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再不远行,就老了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小书虫    时间: 2012-10-26 10:31
标题: 再不远行,就老了 - 书评
  一个80后单身女孩,辞掉外企的工作,趁着年轻,独自环游世界。她带着三千多美金上路,本来只想去新疆和西藏,可是一路上,惊险刺激、令人不可思议的人和故事持续不断,令人上瘾,停不下来。至今她已行走一年,从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8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Clytze$    时间: 2012-10-31 18:32
  我是从一篇《写给想独自背包穷游的女性朋友一些旅行实用建议》链接到果果的博客的,那时候23岁的果果大学毕业之后,在一家500强企业工作一年,刚刚辞职旅行出发不到一个月,在正式长途旅行之前短短20天的试旅行之后所写的。我自己是比较粗心的人,虽然利用每年里琐碎的假期,也慢慢走完了中国差不多2/3的省市,但每次出行总也丢三落四。那一篇博客非常详细,我得到很多有用的建议,比如出门的时候带个睡袋,带上一根晾衣绳和几个小夹子,方便携带,并且真的实用。
  
  从那一篇博客开始,便一直在追果果的博客,算是比较早的粉之一。非常喜欢果果的文字风格,文笔很好,内容翔实,逻辑清楚,无花里胡哨生涩的辞藻,也无目前常见的20多岁年轻女孩伤春悲秋的小文艺腔,不过是些日常的小见闻小感悟,但我几乎每篇必看。很平实的文字记录旅途中的点滴,让不能去到那么远的人,也因此知道远方很多有趣的事。随后我们在敦煌又险些擦肩而过,不同的是,果果越走越远,而我短短出走之后,又回归生活。
  
  也许长途旅行不是什么伟大的事,但确实是很多人的梦想。然,在大学毕业一年之后,辞掉胜任有余的工作,在对未来和远方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那样踏上向前的路,并非人人都有那种勇气。
  
  我本人也很热爱旅行,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长的假期可以走的很远,但在国内生活差异比较大的地方,亦觉得不好适应。比如在厦门的那个夏天,闽南菜十分不惯,除了麻辣烫,似乎就只有每天一杯的烧仙草记忆犹新了。人家说外头再好,不如家里草。那么多国家,光是生活跟饮食的差异,这一年多时间下来,就不是人人都可适应的下来。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果果刚开始准备出发的时候,只有1w多积蓄。我那时多少也有些好奇的成分,想知道物价飞涨的今天,这1w多rmb,能带这姑娘走多久走多远。后来私信问过果果,她说出发前又发生一些事情,最后带了2w多上路的,依然非常佩服。各位拍砖的筒子们,且手下留情,先扪心自问一下,你们当中,又有几人有这般勇气,不猎奇,不哗众取宠,不吸引眼球,不恐惧辞职之后的工作问题,只是单纯的为了看看这世界,就勇敢的踏上长途旅行的道路,并且坚持每天记下自己的见闻?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从最初单纯的好奇,到逐渐的受益良多。果果身上有很多美好的品质,常常让我反省自己。从博客和微博中看到,果果是英文字幕组和日文字幕组成员,尤其是日语,果果自己是自学,她说她认为自己是个很有行动力且能坚持的人,对比起来非常惭愧自己连个英语也没学好,于是下苦工看了半年英语。又比如,有一次有人催她在更新,她便说,等别人更新有什么意思,不如自己去更新自己的生活吧。博客里的信息很全面,在哪里吃,在哪里住,怎么拼车,怎么搭顺风车,怎么做沙发客,去哪里买廉价机票,都非常实用,除每天的流水账之外,每一个地方旅行结束,果果都会出一篇总结性的攻略,把最实用的信息集合在一起。很多背包客留言说,去印度斯里兰卡旅游的人,果果的攻略几乎是人手必备,非常受欢迎。且看看,这一年她的博客浏览量从0飞涨到150w就知道了。
  
  果果说她自己大学学的是心理学,然而非常喜欢摄影和录像,也曾经自己摸索软件做过一些作品, 在约旦的时候,有一个摄影师乔和她聊天比较投缘,在看过她之前的一些作品后,遂邀请她在工作室帮忙,于是她在约旦停留过3个月。她说,其实长途旅行并不能改变你的生活,并不是说长途旅行回来,原来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不会那样子的,但旅行能让人开阔视野,并让原来的生活多出许多可能性来。她并不以自己的生活为奇遇,从不故弄玄虚,总是用切身的体会,来鼓励大家走出去看看世界:不要担心旅费不足,不要担心以后的工作和生存问题,也不要担心签证,我和你们一样都是普通人,我已经走出来不是?
  
  这一年多来的经历,从准备出发到越走越远,她的心理历程和故事,写成一本书《再不远行,就老了》,十分推荐。即使不能给你实用的建议,至少可以给你走出家门的勇气。如果你准备长途旅行而又因为没有经验而踟蹰,那么,这是一本十分值得看的好书,推荐给你。

来自: 豆瓣
作者: 已注销$    时间: 2012-10-31 18:32
  一直想走,一直都在筹备着,随时都准备着走的冲动,有一天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作者,她把自己的经验都写下来了。。。后来就开始关注她,今天她终于红了~~~
  终有一天,我也会跟着那些背包客的脚步,开始我的远行。
  远行就像一场没有预谋的旅行,那是一场没有止尽的梦~有太多人在仰视着,能走出去不止是资金问题,更多的事那一份勇气。
  

来自: 豆瓣
作者: 已注销$    时间: 2012-10-31 18:32
  一直想走,一直都在筹备着,随时都准备着走的冲动,有一天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作者,她把自己的经验都写下来了。。。后来就开始关注她,今天她终于红了~~~
  终有一天,我也会跟着那些背包客的脚步,开始我的远行。
  远行就像一场没有预谋的旅行,那是一场没有止尽的梦~有太多人在仰视着,能走出去不止是资金问题,更多的事那一份勇气。
  

来自: 豆瓣
作者: 旅行者$    时间: 2012-10-31 18:32
  看完这本书,真的感慨万千,, 为了膜拜这本书 特意建了一个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yuanxing/,就叫:再不远行,就老了
  一起加进来交流吧
  
  
  看完这本书,真的感慨万千,, 为了膜拜这本书 特意建了一个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yuanxing/,就叫:再不远行,就老了
  一起加进来交流吧

来自: 豆瓣
作者: 噼里啪$    时间: 2012-10-31 18:32
  看到这种书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靠,这真是一个什么人都能出书的年代。还有那本,《我们始终牵手旅行》。书,就这样被亵渎了么?毫无养分的东西。
  但是偏偏是这样的书,这样的论调,是很有市场的。一方面是受众需要,一方面是这样的产品充斥市场。二者相互促进,造就了这样一种潮流,辞职,逃学,兜里揣着很少的钱,去很远的地方旅行。乞讨旅行也行,这样更酷。
  尼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啊。
  
  再不远行,就老了。你妹儿啊!再不赚钱你父母就老了啊!中国人不是讲孝道么?即使你父母不用你来赡养,不用你赚的钱来生活,但是天天看你在外面转悠也是会担心的好吧。
  
  再说你自己,别说什么去看外面的世界,别说什么梦想。谁不愿意在外面玩,没压力,只有美景。但是人都是有责任的好吧?即使你不对你父母负责你也要对你自己负责。别和我说你的心胸会变得宽广,我也出去玩过,我也穷游过,我没宽广。我在路上遇到的人也没有宽广,反而我觉得他们个个能装13.
  
  就是希望现在大家不要再传播这样的观点了,大家也不要再被这样的观点忽悠了。每个人都想环游世界,我们现在好好赚钱,以后好好的享受不好么?不一定穷游就是旅行的意义,也不一定我们一直做办公室就没有时间。踏踏实实的工作和生活,到最后什么都会有的。

来自: 豆瓣
作者: 猫很蠢$    时间: 2012-10-31 18:32
  记得前些日子,有一个比我小好几年女孩跟我说,她喜欢做的事是旅游,以后想做的事也是旅游。然后我就像大妈一样跟她说,孩子,你有父母要工作以后有家庭,你有的是责任。她就突然地反感了。对的,因为我在说教了,她说特讨厌像我这样大她几年就好像自己什么都懂而她什么都不懂的来告诉她那些“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的道理。
  
  
  
  但我想不到她的旅游想法竟就出现在后来的我身上了。
  
  
  
  今年年初,我去了一趟印度,那里怎么也说不上繁花似锦人间天堂,反正就是一派的脏乱差。但我还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高喊我喜欢印度。以至于回来了以后,强大的旅游综合症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在那一个多月里面,我厌恶工作了,烦透身边的啰嗦,便下了个当时的决定,今年9月,我要出走。然后,转眼间,就到了现在的8月中下旬了。我当初的决定?呵呵,烟消云散了。为什么为什么?
  
  
  
  是的,在4月到现在,期间发生的事遇见的人是扭转我这些想法的关键,最初的原因是很简单温柔的。但到了现在,那原因就变得深刻矫情了。当全世界都在嚷嚷环游世界是梦想的时候。我突然间就好像酒醒似的头痛欲裂地质疑自己所处的位置了。我为什么需要旅行,而且是成本巨大耗时不短的旅游。我在逃避?在游离?在追求梦想?但我什么时候有一个环游世界的梦想呢?好像没有特意定下,不过定下也挺容易的。看过了微博那么多鼓吹旅游洗涤心灵的营销微博,“叮”,我下一秒的梦想就是环游世界了。
  
  对的,我们年轻。年少不轻狂,老大定锤地。但就是因为轻狂,我们就可以那么轻易地去下一个环游世界的决定么?一个论题,世界是什么?我们环游世界,世界于我们来说是什么?是一帧一帧美丽的画面?是虚荣做作的炫耀资本?是矫情扭捏的心情散文?先回答自己看世界是为了什么。旅游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不是梦想,是生活中必须有的事。但是假如旅游与我的生活相冲了,我会义无反顾的投入生活的怀抱。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生活,而不是那梦一场的旅游。旅游,只是还没拉开帷幕的生活。在印度的时候,大街上五光十色,商品价廉物美,店主热情好客,假如在那里生活会多美好啊。但我转过身去挑选的时候,看店的印度大叔接了一通电话,突然如鬼上身般吼了一堆我听不明白的话,然后掐了线,再调节了一下情绪,换上了笑容用英文游说我多买些的时候。我就明白了,这就是生活。
  
  
  
  生活,你说它有多可怕它可以有多可怕。它推着你走,推着你到分岔路口,推着你到悬崖边,推着你到频临崩溃的边缘。但这就是生活,你可以挑一条你喜欢走的路,在悬崖边摘一朵花,在崩溃后痛定思痛。你可以和生活跳一舞探戈,大可不必被生活技术性击倒。但被生活技术性击倒更恐怖的是逃避。更可怕的是用“旅游”这个梦想来逃避生活。生活本来就什么都有,就像你人生的一个个饭局,总有美味佳肴的时候,总有混蛋劝酒的时候。它让你做着你反感的事,每天虚伪地换着面具,累得像要脱层皮才能焕然一新。但旅游不同,它真的可以只令你神清气爽,每天都像打鸡血一样背着个60L的大背包徒步个60公里不累。它可以令你认识世界各地的人,会给你朋友满天下的错觉。但这些能代替让你继续生活的工作、与你相交至深的老友吗?
  
  
  
  又是对的,你可以因为年轻去做一些疯狂的事,但,孩子,你要懂得回来啊。走出去,看似很有勇气,但走出去后能更好地留下来更需要勇气。是否每个出走的人都是脱胎换骨呢?也许有人会说,我看世界回来了,人还是那个人,但心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小小的心了。好吧,无疑这个答案很华丽。但是,依我看来,人有高低落差。至于收效如何,还看各自修行,反正我曾经看到的吧,华丽丽的摆在我面前的是逃避。旅游只是他的迷幻剂。
  
  
  
  旅游不值得你用生活所有去交换,它不能代替生活。生活中每一样都值得去品味。生活是主菜,旅游是调味。旅游是一个美梦,无论它多美好,它终究要醒来,回到你那淡然无味又回甘的生活。
  
  
  
  我也喜欢旅游,但我的暂时离开,只是为了更爱原来的生活。旅游它并不高雅。我去旅游只是想看看世界,看看世界观,看看和我呼吸着同一空气的人们的另一种活法。
  
  
  
  最终,离开是为了回来,把背影留给世界,把微笑带回家乡。
  

来自: 豆瓣
作者: 森夏$    时间: 2012-10-31 18:32
  我知道,年轻的我们都有颗不安分的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做个背包客,用自己的脚,自己的双眼,看自己喜欢的世界。我喜欢并羡慕能自己出行的女孩,有一天自己也会在这条路上,可我不怕老去,记得一次爬山,看见一个50岁上下的阿姨,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交谈,与之相比,我更喜欢这样的状态,经年之后,当生活所有的负担都尘埃落定,我们一起出发,乐得自在。

来自: 豆瓣
作者: 聽楓$    时间: 2012-10-31 18:32
  我现在是一个实习生,刚出来工作,觉得很迷茫。但是就在前几天,我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我想穷游中国!很想在明年领到毕业证之后带上简单的行李出发去。面对工作,我不想工作几年之后找个人结婚生子,然后青春就这样离我而去。穷游,也许不会让我有什么积蓄,生活也许不那么安稳。但是,至少当我老去后,我能拥有一段如此精彩的人生。

来自: 豆瓣
作者: 南京的$    时间: 2012-10-31 18:32
  微博上第一次看见王弘人的故事,几乎一下午在看她的博客。每个人都有旅行的想法,有人实现了,在很近的地方。有人想想又放弃了,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当然也会有人像王弘人一样走了一圈回来,告诉我们她在路上的见闻,告诉我们她的成长。几乎是同一天,心里想要远行的小怪兽苏醒了。
  今天看见了豆瓣上的书评,最前面的居然是一些人对她这种行为的批判, 觉得很奇怪。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辞职远行这种当今社会看来“离经叛道”的行为,只是因为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也不是所有人选择远行是为了逃避现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按部就班工作成家生子是一种,挣钱辞职环游世界又是另外一种。没人可以说哪种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不要以为大多数人都这么选择那这个就是正确的。
  一直觉得,真正正确的活法就是倾听你自己的心声,只有你自己知道最想要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也会走上远行的路,这是一个梦想。也是让我的人生变得完整的必然方式,请注意,这里我说的是“我”自己,一个人!你可以不认同,但却没资格反对。
  我会坚持我的方式生活,只是因为我知道,世上就只有那么一个我,一生就只有那么长。
  这是我的选择,你的呢?

来自: 豆瓣
作者: tinalo$    时间: 2012-10-31 18:32
  你可以否定自己,但你不能否定别人!至少你还没有资格。。。你亲身体验过吗?至于把一个女孩说成那样吗?实在看不下去了!!!请否定别人的人,好好管好自己的嘴巴,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旅行方式。。。至少我觉得作者能踏出了第一步,管她辞职什么的方式都好,这勇气是可嘉的。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一场旅行的成功与否,在于是否体验到之前从没有过的感受,甚至是一些忧伤和难过,我相信它一定会比不出门所体会到的一切感受更有画面感,更令人回味。。。我更相信只要你出门了,你就一定能体验到。。作者也如是,这就是旅行的魅力。。。在这里舆论人家,倒不如给自己腾出一点时间,多点远行。。。

来自: 豆瓣
作者: 素心$    时间: 2012-10-31 18:32
  远行应该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状态。。。  在路上走着走着遇见自己就好,生活原是一种旅行,并不一定非要浪迹天涯。。。

来自: 豆瓣
作者: 沙砾$    时间: 2012-10-31 18:32
  拿所有的时间去旅行,到底是在生活中旅行还是丢掉了生活去旅行,只要活着,不论身处何方,周边就都是现实,如果旅行让人觉得自由畅快,那或许是因为所去的,不过是个陌生的地方罢了,对新环境的不熟悉,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出行的好心情,促成了"旅行总是很美好"心态。

来自: 豆瓣
作者: 天下网$    时间: 2012-10-31 18:32
  现在一说干嘛,都说再不做就老了,五月天有一首歌《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随着相关影视剧的热播,旅游热的兴起,各种驴友团、穷游团,加上各种旅游网站铺天盖地的网络宣传,人们都有一种去旅行的冲动! 殊不知,真正骑行川藏线成功的没有几个;真正靠3000~4000人民币穷游下了的也不多,希望我们还是保持理性清醒的头脑吧。去天下网校多学点职业技能、多挣两块钱养家糊口。当然 你说你有理想,有抱负,是富二代,官二代那也成,你可以背包马上出发。

来自: 豆瓣
作者: 林当当$    时间: 2012-10-31 18:32
  什么是幸福?
  我觉得幸福就是傻乎乎的乐。
  
  人也至少有在年少时和年老时估计才能那样的傻乎乎的乐。
  年少是因为不知道,什么都没有经历过,
  年老是因为什么都看过经历过,真真的看开想开了。
  
  如果有机会,23岁的时候,我也想去看一看这个世界,也傻傻的乐乐,等到老的时候再来回味;
  
  不过,看一看就回来吧,
  在还没有错过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一些东西的时候
  成长必须是必须经历苦痛和挣扎的
  成长必须是说服自己去做哪些不愿意做而必须去做的事情的
  成长必须是成茧,是束缚中的挣扎和斗争
  
  这孩子还是挺有经济意思的,至少懂得再不出书,真的就没有钱用了,呵呵。不过或许她老子是大款也说不定,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是没有那么时间和经历来傻呵呵的乐的。

来自: 豆瓣
作者: hazebi$    时间: 2012-10-31 18:32
     有时候看到别人活得比自己好,比自己潇洒,比自己自由,就惹到你们
  
  了??????躲在阴暗角落的电脑面前随意践踏别人,吐槽别人的快乐
  
  和潇洒就让你们心灵上获得一丝快乐了吗? 如果有快乐到你们,那算是
  
  给积善行德了~~~~~
  
  
    归根结底是活得不如意的一些人,羡慕嫉妒恨的吐槽,你们能不能不要
  
  那么狭隘~~~~~·

来自: 豆瓣
作者: 阳光木$    时间: 2012-10-31 18:32
  旅行只要有心就足够了,心不老,人不老。一直以来都很规规矩矩的生活,学习,工作,似乎那种小鸟般自由的翱翔生活要很久才能够得到。其实不是,只要你想,就可以。“在不远行,就老了"如同一种呼唤,一句劝慰,唤起了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读作者的故事,一颗心仿佛要跳出来,马上奔向自己渴望的地方,去领略异地的风景,品尝异地的美食,解读异地的风情。也许,生活就应如此,就应该有冒险,有故事。

来自: 豆瓣
作者: CC-小    时间: 2012-10-31 18:32
    看了标题 就深深的被吸引了 不想平淡无奇的生活 让我们的脚印踏上世界各地吧
  
   虽然还没有看 但是马上看起来

来自: 豆瓣
作者: 皮皮鲁$    时间: 2012-10-31 18:32
  我们旅游是去放松,去回归自然,不能远离本质的生活,而是寻找工作之余的时间去旅行。旅行,本来是一种放松,要细水长流,不能放弃生活,而去旅游,我们活着是社会的一员,如果只是为了旅行,生活就是旅行,那么放松变成了逃避现实

来自: 豆瓣
作者: mickys$    时间: 2012-10-31 18:32
  无所谓什么装X,无所谓什么小清新,我觉得作者比大部分国人多了一份经历,这就是最值得拥有的。我们的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上学,工作,结婚,生子,还车贷,还房贷,养育下一代,为了生活而生活,不停在程式化的机器上前行,不停疲惫的低头走着。一生生活在狭隘的区域,见者同样的人,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文化,岂不是很悲哀。年轻就要多去经历,因为输得起,因为不怕后果。也许当老时会微笑的回忆着自己曾在这个星球上留下很多脚印……

来自: 豆瓣
作者: 夏沐$    时间: 2012-10-31 18:32
  从去年高三的某一天无意中看到降魂的微博,  从他辞职开始以及之后去了很多的国家。
  我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勇气, 当我们说要去旅行的时候, 我们在推迟在逃避,再说等等吧 等等把, 等到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我们便没有任何几回出去。
  作者的游记,作者所经历的一切, 不得不说是我们美俄人的梦想、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走出去的梦想。
  对于很多人对游记的人的批判, 我其实觉得很讽刺。有位游记, 对于作者本身来讲和对于我们来讲都是一种财富。真心觉得当我们讽刺别人的时候, 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为别人想一想 想一想自己是否有这种资本去粉刺和批判他人。
  
  还是回到这本书, 降魂的博客每一篇我都有看过。很多攻略都写的非常的详细,以及他去的那些地方都非常让我羡慕。虽然我还没有看到实体书,我已经在亚马逊上订购了我想一定是不会让我哦失望的。
  
  还是那句话,在不远行我们就老了。 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等等吧等等吧 。。要等多久?

来自: 豆瓣
作者: 麦秋$    时间: 2012-10-31 18:32
  我不评价书,我只评价事!我只说一句:无论你走多远,走多久,你终归有一天要回归现实世界!!当我骑行在川藏线的时候,当我跨过尼泊尔边境线的时候,当我来到新疆的时候,我一直以为现实离我很远。但是当我回程的机票拿到手上的那一刻,我知道现实世界永远在我身边,我是逃不开的。我们可以去远行,但是我们更要生活!

来自: 豆瓣
作者: 香蕉要$    时间: 2012-10-31 18:32
  旅行的意义啊~
  23岁单身女孩,辞掉外企的工作,旅行世界一年~
  这有点像《北京青年》重走青春的感觉,
  不过很励志也很警醒世人~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有孩提时代的旅行梦想,有的说长大后要环游世界,可是真正想做而还没付诸行动的人有很多很多,都被繁忙的工作学习生活所束缚,这个世界大而奇妙,能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会对一个人的世界观和认识观产生多大的影响~
  总之,推荐这本书~

来自: 豆瓣
作者: 大师兄$    时间: 2012-10-31 18:32
   “18岁读大学,问你理想是什么,你说环游世界;22岁读完大学,你说找了工作以后再去;26岁工作稳定,你说买了房以后再说;30岁有车有房,你说等结婚了再带老婆一起去;35岁有了小孩,你说小孩大一点再去;40岁孩子大了,你说养好了老人再去,最后,你哪也没有去。”
  
  

来自: 豆瓣
作者: 豆沙包$    时间: 2012-10-31 18:32
  那个吐槽贴很不客气,
  点有用的数量也堪称经典,
  250。
  对于这本书,
  还没有拿到手,
  但是作者的博客是火得让我不能不知道这本书,
  只是没想到,
  豆瓣头排的书评如此不正经,
  如此刻薄。
  
  1 宽容
  
  这本书就是一种小众的读物,
  大多数人喜欢这个题材,
  不外乎是因为这个病态的社会给了我们太多压力,
  让我们想隔离这一切,
  去找个清净而清新的地方自在一段日子,
  仅此而已。
  这种朴素的想法几乎每个人都有,
  只不过大多数去了公园,
  而少数人走了川藏并跨出国境线。
  
  关于这本书,
  我真心等待豆瓣能有一篇客观公正的好评。
  
  很多人不会理解,
  有一群人生活在按部就班的模式里会感觉窒息,
  这群人,
  会把《荒野生存》这电影流着泪看上几十遍,
  会背诵《瓦尔登湖》、《野性的呼唤》的大段大段金句,
  会在假日里一次次远游,
  会暗自计划寻找自己的无人区。
  
  不要爱情,
  不要金钱,
  不要信仰,
  不要名誉,
  不要公平,
  只求给我真实!
  
  仅此而已。
  
  一个病态的社会,
  总要有治愈伤口的机制与智慧,
  而这本书,
  至少它的前身是引人关注的。
  正如垃圾到极点的内容简介,
  我并不认为这部书处处皆完美,
  但小众的喜好,
  希望大众能给以一个宽容的态度。
  一叶落而知秋,
  相信公众会从身边一些细节发现这个社会已经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对于生活方式,
  除了按部就班,
  除了竭斯底里,
  应该有第三条路,
  人们既然接受社会如此病态,
  为什么不接受年轻人用脚去一步步寻找生命的意义?
  对于这些热血的孩子们,
  让我们多一份祝福,
  少一份责骂吧。
  
  至于把过程写下来,
  成书也好,
  写博客也罢,
  我个人真不认为这是装,
  反而觉得这样才对得起那段时光,
  哪怕只有一个人从这些文图里面得到了希望与慰藉,
  这意义便愈发伟大了,
  
  我们都会老去,
  也都会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在豆瓣上的ID和博客早晚有一天将再也不会亮起来,
  对于所有的认可与反对都不再回应,
  但是,
  我们曾流过的热泪与幸福的欢笑留了下来,
  在我们远去的某个日子里,
  这些文图如小橘灯一般,
  留给那些为此驻足的人们一些温暖,
  驱散弥漫世界的寂寞与孤独,
  这不好吗?
  就我个人而言已经足够了。
  
  我们的血都还未冷去,
  无论在路上,
  还是在家里,
  活着真不是为了吐槽的,
  彼此多些祝福,
  一起努力寻找自己的乐土吧。
  
  2 心锚
  
  写此文的初衷,
  只是在打开这一网页的时候,
  看到《装X》这个标题和下面“250个有用”,
  感觉这两个元素放在一起很讽刺,
  便进来吐两句槽。
  随着和大家的进一步沟通,
  我打算尝试写一下这本书内容的评论。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编辑、作者、粉丝和吐槽者,
  每个人眼中所看到的这本书肯定是千差万别,
  而我眼中,
  只有两个字,
  心锚。
  
  作者博客里面点击率最高的文章,
  几乎都是与穷游攻略有关,
  事实上作者所标榜
  “它不是攻略或路书,也不是日记或流水账本。这是一本说故事的小书。”
  这让我很担心。
  如果从这本书的商业运作考虑,
  定位在穷游攻略上成功概率高很多,
  因为这就是博客的点击率上的统计结果,
  市场细分的差异化,
  诉求点的精准,
  都堪称完美体现。
  
  我把博客从头翻到尾,
  倒是有一个故事让我很感动。
  “昨晚上,周末。和父亲喝酒谈天说地。几次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咽了下去。不知道如何开口,也担心父亲的反应。终于,还是鼓起勇气说了。没想到的是,父亲完全没有一点点阻止我的意思,相反,非常支持我的想法,鼓励我迈出这一步。”
  我看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
  有些人会认为这个父亲太宠爱孩子了,
  那么我举另外一个案例,
  也是一本书《荒野生存》。
  这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书里面的主人公克里斯与父亲感情很糟,
  在克里斯的旅行中完全屏蔽掉家人,
  以至命丧于阿拉斯加的荒野。
  是的,
  对于孩子,
  保持沟通是我们这些家长在失控后能给儿女的最后保护了。
  不要断了这条路。
  我如果是她的父亲,
  于内心我是真舍不得她冒任何风险,
  但是我们能做什么?
  这对为人父母的人们都是最残酷的考验了吧。
  这本书的出现,
  大概少不了这位父亲的努力,
  这份智慧与感情很少见很难得。
  
  回到旅行的意义上,
  大多数人是不知道怎么旅行的,
  正如拍照的时候大家都伸出两个手指所暗含的意义——二。
  个人认为,
  最好的旅行是发现自己的心锚,
  记录下它,
  并分享它,
  你一定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好游记都是这样,
  因为某些不想提的原因,
  我不聊《瓦尔登湖》、《野性的呼唤》这类例子,
  我举一些非游记类的案例,
  小公务员写的《鬼吹灯》、还是小公务员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和某大姐为了省电费在银行24小时服务的柜员机旁边学习边写出来的《失恋三十三天》……
  作者都不是专职作家,
  而取得的成功让专职作家羡慕嫉妒恨。
  类似的经历应该是当代网络文学的最大景观了吧。
  心锚的力量堪比神奇。
  我们不谈钱这个东西,
  不是我不爱钱,
  因为只看钱会出问题,
  比如《盗墓笔记》、《XX那些事儿》……
  这些甘当第二,不做第一就是钱惹的祸。
  你如果缺钱,
  我不反对你去这样做,
  但是很可能会把自己独特的心锚抹杀了,
  而让我们这些读者失去了独特阅读体验的机会。
  天地很大,
  路很广,
  我们都没有必要重复别人的路。
  
  没拿到书,
  仅靠作者博客的记录闲聊几句。
  个人意见,
  不一定正确,
  所以也别跟我苦大仇深似的,
  白白坏了泡豆瓣的心情。
  
  3 妖言惑众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错误,
  也写出来对豆友有个交代,
  那就是旅行路上的风险。
  这本书的作者真是太幸运了,
  而事实在路上并不是只有浪漫,
  看了很多评论,
  貌似都很在意旅行给自己家人或朋友带来的伤害,
  当然,
  我也在意,
  否则,
  我不会一边老老实实的还着房贷,
  一边给儿子攒读书的钱。
  我“荒野生存”的梦早让房子和儿子压死了,
  只是在下意识里,
  才不知不觉地又去翻看这类的书和电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父母、子女、爱情。
  送给还怀有远行梦想的人们一句话,
  无论如何,
  要留给自己一条回家的路。
  这句话字字都是血,
  你不信,
  自己看《127小时》和《荒野生存》。
  
  我“妖言惑众”的同时,
  也很严肃地提醒大家,
  旅行有风险,
  出行前真的最好把“后事”考虑到。
  
  
  
  
  
  
  
  
  
  

来自: 豆瓣
作者: 列那腰$    时间: 2012-10-31 18:32
         我想对于书的内容我没有发言权,很多时候对于这种近乎梦幻的事情我总是在感叹,但事实上等到自己要行动的时候才发现很多问题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王泓人接受了央视的采访,她说一直在路上。多少有点《北京青年》开篇采访的味道。可在微博上又有人说那等她回来呢?还不是继续工作还不是继续要参加考试?这我不得而知,只是希望头发花白的时候回事一个最美好的念想吧。
      佩服作者的勇气,准备淘来好好看看!

来自: 豆瓣
作者: 失宠的$    时间: 2012-10-31 18:32
  关于旅行。似乎心中还没有过任何的概念。基本的答案就是一个人。背个包。带上所有的随身可以用的装备。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然后会有这样那样的故事。让我想起了韩寒的一句话:趁年轻,还是勇敢的追随自己的内心 吧。
  也不要被别人的一句话击中你。想做就做。就这么简单

来自: 豆瓣
作者: 大蓝$    时间: 2012-10-31 18:32
  随着北京青年的热播,关于旅游攻略,旅游心得等等之类的书充斥市面,鱼龙混珠,也令读者们眼花缭乱。
  旅行,无关年纪,无关地方。关于旅行,我想只是一种放松,开阔视野的方式之一而已。
  不同年龄段的旅行有不同的欢乐,不一定非得在年轻时,走遍世界,看完所有的精彩。
  

来自: 豆瓣
作者: 被子枕$    时间: 2012-10-31 18:32
         个人觉得这样文写出来可以,那是个人自认为的一份珍贵经历。但是,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叶子,同样没有相同的人。这样的经历真心诱人,但是我们可以羡慕可以嫉妒,却没有必要去强求。
         文的作用于作者而言是分享是一份喜悦和经历的再次回顾,是又一次美好的体验,于读者就是一份心灵上的涤荡,和一份开阔的视野。

来自: 豆瓣
作者: 伪鱼$    时间: 2012-10-31 18:32
  有些事情,如果现在不去做,等老了就再也没机会去做了,就跟年轻不常在,趁早谈恋爱的意思一样,所以,各位骚年骚女,不要再墨迹下去了,行动吧。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过,有时间去远行或旅行下是好事情啊。

来自: 豆瓣
作者: kki$    时间: 2012-10-31 18:32
  自由才是毒药,让我们无所适从,也让我们创造奇迹,也让我们梦想成真。行走太多是人生追求,宅也是一种态度。所谓人的选择,不要试图改变别人和批评别人。我真想自由行走,不过责任却把我牢牢抓住,不能逃脱。这就是我的幸福,也是我的选择

来自: 豆瓣
作者: www.zl$    时间: 2012-10-31 18:32
  年轻与死亡没有多大关系。但有时候它们就耗上了。比如你上班等地铁,掉下站台。比如过马路,飞来一辆奥迪。比如聚会,吃进一根鱼骨头。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飞来横祸。所以,每时每刻都要做好遇险的准备,平时多练习,多思考。

来自: 豆瓣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www.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