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粉晶乖乖    时间: 2013-5-24 00:38
标题: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 - 书评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这本书的作者用倒叙的手法,以公正的态度,独特的视角把一代伟人周恩来的一生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书结构清晰,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为界分为三部。第一部从周恩来出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51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蜀黍马    时间: 2013-8-9 09:43
  周的为人,不似毛好空想,好斗,嗜权,奸猾和反复无常,他克己寡欲、勤勉务实、温和沉稳。他是天生的外交家,是调和矛盾的高手。为官则城府极深,相忍为党。既有儒家匡济时艰的入世,也有道家“不争”、“必有忍其乃有济”的出世,隐忍自保时,让人想起唾面自干甘受胯下辱的韩信。身为灭火队长,他无心无力或者不敢阻止大火的蔓延,他只是试图阻止大火把一切烧成废墟,然后默默的,任劳任怨的收拾残局。
  不过,像韩素音这样亲共崇周敬毛的作家,是难以写出好的中共领袖的传记的。
作者: 月暝堂    时间: 2013-8-9 13:17
  我们谈恩来,不谈毛,不谈邓,不谈宁都会议,不谈遵义会议,不谈延安整风,我就单独谈文革。
  
  对于文革,大部分人持两种看法。第一种人认为,他对于毛所犯下的错误没有给出及时的指出并纠正,没有遏制住这场空前绝后的灾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种人认为,他忍辱负重,保了很多人,在这场斗争中他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着。
  
  我基本上支持第二种看法。
  
  在这里我们要搞清楚一个前提,那就是,他在文革中的种种做法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他自己?为了不被毛整垮?而苟且偷生?他如果真的为了自己大可袖手旁观,乐的逍遥自在。但在那个时期,事情没有后人想象的那般简单,你想要逍遥,有些人不允许你逍遥。“这些事,我不管,行吗?”这是他做事情的基本出发点。不管,当然可以,那就是大乱特乱,后事也无人料理,从此被不知道是哪里跳出来的人掌权。但是他管了,管,那要怎么管?
  
  他意识到不能公然反抗毛,那样就等于将自己想要管这些事情的初衷扼杀在摇篮里。他得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同时要左右周旋,阳奉阴违,就是被很多人所诟病的“和稀泥”。这是唯一的出路,这是他为了调节此时事态发展唯一的出路,他没有其余的出路可以走了,而这条路,是屈辱的。
  
  接下来,我们再看,他这样管了这些事,目的是什么回到了此前的一个问题,他到底为何要这样做呢?
  
  联系到文革后的种种,我们可以猜出一二,他想要等,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等,等到息事宁人后,再设法将整个国家放回正常的轨道上。
  
  他是为了其他人,他考虑了所有,他唯独没有考虑自己。
  
  那么,有人会说,他图名。什么名?他还需要什么名?如果这样做可以得到名的话,那么又有几个人可以得到这样的名呢。
  
  人身自古,莫不名利二字。可还有一个词在这二者之上,家国理想。他为了这个词卑贱忍辱,无所不受,终于还是得到了。
作者: Jack    时间: 2013-8-11 23:49
  周恩来总理的伟大很难说是宣传的结果。在我所接触到的所有资料和经历中,都难以发现总理身上有值得指摘的地方。这本书总体来说也比较客观,很系统地反映了周总理的生平。
  
  不得不说的是,也许是出于时代背景的原因,也有部分失实的内容,包括只字不提赫鲁晓夫用核技术交换毛泽东对清理莫落托夫的政治支持,而称原子弹是中国科学家在周总理的支持下“完全”自行研发的,等。
  
  对毛的描述还算准确。
  
  周恩来总理一生最大的失败,也许就是自以为可以管住或充分影响毛泽东,却大大低低估了后者(夫妇俩)兴风作浪,为祸苍生的潜力。某种程度上他有责任。
作者: 没有本    时间: 2013-8-13 20:38
  此书在大学图书馆读过,大概有6、7年时间了,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描述周恩来时说,他把所有的痛苦都埋在自己的心理,我真无法想象他是怎样度过来的。再有就是遵义会议作检讨时,周是最诚恳的一个。我想周总理的品格能在高级领导干部中有如此声誉,千古不遇(不同于在群众中的威信,很多领导的“声誉”是宣传出来的)
作者: yishua    时间: 2013-9-2 19:37
  恩来,太苦了。
  
  从emule上找到他的视频。慢慢地看他从少年、青年、中年、再到老年的相貌变化。最后看到他受着疾病的折磨却依然精神矍铄地做着政府工作报告,觉得:恩来太苦了。
  
  73岁时,他对朋友说:我的身体明显受到了睡眠不足的影响,快不行了。
  
  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你为什么这么不注意自己的身体?
  
  看见他在一个个数字地核算全国各省的粮食生产和消费数字,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总理,这些技术性的工作你就让我们做吧。他说:人民吃不上饭,这是天大的事情,不是技术性的工作啊。我不一个个算一遍,怎么能心中有数呢?你只有体会到了这些工作的意义,才能明白我做为一个总理的职责。
  
  不久,他戴上了那枚“为人民服务”的胸章,自此从未取下。
  
  这是他的态度。
  
  但光是态度还不足以让他如此的伟大。他一定做出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是什么?哪里能找到一个全面但又细腻、生动的记叙?这本书提供了答案。
  
  他的壮志。他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说:要相会,让我们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他的情调。他在巴黎赛纳河畔流连。他在巴黎圣母院的楼梯里面对黎明时的美景,是那么的陶醉。
  
  他的风度。他从不忘记给自己的女房东带上一束鲜花。在任何场合,他都会保持对女士的尊重。
  
  他的独立。他说:毛主席也是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他说:1945年以前,我和主席是不一致的。
  
  他的刚毅。面对敌人卑劣的暗算,他似乎被打倒了:他跟在江青的后面喊:向江青同志学习。但他最后坚持了下来,将敌人粉碎。
  
  他的功绩。建党、北伐、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反围剿、长征、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统一战线、民主建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出使苏联、发展核武器、万隆会议、反帝全球统一战线、会见尼克松、重返联合国。任何一个人一生中只要做成了其中一件,便可无憾。
  
  这是他做的事情。
  
  但光是这些事情还不足以让他在党内、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他一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让他在人才济济的中共党内如此举足轻重。主席最后抛弃所有的同志,只留下唯命是从的一堆傀儡,却从来没有想过要让他下来过。
  
  看来他是解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命门的唯一钥匙。
  
  马克思主义有着天生的不足,即缺少互助和人类精神,这一点我还刚刚从《新青年》发现。我发现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的第一代共产党人曾经认真探讨过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不足。李大钊说需要用互助和人类精神去弥补这种不足,而陈独秀直言要融基督教的牺牲、博爱、宽恕精神与吾人的血脉。
  
  现在想来,在党内最高地位的三人中,主席以造反精神出名、少奇以组织精神拔萃,独有恩来,具有大钊和独秀提到过的互助、博爱、宽恕的人类精神。
  
  天津南开时,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讨厌孤独和寂寞。我喜欢交友,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的朋友。”
  
  于是,他从来都善于沟通,他从来都能和每一个人成为朋友,他从来都是协调党内不同派别、不同意见的最好入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能够将共产主义的烈火和中国人的传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唯一一人。政治斗争的残酷从来没有阻止过他对人作为个人的关怀。这是儒家仁以待人的精神。他做到了。他尊重每一个人。
  
  这种亲和力来自于他的身世、童年的环境,和他的基因。这种党内独一无二的亲和力缓和了无情的阶级斗争对人性的冲击。从这种角度上来说,儒家,去掉三纲五常,留下仁以待人、爱己及人的人文观念,又有何不可?从这种角度上,也可以看出文革后期别人恶意挑起的儒法之争的内部涵义。
  
  在党内,也只有他真正尊重科学技术的价值。没有他,哪来的中国科学院的黄金十年。那逝去的人物和日子呦,那么令人神往。
  
  我在想,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出现在中共和中国的历史上,中国现在将会怎样?成为现在的朝鲜,怕是注定的吧。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是显而易见的。我又想,有了他,什么政党、什么公司、什么国家,不能无敌于天下?这似乎也是历史证明了的。
  
  但光是互助、博爱还不足以让他如此深入人心。有人说:当一个人死的时候,如果有四个人为你流泪,那他的一生就没有白过。但他离去的时候,为他流泪的人,是四亿。而且这泪水,是违背当时看似强大的官方意志的。一位当年的战士说:当时不准我们戴孝。但是我们营里用自己的钱去买了黑纱和白花,没过三天,全军都戴起孝来……原来的命令不得不撤销。
  
  是什么,让人民在他死后再不顾忌自己身家性命的安危,再不顾忌即将落在自己身上的大棒,奋不顾身地投入到对他的追思当中?
  
  因为,他是一个好人。因为,我们知道他不容易。他忍辱负重,从不言弃。他的这种精神,将所有的人的心融化。
  
  他给我们指出的道路,即要与民主党派结成统一战线,要继续“双百”的道理,必须欢迎批评、广开言路的思想,至今是正确的,而且越来越显得迫切。这是中国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而要真正意义地落实这一路线,必须逐渐将党的组织和国家的管理分开来。
  
  韩素音先生说:中国未来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建立保障自由讨论的必要体制和机构。这一点没错。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无法正常地访问一个博客、观看一段视频、发表一篇文章、写出一段评论。恩来去世30年了,韩先生写出上面这段话也已经10多年了,他们当年想要推动的到了今天我们依然无所作为。
  
  这是我们的耻辱。
  
  恩来走了,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
  
  1、现实是异常残酷的。
  
  2、为人民做事很难。
  
  3、要忍辱负重。
  
  4、不要放弃。
作者: 二胖    时间: 2013-9-19 10:16
  上大学的时候读的,读完了以后发现其实以前认为周总理是神人的观点是错的,其实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是我看了很多的周恩来的传记,都没有这样写出来。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www.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