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书迷可可    时间: 2013-6-4 21:18
标题: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 书评
  陈坤动情自述从出身贫寒的“北漂”青年一夜成名到找回自我,继而重新上路的成长历程。关于亲情与友情、家庭与事业、名利与信仰的心灵全纪录。
  本书记录了陈坤带领十名大学生志愿者行走西藏过程中,对生命的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70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舒音    时间: 2013-7-21 03:41
  行走一直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词
  我迷恋他,却也带着畏惧
  
  陈坤的语言非常的朴素,简单,简单到只是记录下自己想说的话,甚至没有任何文学腔调。但我,却被感动了
  大晚上的翻过这些纸张,感到他不断强烈的那份坚韧,那份自我,却也是我近年来慢慢失去的
  似乎是妥协给了一部分的自我,我清楚的看到有些东西开始流失,本不在意也无事,这些文字带给我的是让我不得不去在意,然后,其实不是感动,是悲伤
  以为已经过了这个年纪,看一些东西,想一些事物,然后在夜里默默伤感一回,所以淡然面对世俗
  这重温的夜意
  
  看久了,眼睛会累
  我后来做了一个梦
  梦见的是追逐和逝去
  醒的时候
  ......
作者: Janice    时间: 2013-7-25 11:01
      最开始决定读这本书绝大部分是因为明星效应,在快乐男生的节目中,陶晶莹反复推荐,再者,始终抵抗不住西藏所有相关的一切,最后一点就是本人并不反感陈坤,只是不反感而已,谈不上什么喜欢,跟这个粉丝那个拉拉队的都扯不上关系的一个人。
  书的封面很是喜欢,这一点已经吸引我的眼球,陈坤的眼神中似乎带着某种坚定、向往与从容,书中陈坤介绍了摄影师,说他拍出的作品与别人角度不同,所以他大胆的启用了他,从封面以及书中的图片可以看出陈坤的决定是正确的。
      全书是以陈坤以及大学生们行走的过程贯穿全文,形成了全文的一条主线,通过行走,他们所看到的,想到的,再结合陈坤自己的经历过往,构筑了整本书的主体。读的是时候,会有种感觉,就好像是陈坤想到哪就说到哪,没有什么刻意的安排,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很平淡的把自己多年的沉淀的东西拿出来与君分享,这样,让读者会觉得很舒服。
      这本书我是用3天的时间读完的,在我这也就算快的了,因为很感兴趣,所以愿意继续看下去,从中我也并没有像许多人那样悟出什么大道理来,只不过觉得他的某些想法是对的,多年的行走、打坐、礼佛使他从浮躁变得沉稳下来,这种沉稳并不是表象,你可能在看快乐男声时还会觉得陈坤挺可爱的,像个大男孩,但是心境不同了,他的心是沉下来的,这样的心态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就会有自己的方法,这一点是值得我去思考学习的,但毕竟我不是陈坤,性别、经历、年龄都不相同,所以他所说的一些我还是不能够理解的,就像他不能告诉他的孩子,他的妈妈是谁,他认为这是孩子应该接受的事实,每个人都要有所面对,陈坤有陈坤该面对的,孩子有孩子该面对的,这个事实改变不了,要学会接受,我虽能理解,但换成是我,恐怕就没那么理智了,可能我虽然并未为人妻、为人母,但我还是一个女人,母性的基因是扎根在我的每一个细胞里的,我没办法改变。
      但是不得不说,读完这本书你会开始喜欢陈坤,这种沉静与内敛不是每一个在娱乐圈内的明星都能有的,而且他只有30多岁,成龙、李连杰这样的慈善家在30几岁的时候也未必会想到这些吧,至少我会不由自主的关注起他。
      陈坤的行走,我支持也渴望自己能有勇气去实践,我觉得这并不是作秀,至少大部分不是在作秀,通过行走,让心沉淀,去思考,去休息,转化为更多的正能量去补充自己,看完书后,傍晚无事我也常会出去走走,虽然我走的不是西藏,只是家附近的公园广场,但是我还是能体会到静静的走着,让心也静下来,这些所给我带来的舒服。行走作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缓解自己,沉淀自己的方式是可行的,在我认为都是很赞的,希望更多人可以去实践一下。我的闲话有些多,回到这本书中,陈坤选择的方式是对的,带着大学生也是对的,但对于参与人的选择,我并不赞同,要求必须是北京所在地大学的学生,这个限制对很多想参与其中的人有些不公平,就像书说所说那两个梦想着行走的孩子,他们一直尾随着陈坤的队伍,我想,他们那么的向往,渴望参与,也许这样的人才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帮助。
      书中最后是10个大学生的感想,我不是很喜欢看的,虽都是高等院校出身,词语动听,华丽,但是相较于陈坤的自述,他们确实少了那份只有时间才能磨练出来的内涵。
      另外八卦一下,仅仅是个人观点,我认为陈坤还是和周迅更好一些,我是爱赵薇的,首先声明这一点,只爱成熟后的赵薇,当然周迅我也喜欢,但陈坤和周迅的性格可能更合一些。真就像陈坤说的,周迅是他的亲人,赵薇是他最好的朋友吧。当然这都不重要。
      最后说一下,看完这本书以后还想看《西藏生死书》,陈坤在书中推荐,喜欢现在陈坤的心境,我并不是他的什么粉,也不觉得他有多帅,只是喜欢他的态度罢了,所以相信那是本好书,推荐给能看到我说这些废话人。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书中有好多话语如此一般,通俗易懂,却耐人寻味,推荐此书。
  
作者: 桑霓    时间: 2013-8-5 04:40
  “有一天我发现,我长大了,强大到可以保护自己。然后我发现,我成为了我小时候希望出现的保护我的那个人。”——陈坤《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外在的依靠只是战士的盔甲和钢铁侠的铁衣。不管你有着怎样豪华或简陋的装备,请一定一定一定要成长成为即使被扒去护体神衣,也强大得足以保护自己的人——锤炼、锻造、磨砺、抛光出一颗为你源源不断输送能量的内核,那才是你不离不弃的贴身盔甲,你人生的最大底气。
  
  以前,我一直在等那个陪我去“西藏”的人。现在,我发现我一直拥有独自去“西藏”的双脚。
  
  我其实想说的是这本《突然就走到了西藏》真是太棒了!读完有种突然就爱上了陈坤的赶脚。
作者: 桑霓    时间: 2013-8-8 01:01
  “有一天我发现,我长大了,强大到可以保护自己。然后我发现,我成为了我小时候希望出现的保护我的那个人。”——陈坤《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外在的依靠只是战士的盔甲和钢铁侠的铁衣。不管你有着怎样豪华或简陋的装备,请一定一定一定要成长成为即使被扒去护体神衣,也强大得足以保护自己的人——锤炼、锻造、磨砺、抛光出一颗为你源源不断输送能量的内核,那才是你不离不弃的贴身盔甲,你人生的最大底气。
  
  以前,我一直在等那个陪我去“西藏”的人。现在,我发现我一直拥有独自去“西藏”的双脚。
  
  我其实想说的是这本《突然就走到了西藏》真是太棒了!读完有种突然就爱上了陈坤的赶脚。
作者: 真善美    时间: 2013-8-8 01:22
          我害羞的承认,喜欢陈坤完全是因为他长的帅,人还聪明.
  
          我低俗的承认,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他是2013快男评委;  
  
          可是,读完<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在我心中陈坤不再是帅哥,不再是明
  
  星.
          他是一个行者,陈行者.
  
          陈坤的文笔不够华丽和诗意,经历也不够直射心魄,甚至你在他的文字
  
  里看不到爱情的痕迹.但他一直用最朴素的语言去表达他的过去和现在,以
  
  最真诚的心境去自省和启发我们.所以我想,陈坤就是一个行者,他用自己的
  
  脚步去丈量世界,用内心的力量去行走, 用最简单的方式行西藏,走人生.
    
         每个人都是行者. 从出生开始我们及学爬行,学走路,然后就是懵懵懂
  
  懂的走向成年,心力疲惫的走向成熟,依依不舍的走向死亡.有人一路走来顺
  
  风顺水,有人磕磕绊绊,其实这都是风景.学学陈坤的态度吧,每个人都是孤
  
  独的行者,在行走的过程中慢慢变得坚强,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在行走中,抚摸自己的灵魂,边行边修行.
  
             
           
作者: 梦做一    时间: 2013-8-23 12:09
  那次看见朋友在看这本书,因为对西藏的向往,所以我借着也看了看。现在想想,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这真的是一部让我感触颇深的书籍。
  曾经对陈坤的了解仅限于,男演员,长得帅,唱过几首歌。仅此而已。
  看完之后,不仅书中的内涵对自己产生了不少勉励,而且对这个人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当你有主动权时,你可以选择成为哪种人。
  陈坤从自己的性格剖析性格,从一路的所见所感悟出行走的真实内涵。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两个广州一路辛苦搭车来的年轻汉子,对梦想的执着耀眼的让我睁不开双眸。
  也许,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份无所畏惧的坚持。
作者: 暖年时    时间: 2013-8-29 09:57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有很多章节重复着看。他,就是一种力量的推动者。在今天之前,我对他的了解只是他在荧屏上的形象。这本书,让我真正的认识到他身上散发的那股劲儿,那股可以让人瞬间充满正能量的劲儿。
  
  
  陈坤少时家贫,父母离异,他从一个重庆长江边自卑的孩子,成长为内心无比强大的演员。很不容易。他从小的理想是当一名室内设计师,却阴差阳错的成为一名演员,并且是一名优秀的演员。他说,这一切都是因为巧合。我认为除了巧合,还因他对自己严格的要求以及一颗不服输坚持的内心。
  
  
  他说成名后所带来的一切,给他的感觉就像是暴发户一样。因此,他迷茫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从得到名利后的欣喜,到膨胀,到厌恶,再到恐慌,最后跌落情绪的谷底。最终通过禅定找到了自己。
  
  
  陈坤通过禅定找回了自己,他说命运把他带到这个地方,是有它的深意的,他不能因为它将他拖离了原有的轨道就狂躁、不安、甚至想放弃。他认识到面对负面情绪时,内心需要一个正面的心里向导,这就是他人生中的那个核。他需要用一种方式,把正面力量传播出去。
  
  
  于是,就有了西藏的行走,就有了”行走的力量“,就有了我 手上细心翻阅的这本书。陈坤说行走时另外一种禅定,是禅定的延续,在行走中就能让心平静下来,平静下来就可以看清自己。行走,是内心的修行。
  
  
  他说:“曾经有人折磨你,侮辱你,谩骂你,仇视你,冤枉你,请选择原谅他,因为他用这样相反的方式在表达他对你的关爱。哪怕只是一点点用心也代表着他没忽略你。如果你不能感恩也请一定要选择原谅,这样既是原谅了他也是原谅了自己。至少结果是,可以互不相欠了。”
  
  
  
  在书里,他说友情,说亲情,说儿子。就是对他儿子的母亲只字不提。他说他只是普通人,也想要有自己的秘密。等到想说的时候,自然会说。他说,对他儿子来说,他被迫面对的这一切,他要用他自己的方式梳理好他的心态。
  
  
  最为触动我心的部分,还是关于“行走”,贯穿整本书的主题和线索!从为梦想坚持不懈地“大强和小梅”,到最后大学生们的行走日记。行走,是一次与自己对话的方式。在孤独中,倾听最真实的自己。他说,没人能替你承受,也没有人拿的走你的坚强。
  
  
  
  【突然就走到了26岁】
  
  
  
  从小我就是一个特自卑的人,虽然表面上给人感觉乐观开朗,可是骨子里就是特自卑。记事起,我就知道自己很在乎别人的眼光。这些年,我努力的让自己自信起来。因为外在无法满足我,所以我拼命的看书,想要自己看起来更有内涵。
  
  
  坤说:“自信不是简单的渴望别人认可你,你要在自己内心深处觉得,我可以。不用理会别人的怀疑或轻视,我真的可以,我能够做得很好。”这句话,反反复复默念了三遍,深愧自己在此处不足。我没能做到真正自信。
  
  
  陈坤说:“我永远相信,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就是傻傻笨笨的人,傻人才有傻福。大家在这个社会上都在学聪明,都在学复杂,到最后我告诉你,都会自己玩自己,自己给自己徒增烦恼。”
  
  
  这些年,很多人说我傻。我并不在意。很多事情,无需计较。越是计较,活得就越累。很多人说我总是吃亏,我很纳闷,多做事情,或者多帮别人是吃亏的话,那这世上不是少了很多快乐的根源!当然,有时候吃亏的时候,会因为对方理所当然的态度而气的直跳脚,可就是拗不过心里那最单纯的心思。
  
  
  坤在书里有写到一个细节。就是行走之初,他和学生们的争吵。学生们觉得他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去做一件完全对自己无利的事是不可能的,他们认为自己是他的一个工具,在陪他做秀。
  
  
  他说了一个故事,“你送给藏族人一件礼物,他会感动地接过来说“谢谢”。但是你给汉族人一个东西,他多半会想,你为什么要送我东西?你有什么意图吗?我拿了之后要还你什么?有时候,物质与文明增长的代价可能是失去信任,人们越来越难简单相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越来越难了。
  
  他说,在你心灵快要崩溃的时候,可以无条件的、第一时间的、不问理由地出现在你身边,给你抚慰和支撑的,是你可以作为亲人的朋友。他说,周迅就是这样的朋友。
  
  
  我有这样的朋友,却时常不在身边。我似乎已经习惯了将悲伤的情绪隐藏,这些年很少和别人分享心灵深处的恐惧。习惯了一个人面对孤独,面对所有的情绪。有时候,也会很想念,曾经毫无顾忌的在朋友面前大哭!
  
  
  坤说,赵薇就像一面镜子,能照见自己的不足。有时候可能会不舒服,但是这种照见是一种成长,让你反省自己,不膨胀,以清醒的脚步往前走。
  
  
  他说,朋友无关乎态度,无关乎他们给予你,还是你给予他们,重要的是,你享受到精神上的共鸣,享受到随时随地想起他们时的快乐。然后,你的行为逻辑,你的思维方式,你打电话的口气,你的一切,都会慢慢受到他们的影响。你会珍惜他们,你会念他们的好,他们的生日你会记得。总有一天,他们变得像你的家人一样。
  
  
  我也有这样的朋友,她们早就成为我心里最重要最柔软的一部分了。我的念想,我的回忆。
  
  
  坤说,“我们每个人都要接受既定的现实。”我一直都很擅长逃避。在自以为的象牙塔里过着舒适的生活。对未来没有斗志没有激情,得过且过。我俨然已经忘却了最初的梦想。
  
  
  梦想这个词多遥不可及。现在的生活除了暂时性的安逸之外,我找不到任何可以让人眼前一亮的时刻。我一定忘记了,曾经很想成为一名培训师;我一定忘记了,曾经很想成为一名作家;我一定忘记了,曾经很想开一家咖啡馆。
  
  
  26岁了。回头看那些年,我除了收获一颗安于现状的心之外,一无所获。工作没有起色,爱情没有着落,归属感更加没有。很多人说,26了,你为什么还这么孩子气。我无言以对。我只是想要时光慢些再慢些,我不想成为大人,成为一个我自己都讨厌的大人。
  
  
  前几天一个朋友帮我算塔罗牌。不得不说,真的很准。现阶段的状态,都算的很准。然后就有种被偷窥的感觉。在爱情里,我一直都不够主动。很少主动的说要认识新男生,对于自己喜欢的对象更是羞于表达。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至于工作,很多人都建议我换一份工作。可是我总听不进别人的劝。内心渴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却从事着最不固定的工作。总是承担了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有时候,我就是这么执拗的人,以至于我家人都对我绝望了。
  
  
  曾经生了一场大病,所以很有觉悟的认为这世上唯有健康才是最基本的。然而我的行动从来都是跟不上思想的节奏。口口声声的说着健康至上的我,却没有管住我的嘴和迈开我的腿。
  
  
  26了。对于未来却一筹莫展。看完这本书,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坤说:“人生最伟大的意义就在于往前走。不走,你怎么能看见世界呢?不走,你怎么能看到自己?”
  
  
  这本书很好看,很值得看。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慢慢咀嚼,慢慢消化。很感谢在26岁生日的时候看到这本书,看到了一种力量。
  
  
作者: 蓝色雪    时间: 2013-9-11 03:16
         看完以后的感觉就是陈坤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费尽周折的选拔大学生,满怀美好愿景的想推动大学生成长又有什么关系?
  
      有两点我有疑问,第一是何必大动干戈。从上万名大学生中选择的,又经过复试,几经考验。最后选择了10名,应该是最适合的啦。在行走的过程中,怎么能几经怀疑呢?是对别人没有信心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文中在刚开始的时候介绍了下大学生的基本资料,再就是争吵的时候提到过,在就是最后的时候的日记,从这几点上,没有看出他们各自都有了什么样的收货。最后的日子写的浮于表面,就是表达了感激之情,看的索然无味。我想北京重点大学的学生思想和表达方式不至于就是这个水平的吧?再说一个团队出去,不是要培养团队精神吗?途中的种种也没有着多少笔墨啊。
  
      第二点,文中的内容有重复和分配的不清楚。比如大学时代的友情,说的比较浅显,也就是生活多么困苦,大家如何帮助。对于几个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我感觉完全可以和后面的朋友都是兄弟姐妹一起写,朋友就是兄弟姐妹这章内容特别少,而且这章的人物和上一章还有重复,放到一起以后内容充实了,还有深度,两全其美。还有行文中总喜欢扣题,说一下这就是行走的力量什么的,我感觉有的时候没有必要,总是把一种品质和行走力量靠在一起。
  
      以上是我感觉比严重的两点问题。
  
      这本书怎么样呢?我感觉还是值得一看的,至少我今天看完挺开心的,对陈坤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本书我感觉最好的也有两点。第一就是他的经历,从小的清贫到后来有钱了,把握住了机遇成名啦。他实在,我成名了我有钱了,我浮躁啦,我承认啊。我反省啦,我悔过啦。我找不到自己的时候,我放慢了脚步,等了我的灵魂,让我的灵魂追上这个盲目前行的自己。承受多了多大的苦,就能承受起多大的福报。他认为金钱和美好的生活都是对自己的考验,无论人到哪一步都要约束自己,不能肆意妄为。懂得回馈,不认为得到的就是应该得到的,有这种思想的人,我想他一辈子都不会差,即使哪天他不红啦。他也会用他的方式生活的很好,因为他认识自己,知道珍惜和回馈,同时居安思危,眼光长远。
  
      第二就是他写儿子的那段。我认为是本书写的最好的,初为人父的那种不知所措,他说他蒙啦,但是过了一会就缓过来啦,这是人的本性,他说看着孩子的小脚,他知道,他要对这个小东西负责任。他要照顾他。还有儿子的种种事情。都让我感觉很真实,很温软,那个感性的有怜爱心的父亲,跃然纸上。他给儿子的态度,不娇惯儿子,带儿子也行走,体会人生。看完了这本书,我感觉生活真就是行走,天气有好有坏,路途有很多诱惑,挑战着自己的极限,在跟自己做斗争。8、9岁的小孩子可能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小孩子学会了坚持。他给儿子正确的态度。让他接受生活中已有的事实,关于母亲的事情。接受了就会不想吗?正像陈坤说他对死亡的看法,不是我不恐惧死亡,我只不过是接受了这个事实。有时候接受一个事实也是个挺无奈的事情。还有就是对盲童院小孩的那段文字,让我很感动。他说,我们这样来了,又匆匆的走了,给孩子带来的是快乐还是伤害呢?最后他想通了,被帮助的人如果没得到长期稳定的心里上的慰藉的话,对他来说也许是更大的伤害。那些盲目做慈善的人在做慈善的同事最好也看看,想想。是否帮助的同事也伤害啦。慈善其实也是慈悲的。
      今天的他成功啦,有钱啦,他感觉自己有一份社会责任,该做些什么来回馈。所以他选择了这条路,他想给青年人正确的引导,同时也在销售自己的价值观,我感觉青年人有自己的路要走, 没给时代也不同,给年轻人平台,让他们走自己的路是最好的。还有,看完了书,我挺喜欢这个有点霸道的对待身边人的大哥哥,他正直有责任心,爱才,护犊子。他敏感,心软,慈悲,爱打坐,信佛,爱反思,喜欢思考,真诚不做作,看完了书,我感觉跟他已经成为朋友啦。真诚的力量就是让你感觉不陌生。
  如今,追星追的邪乎,明星似乎高不可攀。但是,这个明星很真实。他可能就是隔壁肯为你出头的大哥哥。他是掉落凡间的一颗星   
作者: 跟你有    时间: 2013-9-27 07:30
  三个月没写日记了,想法很多,却无从提笔。想来,心太浮躁了。
  
  书中最触动的呼吁是“在行走中静下心来”。静心,谈何容易。尤其是我,对生活的不适感越来越强了。
  
  “知足者常乐。”老妈常对我讲。其实明白,我的痛苦在于欲求太多,无力实现又难以抑制。
  
  有时想得太多反而丧失了思考能力。
  
  总垂涎别人手里的苹果,却忽略自己手里的香蕉。会有人说,苹果香蕉不一样,我就喜欢香蕉。
  
  其实,我也喜欢苹果。但仔细品味过香蕉后发现,味道也蛮好。
  
  对于未偿的心愿。要么学会努力。要么学会接受。
  
  今天努力静下心来写作,思路清晰不少,感觉很好。
  
  若有机会,一定要在行走中与自己更深度地对话。
  
  
作者: Lieute    时间: 2013-10-16 15:42
  虽然陈坤不是纯种的作家 但是字里行间充满了力量
  乍一看 好像是在写旅行的 其实不然 里面主要写的是他们的心路历程
  感觉他们其实走的是新款的西藏朝圣之路
  讲究内心的修行和灵魂的发现之旅
  他也说"这是一场 开始宁静 的革命"
  这本书我相信越有长途户外旅行经验的人越有感觉,也许有人没有这种经验,也没关系,可以留在以后体验一下做人的道理和旅行真正的意义。
作者: aviva-    时间: 2013-10-18 02:14
  寻些正能量让自己不断向前走,在浮躁中寻一份宁静。……………………………………………………………………………………………………………………………………………………………………………………………………………………………………………………………………………………………………………………………………………………………………………………………………………………………………………………………………
作者: 零下50    时间: 2013-10-19 19:21
  陈坤是苦出生,他提到小时候家境不好,一家几口人挤在十三平米的小屋里。家庭并没有给予他丰厚的物质环境。后来名利双收之后,他一直笑称自己为暴发户,因为一切来的太突然,像天上掉馅饼那样。以前住十三平米房子,现在住三百平米。以前坐火车去北京,现在到哪儿都坐头等舱。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太过突然的东西,让他诚惶诚恐。他发起"行走的力量"这个活动,大概也与这份诚惶诚恐有关,是对于突如其来的名利的一种担忧,害怕自己过于沉溺继而迷失在这个漩涡里。
  
  前几天妈妈在电视上看到他,说陈坤现在怎么变得这么沉稳沧桑,感觉和从前特别不一样。以前拍<金粉世家>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公子哥儿的形象,有些演技,但更多是靠俊俏的长相。很诚实地说,我不算是他的脑残粉,虽然我关注了他的微博,也偶尔看看他的一些影视作品。这本书让我看到他的坦诚与面对自我缺陷的勇气,更重要的是,它打动了我。他暴躁,有坏脾气,有时很苛刻,刚进北影的时候吊儿郎当,甚至觉得自己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演员。误打误撞上了北影,却没钱交够八千块的学费,东拼西凑总算凑够了。大学时代他内向,不爱讲话,也很自卑。他提到在过去有两年时间是迷茫期,还得了抑郁症,悲观厌世,带着消极的情绪看世界。后来接触了禅定和一些与佛教有关的东西,也慢慢地稳定心绪,直到蜕变成现在这样一个笃定的自己。他给我的感觉是他一直在成长在进步,他没有停滞不前。不要停滞,一直向前,这个是我认为最好的状态。
  
  我从未踏足西藏。去年大三暑假,去尼泊尔做志愿,本来打算之后和朋友们进藏,后来不小心染了热伤风,也就没去成,而且,就我现在对藏传佛教那一点点零星的知识,就算我去了,也无法激起内心真正的激动。但这些年也意识到了,所谓行走不仅是世俗眼中的旅行吃喝玩乐,更是人心内在的笃定与修为。修心,才是重要的,无论是否去过藏地。
  
  他的真诚让我想起自己。我的性格里,也有情绪失落时的自卑,有得意之后的忘形与自大,有阴晴不定的坏脾气,从前也内向,不善交流,惧怕衰老生病死亡,畏惧旁人蜚短流长。所有这些情绪,怕是很多人性格里都有。他的进步与转变给我带来启示。因为他的这种转变,激起了我对藏传佛教的兴趣,对修心的认可。希望有一日眼神中有他那样的坚定。不要停滞,要一直朝前。
作者: 阿聪    时间: 2013-10-30 20:44
  之前稍微地听说了陈坤走西藏的事,以为就是作秀之类的活动,可是那天我在图书馆翻开这本书就被吸引了。很久看不下书的我在图书馆看了一半后,隔天又跑去那里把整本书很认真地看完了。之前的觉得作秀之类的想法烟消云散,喜欢这本书,里面带着一种什么力量,让人觉得读了感觉很好。行是方向,走才是目的。他很严格的要求自己,同时也在严格的要求着那十名大学生,在纯粹的走之中与自己对话,体验自己灵魂微小的变化。很希望能有这样的机会。
作者: Dreame    时间: 2013-11-6 15:16
  其实很早之前就知道有这么一个行走的活动,但是也就是知道,并不了解具体细节,比如在读过这本书之前我根本不知道陈坤原来也有那么一段贫苦的经历,我也是来自农村的,一步步考大学读研究生走过来,这漫长的过程中所有的一切我都得自己来,还得不让父母担心,我对坤哥说的大学时期很看似很自傲其实是自卑的点滴是很有感触的,其实我也是这样,包括到现在我骨子里还是有很多自卑的,只是我一直很好的隐藏了起来,我自己都触碰不到,别人就更不可能见识到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我也爱上了行走,就是纯粹的行走,想想2010年我大学毕业的那个夏天,我没有回家,在南京住在哥哥家,办了一张南京图书馆的借书证,我每天都早出晚归,其中很大一段时间是在路上行走的,其实公交车可以直接到达,但是有一段路程我就是很喜欢用走的,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的是无比的快乐,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随意走着,不怕迟到,不用担心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就那么漫无目的地走在南京城的树荫下,虽然是夏天,过程其实一点都不难受,通常我是要从下马坊走到大行宫的,这之间具体多远我不清楚,但是我每天都要花3到4个小时走在路上,那段日子我真的有觉得自己快乐许多,心里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想法了。坤哥在书中提到的观点:说在专心行走的过程中,心会变得安静下来,我深有体会。可是现在都市的生活,要能有这么一个单纯的行走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研究生二三年级的时候我几乎就没有这种行走的机会了,我总是很忙,其实可能是心忙,现在回想起来,我也没有忙出什么东西来,反而让我对这段生活都不敢去回忆。我在想如果当时我也有幸被坤哥的这个行走的力量号召了,我的这段人生大概是另外一番很不同的样子吧。现在读到这本书,相见恨晚的感觉非常之有,我读到大强小梅那段眼泪不自觉的出来了,我真佩服他们内心里那种朴实却又坚韧的力量,我却没有,我又自卑了。现在的我也大概被某些东西牵绊着,但其实是最能有自由资本的时候,可是我却还是没那种勇气,我总是期待着有什么东西能激发我自己的正能量,我从来都相信自己是具备正能量的人。也许我的方向不对,我应该靠的还是自己。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但是已经开始让我思考了,也许不久就会得到某种契机,我就突然明了,我期待~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www.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