶行一样可能招致嫉恨。
关于法制与武力。作为君主,需要胡萝卜与大棒的集合。
四、文章还提出了要稳固国家和政权的前提,这就是内外结合。对外,要拥有自己强大的军队和忠实可靠的盟友,对内要拥有贵族和市民的认同,缺一不可。这一点同样适合与当一个人被赋予职场人的的角色时她应选择的处理方法。君主要如何获得尊重呢?公开立场、珍爱有才能的人,鼓励多元发展、与民同乐。
多元的角色决定了多元的评价。当评判一个人因为他的角色不同而使得标准不再唯一,我们的思维就需要开始思考了。书籍本身并没有思想的好坏,关键在于读者对于它的理解和运用。《君主论》对你有何影响呢?
详情
Qrz21
一、重利的社会,结果才是标准
在马基雅维利的观点中,要是想去占有并且保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话,最好的对策就是在那个国家要害之地派遣殖民,因为这样做是必要的,而不是派遣官员去管理。而且马基雅维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更加稳妥的办法,“对人们应当加以爱抚,要不然就应当把他们消灭掉,他们受到轻微的侵害反而能够进行报复,但是对毁灭性的打击就没有能力进行报复了。因此,我们如果要侵害一个人的利益,就应该是无需害怕他报复的那一种”。在我看来,说得简单一些,首先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要狠。以马基雅维利的观点来解读的话,即如果我们对他人进行侵害已经形成了的话,而没有对其产生足以让其毁灭的结果,那么日后需要不时提防其对我们的报复,当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此,我们要谨慎地对待他人,避免对他们进行伤害,否则会经常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很有可能在没有等到别人来报复自己,自己就先每天忧心忧虑,先患上疾病了,最终郁郁而终了。其次,在关于毁灭性打击的方面,倘若无法做到的话,以我的想法,还不如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因此有个很直白的结论,别以为自己是老大就可以为所欲为,就算你是老大,想做点坏事。最好一次做完
翻看《君主论》,我们可能会觉得马基雅维利是一个凶残的无情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但是在马基雅维利的时代,法国人、西班牙人和日耳曼人不断入侵,意大利经济上衰退、政治上分裂,人民渴望祖国统一,所以他不这么做,意大利就会毁灭,如果从国家主权的角度去看他这些内容的话,他的这些想法就不会再是能以简单的道德来评价, 而应当以国家的最高利益安全和稳定为标准。用这种立场看待这本书,我们可以更理性更客观的看待马基雅维利的绝情的观点。
若以现在的观点再来看马基雅维利的观点,个人觉得概括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更贴切一些。毕竟在现在的社会,多数情况下还是一个人为单位,而个人的一个量化标准,即使贫富程度。有了贫富不均,自然也就会衍生出人对名利的追求。名利虽然不能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但完全是社会上相互标榜的一种手段。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我们越来越多的只重视结果而不顾过程,因此我们在踏上社会前已经在一定的程度上被商业化了,重名求利。由此,我们一再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有的甚至道德开始沦丧,有可能为了获得成功不择手段。就像马克思说的,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而且并不夸大其词,有例为证,比如为了利抛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千年古训,“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有的人为了名利可以在鸭蛋里加苏丹红,可以往饲料和奶粉中加三聚氰胺,等等,虽然只是一些例子而已,但是也反映出这个社会的一些问题。在此由运用马基雅维利的观点,加上现实的情况,在套用一句中国的老话“要让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三者合一,一个符合实际的观点就是要不不做,要做就要做得干净、漂亮,过程的内容、好坏自己心里有数即可,完美的结果呈献给世人为最终标准。这么说可能会被冠以功利主义的名头,但个人觉得确实符合现在的行事与形式标准。
一、 以势定谋,掌握主动才能控制形式
在《君主论》的第六章----论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里面,论证了几个道理,首先,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其次,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担当重任打好基础,最后,果敢——该出手时要快、准、狠,不要犹豫不决。
在马基雅维利的观点中,能成为新君主国的主子的人,就是以能力或者幸运为其前提条件的,并且在这些人中,最不倚靠幸运的人却是保持自己的地位最稳固的人,之所以这么所的原因,显而易见,能力是我们可以改变的硬件配置,当我们有了具体的实施目标时,分析目标和自身的特性是首要的,尽快找出自身和目标最优的结合路线,然后就要开始不断的改造自身。无论好坏,只是为了更易抵达目标的手段。细微的运气应该是被忽略的,只有当运气的变化量达到足以影响进程的时刻,再来进行针对性的改造所以最不倚靠幸运的人是最能保持稳固地位的人,能打到他们的因素越来越少。
谈到那些倚靠本人能力而不是依靠幸运崛起成为君主的人们,马基雅维利举了几个人物,并且其认为他们是最出类拔萃的,这些人有摩西、居鲁士、罗慕洛、提修斯以及如此之类的人们。马基雅维利在此引用的人物,除居鲁士一人之外,其他都是传说中的人物,西方学者对此有各种评论,但是这些传说中的某些人物及其事迹并不能肯定全部都是没有历史根据的。特别是从西欧文化的历史背景与传说中和宗教上的人物在人们精神生活中占有的地位,马基雅维利的例式与分析显然会产生吸引人的效果和特殊的说服力.因为在人的思想的惯式中,我们后来人的大多数行为都可以在前人的行事方式中找出模板,如果我们走在前辈们走过的道路上,并且效仿前辈们的事迹,即使我们不能够完完全全地沿着别人的道路或者不能够能够像前辈们那样取得我们所效法的人的功效,但是这样在人民大众的眼中,至少这些效仿前辈的人会带有几分气派。所以有句话放到这还是比较合适的,好的模仿是成功的开始。
在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中,摩西有资格同上帝谈话使他受到人们的赞叹,使得他比常人更有机会去带领以色列人民独立;罗慕洛在出生时被遗弃,日后才能成为罗马的国王和祖国的奠基者等等,这些机会使得这些人走了运,同时由于他们卓越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洞察这种机会,从而利用这些机会给他们的祖国增光并且为国造福.
同样,在古代中国也有这样类似的智慧《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句话:“胜可擅也。敌虽众,可使无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胜利是可以由自己掌握的,敌人兵力虽然众多,也可以让他丧失战斗力。除此之外,例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农民出身。当过乞丐,和尚,但凭其过人的胆识以及对天下形势的正确把握,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一统江山。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因此,想成为赢家,必须追逐全局的主动权,必须得势。以此观点再来看现在的一些事情,个人觉得以国家为单位来看更明显一些。美国现在的地位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还是保持着一超多强的局面。而且美国并非仅在经济实力上强悍,而是在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场合上有独特的“势”,始终能掌控全局的主动。而且当今国家的较量更多的集中于软实力上,美国在此也占有主动,拥有国际货币发行权,以及最发达的高技术制造业,有此两个主动,保证了美国拥有游戏规则的制定权,使规则总是有利于自己,而不是有利于对手,甚至是限制对手。一国如此,反过来说,单个的人也是如此。每个人之间的较量,武器只是工具,策略也只是手段,背后的势的高低才是决定胜负的根本。大世之争,争于实力,想要握有主动,就必须提高根本实力。实力一到,强弱逆转,再加上一定城府的谋虑、有效的手段,怎么能没作为?
二、 真人不露相,看人定行为
在《君主论》第十八章“论君王应当如何守信”中说道:君王必须是一头能认识陷阱的狐狸,同时又必须是一头能使豺狼惊骇的狮子。他也说:事实上,人们是恶劣的,而且对你根本做不到守信不渝吗、忠诚不二,因此你也可以同样地无须对它们守信。但是君王必须深知如何去掩饰这种兽性,而且必须仿效狐狸的所为,做一个出色的伪装者和假好人。因此,对于一位君王来说,根本就没有必要具备我前面文章列举的全部德行,但是表面上则很有必要显得具备这一切的德行。君王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懂得如何见风使舵、察言观色,随时顺应命运的风向和事物的变幻情况而转变。
在这个看似十分矛盾的思想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他主张一个人在一切事情上都要用善良的态度,但是妄想要解决一切的事情,那么这个人只能苟且偷生于许多心怀怪胎的人里,也定会遭到毁灭,所以君主要想保持地位和权势的时候,必须学会怎么不做好的事情甚至作秀,也要学会在情况需要与否,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我们看来一个正直的人可以守信、立身作则、光明磊落,这才是应该去宣扬的德行。作恶与为善升到君主统治国家的层次上,竟然可以这样做,那么这个就是纯粹为君主的利益了。既然是为自己的利益,君主就何必“守信”?但是事实上,这种作恶也是有限度的,是不能随意去做的,因为君王所采取的措施恰恰为的是不过于招引别人的憎恨和仇视,让自己的统治是稳定的有序的,这才是根本的所在。在当下,个人拥有自我的意愿去追求利益,无可厚非。
其实对于个人,同样的道理,一个人不可能是完全的善人,但是这个社会也容不下那些“十恶不赦”的人。这就好比马基雅维利在这里说到的:君王必须是一头能认识陷阱的狐狸,同时又必须是一头能使豺狼惊骇的狮子。在利与情中取个平衡,这才是明智的选择,到了两个极端,不过就是“自取灭亡”。尤其对于一个现代人而言,兼具智谋和威望,亲和待人,适时强硬,做事谨慎,就是我们很多人要想成功一直寻找的技巧,然而,试问现在如此浮躁的人们,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很多人都可以随时看到了道理,并且有着很好的实践导向,但是成功依然属于少数的人;我们作为后来者也许真的该好好深思了。
由此还是想到了中国的老话,中国的老话虽然有一些很直白,并无给人文雅之感觉,但确实是精华。现在我们不可能再从君主的角度来体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当中的观点了,但是作为个人的话,还是能有一些运用到现在的思想。从人性需求看,想和某人搞好关系,好的方法就是投其所好,避其所厌,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与商人谈利,与官员谈权,与女人谈衣服,与男人谈女人,至少不会招其厌恶。总的来说,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总说对方愿意听的,在一定程度上会相对的更受欢迎,否则就会很难进入对方的核心交际圈。好在精于心理揣摩的鬼谷子先生给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和聪明的人说话,要见识广博;和见闻广博的人说话,要有辨析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言语要豪爽;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情;与地位低下的人说话,要有礼;与好斗的人说话要态度谦逊;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能稍显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与上司说话,须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要用切身利益说服他。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等级.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特点.只有选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的去周旋,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详情
非来0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自面世以来,饱受诟病,许多人认为它建立起来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是在教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目的总是为手段服务的”思想。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把它看做是一部教导君主如何玩弄权术,尔虞我诈的作品。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却发现这是一部蕴含着伟大哲学思想的著作,并被它深深吸引。他被称作臭名昭著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它太真实、太理性了。而没有一件真实的东西,不被人们轻易践踏的。在过去,这是一本教导君主保住江山,兴邦安国的书;而现在,也不乏是一本教人成功,长盛不衰的书。每一个内心充满野心和渴望成功的人看了这本书之后都无不兴奋不已。
这是一本了体现了政治绝对理性的书,它的理性和真实让人害怕,也让人为之痴狂。书中完全抛弃了世俗的宗教 、道德、教义的条条框框,从人的本性和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探讨君主的成功之道。我认为此书的成功之道就在于完全抛弃了政治以外的其他一切因素,单纯的为了政治而政治。马基雅维利摒弃了道德、信仰这些不稳定因素对人的影响,在他眼里,人性本恶,人是利己的。他们是善变而残忍的,可以轻易的为了自己的生存抛弃道德和信仰的约束。很多人认为这样过于偏激,但是难道道德、信仰、教条不都是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吗?人为了生存必须像野兽一样思考。
书中的一些论调初看起来有悖常理,细想起来却不禁寒颤,它们是如此的可怕又真实。当提到征服人们时“由此我们应该记住,君主对人要么安抚,要么就将它们杀掉,因为他们会为小小的伤害而进行报复,而对于严重的伤害,他们就无法报复了。因此,伤害人就必须要上到不用担心他会报复这种程度”。当提到“慷慨”时,它的涵义转变成了少索取,而不是多施予。当提到君主是应该受人爱戴还是被人畏惧时“君主最好是既受人尊重,又被人畏惧,但如果必须二者择一,那么被人畏惧就要好些,因为人们在于己有了时就爱戴君主,而在于君主有利时就畏惧君主”。它提出的“世界上的事情,一半是由命运支配,另一半由人支配。他把命运比作洪水泛滥的大河,但可以用提防和水坝来抵御”的思想和中国最早的这些著作《易经》中对“命运”的诠释不谋而合,一半是命,天生无法改变;另一半是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它还告诫君主“谁要是为了应该做的事情而把实际做的事情丢开不管,那他就是学会自取灭亡,而不是自我保护。因为谁想立誓最一个完全正直的人,在那么多不善良的其他人中间,失败就不可避免。”如此种种,以当代的道德价值观看来是大逆不道的观点却也是最真实的,因为在残酷的战争中,没有道德和信用可言,人们只会不择手段的保护自己的利益。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以政治的理性角度客观看待人和事物的发展,是一部教会你在最残酷的环境中生存的求生手册。政治的绝对理性指导那个时代的君主做出在排除了个人感情之外最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同时也引导当代的我们如何冷静和理智的思考。你认为它好或者恶,是因为它的真实和理性。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教会我们如何理性思考的好书。
详情
seizet
写于11.1.20前后
品味《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无疑是一册极具争议的政治学经典,有“邪恶的圣经”之称[1],其影响力可见一斑。该书的篇幅,较之其所背负的巨大名声,实在可以说是短小精悍。惟其影响之大、篇幅之小,对它的讨论已经比较充分,其在政治学、乃至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也比较明确、成为共识,尽管对它的道德评判似无达到一致的可能。所以,对于这样的经典,限于能力,我能做的,只是通过对原著的品读,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评论家们对它所作分析的理解。
一、 为什么是君主国?
这本书的书名是《君主论》,马基雅维利也在书的一开头就表明,“我想撇开共和国不予讨论,因为我在别的地方已经详细地论述过了”。[2](P4)这里的别的地方指的是马基雅维利同一时期的著作《李维史论》。毫无疑问,君主论论述的中心是一个有着霸术的君主,希望一个强有力的君主能给意大利带来独立、统一和强大。那么,为什么马氏会选择君主、选择君主国这样的体制呢?有意思的是,马基雅维利在《李维史论》中似乎对共和国表示了很大程度的好感。(我还没有来得及读该书,只是通过一些资料获得一些了解)那么,是不是说这是马氏思想上的一个愚蠢至极的矛盾呢?我想,不然。
首先,应然层面和实然层面、理想和现实不可等而视之。马氏虽然可能对共和国心向往之,但是在当时意大利的历史条件下,似乎依靠君主更靠谱些、更加现实可行。其次,历史也一再以雄辩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分裂国家的统一过程中,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君主是多么难能可贵。对历史经验无比重视的马氏,不可能没有看到这一点。
历史学者胡其柱,也为马基雅维利的这种“矛盾”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他认为:“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关注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如何建立脱离教会的统一国家,另一部分是如何维系和巩固建立起来的国家。”[3]在胡看来,《君主论》和《李维史论》分别是马基雅维利的两种关注的体现。这样一来,马氏的思想上的冲突似乎得到了不错的解释。但是,胡其柱也指出了马氏的新的矛盾之处,君主国是如何向共和国转化的呢?这似乎并没有引起马基雅维利的注意。事实上,我们还可以在其他地方,看到马基雅维利思想上不少独断论的、想当然和一厢情愿的地方,但是,作为“一只脚在现代的门槛里、一只脚在门槛外”(这个提法不是我的,忘了在哪里看到的了)的马氏我们不能过于苛求什么了。
二、作为一门经验的和人的科学的社会学之思想先驱
社会学在初创之时,打着实证的经验科学的旗号。事实上,在这之前几百年的马基雅维利就做出了类似的努力与尝试。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基本没有形而上学的思考,他没有像古代先贤一样去做类似“善是什么”这种本体论的探讨。他没有去规定政体等“当是什么”,而是切实地对“是什么”进行考察。他说:“许多人曾经幻想那些从来没有人见过或者知道在实际上存在过的共和国和君主国。可是人们实际上怎样生活同人们应当怎样生活,其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致一个人要是为了应该怎样办而把实际上是怎么回事置诸脑后,那么他不但不能保存自己,反而会导致自我毁灭。”[2](P73)在他的论证过程中,完全由历史的、经验的事实来说话,这些历史有较早的、也有眼前发生的。他对历史的熟识和运用的驾轻就熟实在不能不让我们感叹。另外,在我看来,他的分析也多是归纳的,很少演绎的。比如,他对君主国的分类就多少显得粗糙。分为世袭的、新的以及混合的。以及他根据不同的获得方式,对君主国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经验色彩很浓厚。他的分类纯粹是出于分析君主国各自保有难度的不同和保有方式的各异做出的,为了自己分析的便利,对其逻辑性则不十分考究。从这个意义上,《君主论》甚至不像一本学术著作,当然马氏自己或者也没有把他作为学术作品来写作。
另外,他以一种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人文主义的精神,以人的眼光来看待政治和社会问题。在《君主论》里,他对神、对教权的态度不说反对,至少也是漠然的。在题为《论教会的君主国》一章里,他说道:“这些国家(指教会的君主国——引者)是依靠人类智力所不能达到的更高的力量支持的,我就不再谈论它了:因为这种国家显然是由上帝所树立,与维护的,如果议论它,就是僭妄的冒失鬼的行为。”[2](P53)言辞中不乏调侃的色彩。另外,他还注重对人的心理、情感和性格等的分析,这在全书的重点,讨论君主的霸术的时候,体现地尤为明显,这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法家的“术”、“势”的思想。值得捎带提及的是,他在论述国家之间的和战关系等时还让人想到中国的《孙子兵法》(当然他自己就有一部名为《兵法》的著作),这些都已有人讨论过,恕不赘述。
三、把目的作为证明手段合法性充分条件的唯目的论的伦理观
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把“政治学从伦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不讲伦理?在我看来,没有伦理就是马基雅维利的伦理观。当然,说他没有伦理是指他没有采取传统的,对“善”、“好”以及“正义”等所作的规定。持目的论的伦理学者认为,目的是证明善的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而目的本身的善与否似是无解的。在马基雅维利这里,目的成了证明手段合法性的充分条件,这是一种唯目的论的伦理观点。(“唯目的论”的概念是我胡诌的)
马基雅维利的这种伦理观无疑是立基于他的人性论之上的。他在第一次谈到狐狸和狮子时说道:“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的时候,一位英明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假如人们全都是善良的话,这条箴言就不合适了。但是因为人们是恶劣的,而且对你并不是守信不渝的,因此你也同样地无需对他们守信。”[2](P84)有趣的是,他又提醒统治者做一个“伪装者和假好人”,多少显得可爱而天真,当然这也是其伦理观的直接体现。在后面,按照他的习惯,依旧给出了不少经验的材料来支持他的观点。
马基雅维利,在伦理和道德上为人诟病最多。我以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把政治原本光鲜的外衣撕破了,使其丑陋的一面赤裸裸地暴露在了人们的面前,这极大的挫伤了自认为是万物之灵的文明人的自尊心!其实,即使在以自由和民主自诩的当代西方国家,“政客”也多少是个贬义词,在欧美的影视作品中不乏对其虚伪的揶揄和讽刺。说马氏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不知有多少人会反对。其实,在他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他并不是一味地强调暴力,他的眼里也并不只是君主。他会从社会整体的利益考虑问题[2](P79),他对法律的重要性、[2](P83)以及人民的力量[2](P103)也有清醒的认识。
综上所述,我以为,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谈论所谓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对马基雅维利是不公平的,同时也是对他的政治理论的一种歪曲。他给出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霸术,只不过是一个忧心忡忡的爱国者,对实现国家独立统一的热切心情的过于激烈、过于极端、过于露骨的表达。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词条“君主论”,http://baike.baidu.com/view/17830.htm,2011年1月 19日访问
[2][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潘汉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胡其柱.马基雅维里《论李维》读后感.豆丁网文档http://www.docin.com/p-49611775.html#.2011年1月19日访问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 06:52 , Processed in 0.253368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