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爱的基本语法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角落有故事    时间: 2013-6-13 00:53
标题: 爱的基本语法 - 书评
  爱情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一千个人口中有一千种爱情。如果我们非要追本溯源,理科生会说一切都是费洛蒙惹的祸,而文科生会说——言语有灵。这里,文科生十三_接地气不爱风花雪月、不好吟诗作对,谨以最理性的方式带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22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纯洁的    时间: 2013-7-23 10:42
  亲们,还在对着电脑发呆吗,可以边听音乐边挣点零用钱,做份网上工作。流程简单易学。每天收入③〇---①⑤〇元,一天结算一次。没有时间要求,比较自由,学生或者全职妈妈都可以做,上班族有空余时间也可以做。想了解的Q—[60132吖吖7478]—我详细给你介绍(去掉中间的 吖 加我吧)
作者: Gugi-G    时间: 2013-7-25 23:23
      在书读到比较后面的时候,我对这本书的感受发生了一些变化。十三说,为了写这本书,有一段时间到处找人要故事。这个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每当上班上得没劲儿,加班加到没力气挪地儿,日子平淡得要找事儿的时候,我就会在群里吼一句,有没有八卦啊?!基本上好友都会”赞助“我一两个八卦。好友的八卦无外乎是一些她同事的故事,是一些饮食男女的平凡故事。听完故事以后,我们也总不发表什么结论,看着群里别的人在各种雄辩。基本上,看完故事我就把聊天窗口叉掉了。看一下八卦,权当缓冲一下我工作的各种上吊速度。有时,在暗无天日的持续加班中,这些事不关己的小故事,更像是雪中送炭的存在,大概是看着别人的故事可以让我暂时抽离了加班的现实吧。
      一开始我也想不到这个书评要这么写的。为了向十三致敬,我也回赠一个故事。
       
      在我想要写怎么一个故事回赠的时候,深切体会到材料用时方恨少的道理。我搜索枯肠都找不到我记得的有趣的故事,或者触动的故事。忽然,我想,要不写个自己的故事吧。但是情史真乏善可陈,出现的比较多的大概是”不甘心“,又”无可奈何“。后来,我想到了还有一句”舍不得“。
      和某君认识是在微博上。那天是10月24号,@新周刊 发了一条微博,文字写的什么忘了,只记得配图是数字”1024”。鬼使神差点开了评论,看见某君几分钟前在那里留了一句评论。在转眼要上成万条的评论里,不早十分钟,也不晚十分钟,没被刷走的评论里,我看见了他的评论。我想了几秒钟,还是忍不住回复了他的评论,我说,想不到在这里看见你。在后面的你来我往的评论中,我说我是通过同事的微博关注了你,但是那是小号,想不到大号刷微博,随便点开个评论看见你。他还立马机警的确认我是哪一号以后,二话不说关注了我的大号。我诚惶诚恐,我说,这个账号老是无病呻吟的,你还不要关注了。他说,没关系,能聊1024的女生真心不多啊。我立马坦白,避免他有不必要的美好幻想,我说,我只是知道1024,但是很久不逛的,也基本不逛。他坚持说没事,能聊就聊,不能聊,聊其他都可以。我能不明白吗,加关注还不是为了方便聊这个。后来,就互相关注了,再后来就加QQ了。我特别不想加QQ,之前有一个说法就是,加完QQ以后,基本上流程已经走完了,不月抛的话,就没什么好聊的了。某君无论在加微博关注还是QQ上面,都表现得非常坦荡,搞得反而我像是什么不可告人似的。搞得我都不禁疑心到底是不是他段位太高,我眼界太低,都看不出破绽。还是我小人之心度他君子之腹。
      加完QQ之后,开始聊一下段子,然后开始辩论时事,痛斥我的辩论逻辑漏洞百出。再后面就点评到1024了。再后来,也会分享各种知乎的问答,精彩小说的推荐啊,还搞了一个自娱自乐的摄影的微博账号。这一路的流程走了大半年,在网上嬉笑怒骂不断,我们就是没有见过面。你问我,他有没有跟我月抛?你觉得呢?
      我们都有好几次半真半假的提出要见面。但是都不了了之,有时候,我觉得应该要见一面了吧,但是又觉得没有那么大的要见面的冲动。
       后来有一次,他说,还是不要见了。我说,为什么?他说,舍不得。能聊1024又能聊知乎的人不多,女生更少了。我说,说能聊这些的也不是不多,只是你遇见的少罢了。
       谈话到此,大家心里都明白,是“舍不得”。
  
  
  
  
  
  
  
作者: 西安    时间: 2013-7-29 08:44
  十三的新书上架的时候,我忙着告别我的大学,每天都在打包行李寄回家,因此买书的计划就搁置了下来。然后毕业了,回家,买书,是普通的版本,没有签名。在去云南的火车上读完,身后是起伏绵延的山峦,还有寻常的烟火人家。而在此刻,我终于觉得可以写点什么了。
  我已经快两个月没有认真地写过字,因为这两个月来发生的事情太多,各种情绪混杂在一起,我不知道如何表达,索性让自己搁浅着什么都不写。而幸运的是,在这乱七八糟的时光里,还有十三的文字的陪伴。
  其实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篇书评,我想大概它会更像是写给十三的情书。
  十三是我非常喜欢的作者,是我非常喜欢的女人。只是我曾经以为她永远不会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我。直到有一天在微博上,她竟然回复我了。后来在豆瓣上,我们也有过一些交集。
  大概没有人会知道这对于我的意义,我高兴坏了,我是真的真的那么那么喜欢她。
  喜欢她什么呢,说不出来。非要说,大概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她很接地气。她是可以信赖的,亲切的,存在你身边的,她的快乐哀愁连脾气你都觉得熟悉。
  最重要的是,她非常柔软。不是软弱,是柔软,有力量的亲切的柔软。她的这种柔软渗透在她生活的每个角落里,表达出来就成了细碎温暖的文字。她写很多生活中的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人,比如学车的教练,拔罐的大姐。她写很多小事,比如在电话里跟郭主任吵架了,今天跟爸爸发了短信。她用她柔软的力量把坚硬的生活过得充满爱意。
  这种特质,是豆瓣上其他很多女作家没有的。她们的文字有时带着一些居高临下的味道,让我们这些生活还没理顺的年轻无知的姑娘觉得自己真糟糕;有时又太过矫情甜腻,看得人只觉得更无力。而十三不是,她永远是跟你平起平坐的,语气柔和,不批判也不过分煽情,淡淡地跟你说一个故事,讲几句话。末了,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也许就因着这一点,我特别喜欢她。以至于有一回心情不好,半夜里竟然梦见了她。其实我不太确定她长什么样子,但在梦中,我就知道是她。我们坐在一起,聊了一整夜的天。白天醒来的时候,心口暖暖的,像刚刚喝完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十三的这本书,这本写爱情的书,不像很多同类的书一样看了让人心烦,十三那些接地气的有烟火味的故事和通透的叙述让我觉得,原来生活和爱情是这个模样。她写,岁月偷偷把不同的答案揣进每个人的口袋,那上面究竟写着上面,谁又真的知道呢。合上书的时候我想,那些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到最后都会化成一条平静的河流,而我也会找到可以和我一起携手走过的人吧,我期待那个口袋里的答案。
  最后我想许个愿望,希望有一天可以见到十三,跟她喝一杯酒,说,感谢你的文字,陪我度过那么多夜晚。
  
  (好久没有认真写东西,这一千字写得真心不满意,但好在字字真心绝无虚假哈哈)
作者: 痞子青    时间: 2013-7-29 15:31
    最近一直在读,在接近尾声的时候萌生了写点读后感的想法,也一直在反问一个男生读会不会很娘儿。书中有的篇幅不是第一次看了,又熟悉又温暖,体会其中的情境也别有滋味。读这本书时,一般都处于微醺的状态,所以导致很完整的记下某一整篇的内容有些困难,但很多表达是我需要拍着大腿赞同的,“哎妈呀,忒对了!”。我是个慢热的人,同时还很怪很拧巴,如果有人你说我是外星球的,我一点也不惊讶,于是就很担心与我相处的人,会平白多死几个脑细胞。好了,现在转会正题。爱,到现在为止一直认为是一个很神圣同时又沉重的东西,它可以被说很多次,也可以一次不说。它可以是无话不谈,也可以是尽在不言中。它不会被生活的琐碎掩埋,它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给人指引方向。核心还是了解理解,你有多了解就能多理解,你有多理解才能更好的包容,然后共生。
     爱的基本语法 爱是进行时,且行且珍惜。
作者: 酸奶    时间: 2013-7-31 22:51
  我买了一箱子十三小姐的书放在办公室,理直气壮的发给了公司的男男女女,我的内心戏就是“你们就看吧,包你们都喜欢”。
  想当年,无数个日日夜夜,我和十三交换着彼此的心情心事心中所想,当时她筹备这本书的时候,每写完一篇文章我就会有幸做为首批读者中的一员,她会问我:写得行么,哪行哪不行之类的问题。我就会凭着自己的直觉瞎白乎一通,多数的时候我都说写得不错写得真好——事实如此。我还记得有次,人在英国某酒店打开电脑,十三最新出炉的文章传了过来,这回看得我半天没缓过神来,我记忆力不太好,真的忘了哭与否,但感动得不行不行了。
  所以我写这个书评根本不用旁边放着书,也不用摘抄任何美妙的段落,这些信手拈来的画面,就在我脑里,随意开一个open键就源源不绝的涌出,即使想上个厕所或倒杯咖啡再按下pause键,之后就像机器人一样,再坐到电脑前依然能流畅的写出不少东西。
  我俩认识三年多了,从客客气气的找她问某教授的联系方式,到现在微信她要一些可爱的兔子图片做微信头像,我不想说什么见证彼此成长的话,但是我俩真的是有分享彼此的变化,好的和坏的。我在小黑屋向她哭过,她开玩笑的说自己是移动的山丘;我脚踩高跟鞋给她拎过一路箱子,我一回头看她傻乎乎的跟在后面;也因为一些小事在QQ里吵过架——怎么着这事儿我还记得了;也有彼此都很低落不太想说话的时候。
  自己的起起落落对于个人来说是多么大的一件事,尽管我们天天拿自己和宇宙作对比,但难过的时候心里是很痛很痛的。我在豆瓣写的第一篇文章是《晶晶》,十三当时爪机留言手都抽了坐的沙发,我这边每有一件新鲜事十三都知道, 她写我那篇《你不能不爱我》的时候,我信誓旦旦的跟她说过要把那篇折上,送给我喜欢的人。现在书出来了,我忘了自己说过这句话,如果不经十三提醒也忘了喜欢的人是谁,但还是有三年前的心情和状态留在那本书里,原来这是朋友出书的一个特点,我的人生也会被involve进去。
  刚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把即时的感受发到了朋友圈里,朋友看到后说他也要看,于是我真的折页给他了——后来我看到这本书和其他新买的书一样躺在茶几上,我估计这篇文章他根本没想得起来看,但是毕竟我真的有送给喜欢的人了。十三也是,昨天还在给我讲她“少年SHAN的奇幻漂流记”,一个接一个十几秒的语言留言,我边涂指甲油边听,我想作为一个有能力出书的人真好,她把自己值得记录的一切都写下来,都是好故事。
  写《爱的基本语法》书评的几个人很多是十三的朋友,作为托儿们,我们真心都希望着她的书大卖特卖,卖到可以人称东北安妮宝贝、女版郭敬明的地步,但是这女人完全不想这些,她也不在乎自己的书是否卖得好。据我猜测,她想得就是每天是否开心,是否越来越漂亮,车是否开得越来越快——相比之前那个写“做饭洗衣晾衣服满屋子都是洗衣露香味”流水账小文的标准文艺女青年来看,她现在就好像纹了看不到的刺青一样,时而吹口哨,时而去沙漠看星星,在某种程度上,她活得潇洒恣意极了。
  一切活动家都是梦想家,所以这种A、B两面的十三,我都爱。
  
  (题目SHAN为十三户口簿上的名)
  
作者: 招聘兼    时间: 2013-8-2 04:40
  聘兼耳只人员,刷一单佣金2-6元,日贝兼30-100,多劳多得,工资日结到支付宝,使用红包付款,无需自己垫付一分钱,绝对真实可靠,可以了解完再判断,,不要因为怀疑放弃一份兼职的机会,什么事情你都要先了解一下在判断,了解一下也不会吃亏的,加q:1914018133
  
作者: 懒人老    时间: 2013-8-2 06:37
  我不想假装这是一篇客观公正的书评,我觉得,当我爱一个基友,应该大义凛然地表现我对她的偏爱、溺爱以及无节操地追捧。记得曾经跟十三谈起过什么是真爱,我们一致认为,真爱必须包括“即使他去砸仇家的窗户,我也会发自内心地从地上抄起一块大小分量合适的板砖给递过去。“
  
  十三的文章好,这也不是我说了算的,豆瓣恁多粉丝说了算的,当然,十三的文章特别对我的味儿,想当年我俩还没勾搭上的时候,有一天我有一个友邻豆油问我为啥十三每一篇日记我都推荐了,我只能答出一句”是吗?我都没注意。“我想,虽然我也算一个写过几篇文章的人,但十三的文章里有我缺的那一种暖融融的感觉,无论是跟爹妈的,还是跟恋人的,我都没有这种气儿。我曾跟十三说,张爱玲赞苏青的那句子,放你身上,也恰当的很。
  
  关于爱情,我也可以从心理学谈到社会学再谈到比较生物学,在豆瓣上、在市场上,感情顾问的热度和公知基本一个水平,俺这样谈职场谈管理的拍马是也追不上了,而且居然也有人来问我这样一个老光棍一些感情问题。我觉得,与其期待我这样十三不靠的人给出的答案,还不如看看这本《爱的基本语法》,一个个小故事娓娓道来,都是生活烟火气的,小故事里的人过的也那么磕磕巴巴,我不厚道地嗅到了作者本人的一声轻叹,以及对生活的没完没了,不见不散。
  
  若是只看“狂傲总裁”“豪门嫡女”,倒是有一时之爽,爽完之后大概会更加郁闷生活为啥没有一个作者给开个金手指模式呢——这种念头,我曾经有过。
  
  但归根结底,我与十三略气味相投的,也在于,即使生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也只能凭着一口气,迎着生活而去。爱十三,爱这本书,当然,也许我是少有买了纸质送人,自己却只看豆瓣阅读版本的。都好,都好。
作者: 苏苏    时间: 2013-8-4 12:17
    刚知道十三要出书的时候,就在微薄上回复说,十三是充满正能量的存在,出书一定会买。书刚出版的时候,看见蛆爷在微博上说买了三十本要赠友邻,想去蹭赠书来的。可是后来蛆爷又说,要提出对销量有帮助的建议,完了我就不敢要了。
      十三是我在豆瓣上最喜欢的作者,没有之一。最近,男友的妈妈常说,要先做人后做事。十三首先是个好人,其次是个好作家。记得以前十三文章高产的时候,每天都要刷豆瓣看文,如果她没时间的时候,会把文章设成不允许回复;她有时间的时候,就算你回复个沙发,她也会回个坐好或者恭喜之类的。本来很小的细节,但是感觉特别尊重和重视友邻。十三写的故事,都是真实的,不像有些豆瓣作者,为了写而写,为了出书而写,为了能卖出去而写。有些人写的故事,就是为了炖二手鸡汤而加的n手调料。
     小水果敲了这么久,还没说上这本书呢。说实话,跟现在的男朋友在一起以后,就很少看情感类的文章和书。今天看爱的疑问形式"ta爱我吗"上写"真正修成正果的人们,未必就是十全十美的相爱,而是一方笃定了另一方的爱。"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幸运的是,我们能找到笃定那个人。这本爱的基本语法,像是比你长几岁的邻家姐姐,给你讲什么是爱。适合各个年龄段的男女,因为我们每天都要爱,都在爱。
作者: Sofia    时间: 2013-8-5 00:54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感情生活和爱情故事,但是哲学思维早就教育我们要懂得分析和归纳,从多姿多彩、形形色色的案例中总结出普遍适用的规律来。
  而爱情,无论是张三遇见了李四,还是王五遇见了刘六,总结而来,无法是爱与不爱。
  十三的《爱的基本语法》分类得更为细致些,她从语法的角度出发将爱的模式进行了分类。
  其实,我觉得吧,也只有这种中文系科班出身的人才会想到“语法”这么个角度;反正我是想不出来的,我至多觉得爱与不爱是人身自由,而这种人身关系是无法强制执行的,人家不爱你,你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嗯?难不成你要学习原始人?将对方一棍子打晕扛到山洞里然后那啥先斩后奏么?
  好吧,言归正传,中文系出身的十三从语法的角度将爱分为了肯定形式、否定形式、疑问形式、祈使形式、异形同义形式、礼节形式、禁止形式和兜底的万能的其他形式。
  十三的想象力也颇为丰富,利用发散性思维,将每一种形式延伸开去。
  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一千个人完全可以对“我配不上你”做出一千种解释。
  十三则是一针见血地告诉你这是爱的否定形式——也就是:“我配不上你”=“我不爱你”。
  除此以外,你还想知道“爱过。”“你什么星座的?”“一起去旅行吧!”“下次吧。”“谢谢。”“你想多了。”“但是……”这些肯定形式、疑问形式、祈使形式、异形同义形式、礼节形式、禁止形式、其他形式是什么意思吗?
  呵呵,答案我才不告诉你呢。你自己去看书吧。
  
作者: 红拂    时间: 2013-8-5 14:54
  十三的这本书我是在知道的第一时间就下单的,也是拿到手里后一口气看完的,其实这本书并不适合我这样心急的读者,它并不像饥肠辘辘时得到的一个大肉包子,囫囵读完,只记得自己在无数个瞬间说着“对呀对呀,卧槽说的太好了”,于是我又花了一个星期的晚上细细读了一遍,可是说到想要写出点什么来,除了自己词穷外,更多的是作者和文章的风格反差有点大,让我一时不能分辨。
  
  十三的日志里有篇关于大哥的女人的文章,我读的畅快极了,因为我也曾在后青春期的叛逆时期想找个痞子谈恋爱,我们烈焰红唇马靴里别着匕首,我们面冷心热为自由即便横尸街头也在所不辞,我们内敛狂放在海边的岩石上赤身做爱,我们坐在摩托车后座随时准备仗剑走天涯,我们渴望在一场血雨腥风中为他流血为他流泪。即便如今我也已经嫁做人妇,但是关于大哥的意淫却时常想起。就像这篇文章给我的感觉一样,她利落、性情、浓烈、说风就是雨。
  
  但是这本书却截然不同,就像《欲望都市》里的凯里一样,她的文字从一个个故事开始,落到一个个问题,然后浓缩成一个个关于爱的句点,她从不指南。越是亲近的人,越是浓烈的爱,她越是节制,就像那篇写给酸奶的文章,最后都化为一句祝愿,祝愿那些一门心思去爱人的人,化百炼钢为绕指柔,钢牙咬碎贝贝壮壮对ta好,最终也能打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这个时候的十三,是贴心、温柔和古道热肠的。
  
  然而,再跳出书来,如果你认为她是个低眉顺眼的小媳妇和会摸摸你的脑袋给你擦干眼泪的知心姐姐,那么就大错特错了,这个秉承着能动手的时候绝不吵架,能吵架的时候绝不吵架的东北虎妞,绝对会让你大跌眼镜。
  
  这就是为什么,最后的最后,这样一个性情十足的百变女人嫁给了大她十几岁的郭主任成就了一段传奇童话时,我心中笃定她的归宿就该是这样没错。
  
  btw我实在想不出比这更恶俗的题目,我知道十三一定极其不喜欢哈哈哈哈哈
作者: 竹溪翠    时间: 2013-8-7 07:00
  在豆瓣发现十三姐也有一两年了,她逐渐成为了我逛豆瓣看广播为数不多的意义之一。我喜欢她的文字中活生生的烟火气,伶牙俐齿大气粗糙的外表下深藏的温柔细腻。让我觉得,做女人当如是。
  
  老实说,从十三姐在日记中插播的新书广告开始,我觉得她的书里没有平时的文字那么好看了。或许这就是作者和普通人的不同,将自己抽离在外,摆出一副旁观的姿态,试图保持冷静、理智的调调,讲述一些他人的故事,才能成书。
  
  形形色色的情感故事中,有疑惑,有伤感,有温馨,有痛苦,似乎每一个故事里都能总结出一条两条经验,又似乎每个人的故事太过独特,没有一种模式可以复制。犹疑在这种既美好又纠结的情愫中,全然不是十三姐在豆瓣上洒脱坦荡的样子。
  
  然而沉淀在她文字里的,细细腻腻的温柔,还是让人忍不住一篇又一篇的看下去。书里的好些故事,但凡在网上认真关注过十三姐的,都能看到她生活中的影子,和她以前讲过的故事。再读一遍,心里也还是酥酥软软的温柔。
  
  
  
  毕业前的最后一天正逢周末,心血来潮跟大美女L老师一起坐了半天门诊,正好刚保送科主任研究生的小美女MM也在门诊帮忙,中午就和L老师、她老公W老师、小美女MM、她男友GG一起吃了顿散伙饭。
  
  L老师平时就一副不言自威的模样,离校前还不忘趁着最后的机会语重心长的教育一番我们几个小辈,提醒我们今后该注意什么、要避免什么,少走些弯路,多干些实事。
  
  不过到底是闲聊,话题逐渐被美女MM带向了八卦和玩笑。
  
  ***
  趁着L老师去洗手间,美女MM赶紧发问:“W老师,你当年在大学的时候是怎么追上L老师的呀?”
  
  W老师非常实诚的回忆:“刚进大学的时候我就看上她了。当时我是学习部长,她是我手下的小兵……”
  
  正说着L老师回来了,我们一团哄笑,向L老师求证这些是不是真的。
  
  L老师面无表情的说:“在外面就是要给男人面子,男人说什么都是对的。不要去拆穿他,真有什么也要等回家再说,现在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GG趁机对MM说:“听见没有?要给男人面子!”MM眉毛一挑,眼睛一瞪,吓得GG又不敢说话了。
  
  ***
  MM又问:“W老师,平时在家的时候是你炒菜还是L老师掌厨?L老师做医生这么忙,应该是你做饭更多吧?”
  
  W老师点头承认,但又不忘诚恳的补充一句:“你们L老师在家里也做事。做饭是看谁有空谁就做,平常我的空闲时间多一点。”
  
  MM对GG说:“GG你听见没有?学着点!”GG一脸憨憨的笑:“其实我在家也拖地,但我妈每次都嫌弃我拖的不好,她还要再补拖一遍。”
  
  L老师严肃的补充:“家务活主要还是女人来做,全部让男人来那肯定是不行的,家里肯定被收拾得乱七八糟。”
  
  ***
  MM看了看左右,说:“是不是胖子都找胖子,瘦人都找瘦人。L老师你看,你跟W老师都这么瘦,而我和GG都那么胖,是不是这样才般配?”
  
  L老师说:“GG你以后要管着点MM的嘴,不能让她多吃。”
  
  MM:“听到了吧GG?以后我想吃什么的时候不要给我买。”
  
  GG委屈的说:“我也想提醒她,问题是她不让我管着啊!她能说我,我不能说她,一说就发火。”
  
  大家哄笑,MM自我检讨:“嗯,我是有点太强势了,以后要改,不能再这样了。以前我脾气还更大的,现在好多了,不想吵了,没意思。”
  
  
  时间晃晃悠悠的走着,不知不觉三个小时过去了。从前在学校,每天看着身边的情侣们牵手打伞吃饭拥抱也没什么感觉,但这短短几个小时的聊天,两对情侣各自说着日常相处的琐碎细节,玩笑的温暖的耍赖的体贴的,倒真是突然间让我心生羡慕。日子总要一页页的翻过,青春总会一点点的老去,不同的是陪伴在身边的那个人会是谁。诚如L老师所说:“在一起就是要为对方着想,为了让对方过得更好更舒服,不然一个人能过的日子,还要两个人干嘛?凡事斤斤计较,在一起又有什么意思?”
  
  
  L老师和美女MM在生活中、在谈笑间,十三姐在网络上、在文字里,以她们各自不同的方式,教给我满满的温暖和感动。
  
  前段时间我还在跟朋友说,找不到自己梦想的生活到底是什么。看着身边的室友和闺蜜,一个个把自己计划得满满的,如何去奋斗和打拼,如何在某个城市站稳脚跟,如何去找到心仪的另一半,两个人的未来要怎样怎样……我将自己和她们一一比对,内心还是空落落的。找份什么样的工作,在哪个城市定居,买套什么样的房子,过怎样的现代生活,另一半一定要如何如何如何,想到这些条条框框我就头疼又无奈,不想又觉得自己不切实际,怕被朋友们嘲笑不食人间烟火。
  
  一场又一场的送别过后,终于踏上了回家的火车。此去经年,再难相见,满满的伤感和不舍留在了那晚熬夜绣在T恤上丑丑的名字。火车上肆无忌惮的哭了无数次后,昏昏沉沉中,突然想明白了自己要的是什么:在合适的年龄,做恰当的事,过再正常不过的平淡生活。该恋爱的时候恋爱,该嫁人的时候嫁人,该有孩子的时候有孩子,父母安享晚年,家庭幸福快乐,孩子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我能有能力让我爱的这些人都活得好。这一切会在哪里发生、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就留一点悬念给未来心生期待吧!
作者: 时光    时间: 2013-8-7 22:26
  夏来了,空气弥漫着阳光和苦艾的味道,我的眼睛看不到,却清晰地嗅到你的味道。
  
  季节转眼就开始了另一个轮回。屋外的槐树深色般沉静,在蓝色的天空下生长着,茂盛的把一串串枝桠伸到窗前。空气中开始满着炎热的气息,眼睛看不到,睫毛边上是颤动着一滴滴光亮。
  
  那是一个落雨天,空气中氤氲着潮湿的味道,我伴着忧伤的旋律,静静整理者那些曾经属于我们的东西。
  
  
  
  到此时,我的眼泪终于落下来了。昨天还在耳边的情话,今天已经冷到疏离。我对你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永远不想看到你。
  
  直到有一次街上偶然和你邂逅,你挽着一个笑靥如花的妩媚女子,和我是那么的何曾相似。你伸出手去,替那女子挡住过往的行人和头顶的一片艳阳。我忽然落泪,那个动作,你曾经为我做了不止千遍万遍。
  
  也许是越容易得到的越不珍惜,那个时候,年少的我一个劲儿忙着证明爱情,所以一次一次要你在我身边缠绵,而并不知道,越是这样,你离我越来越远。等我明白你应该是我手里的风筝时,你已经飞走了。那线,已不在我的手中掌握。
  
  抽屉里,是你为我精心挑选的茉莉花茶。忙碌的我,居然没有耐心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喝上一杯。上好的茉莉花香,不曾开启。我慢慢打开,清新的茶香扑面而来,你说你喜欢茉莉,你说有时间一定和我坐下来慢慢品尝。
  
  可是,我们竟从没有坐下来,喝一杯芬香四溢茉莉花茶。
  
  我为自己砌上了一杯。
  
  慢慢轻酌一口,发现满嘴的清苦之后是如此的唇齿留香。那样的香气让我有了流泪的冲动。苦茶香,是在离开以后才知道的,就想明白了爱情,但已经远去了。
  
  可,还是谢谢你,在我最好的年华里遇见你,我一心一意坐在阳台前轻轻喝着茶,那淡淡的香气,让我刹那间温暖起来。
作者: 少则得    时间: 2013-8-9 12:56
  首先觉得评两星的可能对这书有几点误会,第一点是:以为这本书是豆瓣合集,其实不是的,我仔细看了一下,只有二十分之一的内容是在豆瓣发布过的,大部分都没有在网络上公布过,所以那些没有读过书,只是看了豆瓣的文章就打两星的,多少有失公允。第二点是:以为已经在豆瓣公布过的文章原封不动的就搬到书上去了,其实不是的,内容都有仔细的修改过了,并且文章的最精彩的题记“伪语法”才是画龙点睛的,如果你因为看过十三闲时在豆瓣写的文章而放弃这本书,我只能说很遗憾。举个例子:《爱过》这篇在豆瓣发过了,它的题记就很精彩。
  P6
  “我爱你。”
  这三个字简单到不需要解释,复杂到无法解释。如果爱的证据足够确凿,这句话出不出现大概是无所谓的;可如果平时表现不够充分,那出不出现,又有什么所谓?这个世界的怪象之一,就是人们不讳言“性”却羞于出口“爱”。或许因为“性”可以是简单的你情我愿,不留痕迹,“爱”却不是。“爱”像一个硕大线团的一端,一旦扯起来,就是个世纪的工程。说出“爱”,就像在旗帜下举手宣誓,终身信仰。So,你真的想好了吗?
  你爱我吗?
  
  这篇书评的题目,是昨天看电影《我脑中的橡皮擦》让我潸然泪下的一句话,我很年轻的时候,我的老师跟我说,很多时候,我们爱的人,不一定爱我们,而爱我们也不一定是我们爱的。人就是这么复杂,这么奇妙,我们相爱,可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甚至跟错误的人,不要太执着,放松点,爱她/他就让她/他自己选择,你爱过他了,努力过了,对她好过了,就够了。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就是《爱更多的是一种态度》里面引用艾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里面的引言中的一段话: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他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或者被爱的对象。爱首先并不是同某个特殊的人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上的倾向。
  
  我很喜欢这段话,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准备好,或者学会爱。我在北京阴雨绵绵的周末早上从老公温暖的怀抱中爬出来,不是为了为十三营销这本书,而是想告诉那些没看过书就草草下了结论的人,不要吝啬你的时间,与思考能让你幸福的话题失之交臂。宽容就是在你心里开一扇窗,让你的心里照进阳光。
作者: 没药    时间: 2013-8-12 16:18
      朋友推荐十三这本书,看着每个标题,都会套用到自己身上,看到”干嘛呢“(P91),莫名其妙的就戳中了泪点。和很多朋友聊过关于这个问题,似乎被问到的人心中都有个刻骨铭心的ta,时隔数年后,无论梦见还是忽然想起,都会想立刻听到ta的声音,拨通电话的那一刻心中的千言万语,只汇集成了一句充满了感情却又怯生生的”干嘛呢”.....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www.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