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海伯利安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小看客    时间: 2013-5-30 20:32
标题: 海伯利安 - 书评
  书名出自约翰·济慈的同名长诗Hyperion。这是一部著名的太空歌剧经典、一部最浩瀚壮美的星际史诗,充满着真实可信、面临艰难道德抉择的故事人物:末日将临,宇宙中烽烟四起,七位一同前往海伯利安(Hyperion)星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17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Dizebr    时间: 2013-8-22 06:13
  这算不上什么书评,我阅历有限,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给本书做脚注。仅仅是因为自己的记忆力非常差,如果不将读后的一些感想写下来,将来恐怕能记得所剩无几。这部小说最让我注意的就是它的写法和布局,很多地方伏笔埋得很深,结构的巧妙令人赞赏。还没有读过它的豆友如果不幸点开这篇笔记,最好别往下看,可能会有损于你阅读的乐趣。
  我没有读过乔叟的故事集,因此无法将这本小说独特而精巧的结构与它们对比。看过几部电影讲的也是旅途中的群戏,但一般每个角色背后的故事都是以使角色丰满为目的的。而这部小说以7人朝圣之旅为主线,串联起6个故事,则是始终以光阴冢和伯劳鸟为核心。六个故事即使单独拿出来当做中篇科幻小说来看也足够引人入胜,而每一个故事都像一块拼图,从不同的角度讲述光阴冢和伯劳鸟。这两个核心实物被故意放置在远处,远远离开读者,构成悬念,读者只能在各人讲述的故事中东一片西一角的窥视它们。
  作者在叙述六个故事的时候没有采用口头式的讲述风格,而是分别用不同的写法和文风去凸显不同人物的个性。尽管,我个人认为,这样多种风格的切换会很难做到每种都驾驭自如,至少读中文版,会感觉某些段落让人觉得差一点味道,但是总体看来,已经非常出色。
  
  第一段 神父的故事,用旅行日志的形式详细描写了海伯利安上某地的独特风貌(特斯拉树的设定非常震撼,很明显是在致敬尼古拉·特斯拉)、毕库拉人的独特生态和骇人的宗教形态,并埋下一个大伏笔——十字形的秘密等着以后去揭开。伯劳鸟的出场笔墨非常少,仅仅是轻轻一点,仿佛一个露出的线头,暗示隐匿的庞大编织品。这个故事最震撼的人的地方安排在了故事段落之外,领事逼迫霍伊特讲出的保罗真正的结局里。
  
  第二段 士兵的故事。尽管讲述者和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卡萨德本人,这段依然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总得来说像是通常读过的太空歌剧。作者非常善于出人意料,这几乎在每个段落里都有体现。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他的战地情人会是伯劳鸟的化身。这段里伯劳鸟开始比较正面的出现,展现它恐怖的杀人能力。
  
  第三段 (该死的)诗人的故事。似乎每个群戏里都要有个不招人喜欢的角色,塞利纳斯就担任了这个职务。他出口必成脏,喜欢开下流玩笑,刻薄,酗酒,时不时嚎两嗓子诗(我觉得很烂)。但这种人必须要活到最后,而且必须被很解气地教训一顿,最后必须回到团队的大怀抱里。这是六个故事里第一个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符合诗人臭屁自私的个性。我们都知道他那放浪的外表(尽管放浪得非常刻意)肯定隐藏着痛苦,但是读到这段故事的结尾时他的悲剧还是令人同情。这也是作者厉害的地方,尽管他会用某些套路的东西,但是其中总有深刻而精彩的内容。个人认为这段是写得最不好的,作者模仿诗人那种繁复华丽的风格并不成功。而且,尽管全书都是对约翰·济慈的致敬,但是作者回避了时代发展中诗的进化,以至于除了引用的古代诗篇之外(我看的mobi版没有注解,所以我不知道每首诗的出处),塞利纳斯吟诵的诗句看起来都非常的oldfashioned,难以想象这是在未来背景下高水准的诗篇。另外,这段中集中表现了未来高科技的方方面面,而且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完成了对“环网”概念的构建。
  
  第四段 学者的故事。紧接着诗人的咏叹,温特伯的故事平缓开场。没有任何特殊的形式,就是平铺直叙,符合学者的平民身份和严谨的性格,同时也体现他知识分子的隐忍,平淡的叙述中藏着他深沉的悲痛。“逆时间生长”的瑞秋,令人联想到《本杰明·巴顿奇事》,这段故事写得同样温情感人。
  
  第五段 侦探的故事。一段赛博朋克背景的故事。异星异族、太空歌剧、浪漫主义、亲情题材到赛博朋克,作者的野心真是不是一般的大。一直通过几个名词和诗句来致敬的济慈到这里直接以人工智能体的形式出现,作者是多崇拜他!(另外一个多处致敬的是M.C.F埃舍尔,简直多都了非常刻意的程度)这段有非常详细的格斗和战斗细节描写,仿佛高速摄影的镜头一般,在七八十年代就写出了如今科幻动作大片的感觉,同时非常符合拉米亚的个性和身份。
  
  第六段 领事的故事。这段没有直接的海伯利安发生重大的关系,而是揭示的环网的罪恶、人类的贪婪、毁灭地球的阴谋,和——驱逐者。与开头悦石的通知相呼应,首尾相照。驱逐者不再是一个扁平的战争背景,他们的进化也与环网的僵化互为参照,拓宽了这个世界的广度。
  
  小说的最后一幕非常温暖而激昂,六人在风中的歌声和他们的背影定格成为一幅经典的画面。我猜他们唱的歌是绿野仙踪的插曲,不过没有考据。
  
  总得说来这部小说并没有建立多少雄伟的太空奇观或者新颖的科幻思路,我认为作者在结构上的精心构思和对各种不同风格尝试的野心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思考。自然,书中仍不乏一些精彩的设计,巨树飞船,诗人的房间,十字形生命体等等。
  
  如上。还带着很多问号的我,将要继续读它的续篇——《海伯利安的陨落》去了。
  
作者: henix    时间: 2013-8-22 10:13
  光看这些名词就很有味道:
  
  光阴冢(time tomb)
  伯劳鸟(shrike)
  逆熵场
  
  1. 科学术语类
  
  时间债
  冰冻沉眠
  霍金驱动器
  通信志
  赛伯飙客
  技术内核
  数据平面
  
  2. 武器类
  
  地狱之鞭
  密蔽场
  火炬船
  掠行艇
  
  3. 地名
  
  环网
  火焰林
  笼头山脉
  复兴之矢(简称复兴)
  鲸逖中心(简称鲸心)
  天国之门
  神林
  无限极海
  巴纳之域
  
  4. 事件名
  
  天大之误
作者: KARAS    时间: 2013-8-23 20:54
  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 in water.
     ——Keats's epitaph
        这个读后感不知道要怎么写,看完《海伯利安》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虽然这只是这部经典太空歌剧的第一部,作者挖的坑都还没有填,但这一本就已经足够好了。
        代表传统人类势力的霸主联盟与代表流浪宇宙的人类后裔的驱逐者将在不属于任何一方的偏僻星球海伯利安上开战,代表人工智能的技术内核隐匿在黑暗中,七人组成的朝圣者背负着各自的过去和目的前往封着伯劳的神秘的光阴冢,故事就此拉开。
        各人讲述的故事大意我不想再重复了,说说感想。《牧师的故事:为上帝痛苦的人》非常震撼,经历了前40页的前情交代,一上来就是一个紧张刺激的丛林探险,真相之后是杜雷神父的信仰的崩塌与重建。杜雷神父将自己如同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形象那样钉在特斯拉树上,七年来在雷电和十字形的双重作用下不断毁灭与再生,以此抗争十字形带来的永生与愚昧。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之后是重生,杜雷神父钉在特斯拉树上期待的却是死亡。与神抗争的杜雷神父令人肃然起敬。
      《士兵的故事:战地恋人》是一场血与火的恋歌。
      《诗人的故事:海伯利安诗篇》充满了作者自己对文坛的反思与嘲讽。“起初有了词语。(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也是全书节奏最缓慢的部分。
      《学者的故事:忘川之水何其苦》描写的是普通人的故事,读起来更容易产生共鸣。逆流的时间,逆流的记忆。眼看瑞秋一天天变小,一天天忘记了与家人与恋人共同拥有的珍贵回忆,忘记了“晚安,金丝燕;晚安,小雨燕”这样甜蜜的暗语,读着这个故事的我泪如雨下。“她总是觉得人类经历的精髓不只是在于那些巅峰时刻,譬如婚礼的日子或者成功的到来,它们在记忆中耀眼突出,像是老日历中用红笔圈出的日子;相反,而在于不经意间走过的平凡琐事——周末下午,家中的每个成员都专注于自己追求的东西,他们在各自的工作中偶然相遇、联络,简短的对话也不会在记忆中长时间存留,但是这样的时间累加起来的增效作用却是极为重要和永恒的。”
      《侦探的故事:漫长的告别》借鉴了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的故事架构,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全书灵魂指引的济慈,终于以一个人格重建的赛博人形象出场了!这个有着英俊面容、棕色眼珠、短短卷发的赛博人,有着几百年前天才却不幸的诗人的记忆与人格,最后更是怀着成为人、成为约翰济慈的愿望与强权抗争。这个故事最适合被拍成大片——谋杀与追踪、阴谋与爱情、技术内核与霸主联盟、人工智能与人类,拉米亚与乔尼在冲向伯劳神殿最后30米的路途遭遇的阻击读来惊险刺激,结局令人扼腕,拉米亚最终带着乔尼,或者说济慈的孩子,以及回忆与愿望独自踏上朝圣之路。
       《领事的故事:忆希莉》,与牧师的故事一样,大半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是在讲述领事祖父母,身为霸主开拓者的梅润与身为茂依约星球“原住民”的希莉的时空交错的爱情故事。对梅润来说每隔5个月左右可以见到希莉,对希莉来说却是每隔十年,时间折磨着这对恋人。在故事中,三条时间线穿插进行:茂依约的第一座远距离空间跳跃门的开放仪式上,梅润去希莉的墓地扫墓;梅润对与希莉相会的日子的回忆;梅润第一次见到希莉时的回忆。时间的转换完全没有提示,但是沉浸在梅润的回忆中的我读起来一点也不困难。有了这些铺垫,之后梅润对霸主的背叛以及领事是霸主与驱逐者的双重间谍的逆转就变得情理之中了。
         说说语言和写作手法。西蒙斯的特点是诗意、旁征博引。诗意不仅体现在这个故事与济慈的未完成的长诗《海伯利安》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上,也体现在整个故事的文字、主旨上。《海伯利安》的语言非常美,生动描述了各个星球的特点:热带雨林茂依约、沙漠星球希伯伦、钢铁蜂巢卢瑟斯、喧嚣的环网政治金融中心鲸心,以及拥有草之海、火焰林、诗人之城、光阴冢的神秘星球海伯利安。虽然故事描述的场景弘大、背景复杂,但是开篇作者什么背景也没介绍,让生活在不同时空的六个朝圣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带出各个星球的环境、三股势力的角逐、人类发展的历程,最后连成一张网、连成一部史诗。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风格,又让读者觉得新鲜刺激。丹西蒙斯不愧是讲故事的大师。到现在为止,作者已经借六位朝圣者之口讲述了他对于宗教、伦理、自由、正义的一些思辨,期待阅读后面三部,看看作者关于造物者与其所造之物之间的关系的思考,看看人类是否能得到救赎。
         最后,吐槽一下封面,我买的是读客版的,“当人类决战机器人”这样剧透的标题、伯劳满身是刺的半身像——一开始没觉得太难看,直到我看见了万卷出的旧版封面,那才配的上这个大气磅礴的故事啊……
  
作者: patric    时间: 2013-9-10 23:44
  如果说海伯利安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是什么,那毫无疑问就是充塞其中的蓬勃的诗意。当然,这是显然的,整部小说都来自于济慈的一首诗,但最主要的原因则是每个朝圣者背后的故事的诗意,甚至是每个人物崇高行为的诗意,在处处闪耀冷硬光芒的科幻小说中别有震撼人心的魅力。
  
  第一部《海伯利安》是堪称完美的,科盲读起来都流畅愉快。第二部《海伯利安的陨落》,前多半部分惜之将诗意的光辉掩埋在了晦涩的科学理论背景的塑造中,好几个精彩的包袱抖出来的时候都差点被难以理解的和庞杂的描写掩埋了。不过还好到了后来又找回了最初的基调,给了读者一个温暖又浪漫的结尾。
作者: still    时间: 2013-9-17 23:42
  1、牧师的故事
         被流放的传教士来到海伯利安探索失事飞船船员的后裔——三廿又十。他最终属于了十字形,也注定无法离开驻地,十字形带来了永生,以及永世的痛苦。牧师摧毁了三廿又十的驻地,解脱了传教士,但也背负上了十字形的命运。
  
  2、诗人的故事
         诗人随悲王比利来到了海伯利安,诗人之城,寻找他的缪斯,得而复失的缪斯。伯劳鸟的传说演变为了现实,诗人之城只剩下了诗人自己,他被伯劳鸟放过了一马,他想再来朝圣,完成自己的史诗。
  
  3、军人的故事
        上校从军事学院便开始邂逅一个神秘的女人,而她是伯劳鸟的化身。上校经历大小战斗,无论虚实,都免不了和她云雨,直至平定叛乱大开杀戒,返程途中遭遇驱逐者,双方迫降海伯利安,见识到了伯劳鸟身为时间之神的压倒优势。
  
  4、学者的故事
        学者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女儿——瑞秋,直至女儿在海伯利安的光阴冢被感染逆熵场,身体和记忆每天都在逆时间而行。学者和妻子都被托梦,来到海伯利安,将女儿献祭。他不愿做亚伯拉罕式献出亲人换取救赎的举动,但妻子死了,女儿只有几个月大了,他决心参加朝圣,在海伯利安献出自己。
  
  5、船长——失踪
  
  6、侦探的故事
        技术内核相对人类的优势越发明显,但他们对未来的预测被一个因素所拌住——海伯利安逆时间而来的光阴冢。现在空空如也,没有人知道它的过去,人类的未来,里面会出现什么,到底是内核派来灭绝人类的伯劳鸟,还是驱逐者为了拯救人类放出的救星,没有人知道。内核的终极派制造了济慈,他一心想去海伯利安,但即使找到了侦探,仍然没有避免被另一派所杀的命运。他的使命,由侦探承担。
  
  7、领事的故事
        领事的祖父开发了殖民地,祖母领导了叛乱,被上校血腥镇压。霸主和驱逐者都和领事有着宿仇。领事成为了霸主和驱逐者谈判的外交官,双面间谍,他杀掉了驱逐者在海伯利安的特工,启动了破坏逆熵场的设备,他的使命已经完成。
作者: 无头骑    时间: 2013-9-17 23:53
  Hyperion Cantos四部读完之后,我最欣赏的还是第一部《海伯利安》。
  
  可以说,作者丹·西蒙斯是带着满腔热情构思和创作这一系列的,因此在系列的第一部他的热情与诗意也最为旺盛、充沛,而到了后面几部作者一方面必须考虑故事的严谨性而耽于阐释,一方面也从朦胧的诗意上升到了更高的哲学思辨层面。相比之下,《海伯利安》本作就显得更加纯粹,更加“海伯利安”。但无论怎样,海伯利安系列对科幻小说的意义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因为它是一部纯粹从诗性出发诞生的科幻小说,更因为它如此成功地将科幻性与诗性融为一体。
  此前诸多科幻大师之作,最精彩动人之处,往往在于科幻尽头的哲思;而海伯利安诗篇一气呵成、浩浩荡荡穿越时空的动力,却是对人类、对历史的纵览全局又细致入微的诗性体验。这从书中处处可见的引文、地名、角色即可体现。作者选取济慈的未完成长篇《Hyperion》为题,清晰地表明了他续写神话性的诗作、并向“最纯粹的诗人”致敬之意。故事背景设置在遥远的未来,甚至关系人类的最终命运;但作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却来源于对现实世界中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体悟,而不是从科学幻想的路途走向未知的极端。正因如此,丹·西蒙斯使自己与阿西莫夫、海因莱因等大师比肩,另辟蹊径。海伯利安如同一幅画卷、一首赞歌;而基地系列则更像一段历史论文。读着海伯利安,我有时会想起另一位有些异曲同工的中国科幻作家,早逝的柳文扬先生——他的作品主要是短篇,但其中的人文关怀令人同样激赏;或许在并行时空中,柳文扬的长篇作品也将如海伯利安一样动人吧。
  
  正是丹·西蒙斯心中充溢的混沌而磅礴的情感,支撑起了《海伯利安》的叙事结构,将六个风格迥异的故事浇铸入末日危机前最后一次疯狂的朝圣之旅。并不能说,这六段传奇就能概括人类生存的状态,然而不能否认的是,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寄丰富于深邃之中。每一个故事都在奇妙幻想和工笔描摹的推动之下触及了文学与哲学的“母题”。
  
  霍伊特神父转述的保罗·杜雷神父的历险,限于剧中人物阐述方式的局限,文笔上并不惊艳。但十字形的构想所产生的对基督教信仰的强烈挑战,是整个系列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第一部仅仅简单地起个头, 但也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
  卡萨德上校的故事十分精彩,文笔上尤为动人(这里似乎脱离了对人物特性的设定而直接由作者阐述)。这是个关于人类的情欲的故事,其中最耀眼的部分当属结局处上校与莫妮塔(也就是未来的、现在是个小宝宝的瑞秋)杀戮驱逐者以及最后的性爱。嗜血的欲望、战争的火焰与爱情乃至纯粹性欲的热烈交织,真是“一百万个世界的热情”也无法囊括,不得不迸发、超离此世。莫妮塔引导伯劳鸟而来,其目的神秘莫测(即使对于读完全四卷的我来说),或许是为了让卡萨德产生对伯劳鸟的执念,或许是让卡萨德的精神进入伯劳?。。。
  满嘴脏话、老不死的诗人马丁塞利纳斯,真是个既令人厌烦也讨人喜欢的家伙。在这个故事里丹·西蒙斯得以肆意发挥其文笔,借诗人之口对垂死的旧地唱出深情而感伤的挽歌,更对“词语”这文人世界中至高无上之物抒发崇拜与征服之情。在荒诞的历程中老诗人经历了人类襁褓湮灭之后的所有艰难历史——诗人自然是人类之见证者与表达者。塞利纳斯与作者形成的镜像关系使得本书的文学性上了一个台阶;而老湿人作为活遍全部四卷的千年古董也自然成为整个系列的伪作者和真线索。
  第四个故事,来自垂老的学者索尔·温特伯(Sol Weintraub这个名字的翻译似乎不能体现发音,不如翻成温特劳),一个原本温情脉脉的故事因为时间潮汐的异变,让如宝石般闪耀的瑞秋、更让其父母背负上了无法承受的命运。人类关于伦理和神的终极追问,远古以来一直蒙蔽于理性之光以外的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的抉择,在此以更神秘和恐怖的形式展开。而当如此沉痛的枷锁落在活生生的、平凡地爱着的人身上时,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个人的无法回避之问。我一再地阅读丹西蒙斯借索尔之口对厄运之神做出的回答,试图从那悖论般的言语中读出真理——但似乎作者在此并没能通过解答而回复平静、获得安宁,也无意让读者获得安宁,毋宁要让我们都各自体验这人与神的愤怒的对话,并且——在这无尽的追问和无言中——接近上帝。尤为难忘那一句“晚安,金丝燕”,“晚安,小雨燕“,这在命运重压之下无可奈何之际最后保有的一丝温暖,显得如此动人。
  第五个故事在剧情发展上就至关重要,因为它揭示了技术内核这一神秘存在的历史与动向。关于其中三派纷争的具体情况也成了第二部的重要内容。布劳妮·拉米亚与济慈人格乔尼的爱情是惊世骇俗的,因为它结出了人类拯救之匙……当然在前两作中我们的救世主大人Aenea戏份不多,倒是银光闪闪、既乖张知性、又性感迷人、又纯洁可爱的瑞秋占据了我的主要思绪(谁让她老是时空旅行呢)。这个故事本身带有侦探小说扣人心弦的节奏,充满重要而独特的幻想构建,因此也十分耐读。
  最后,领事的故事,关于无限递归的背叛。领事是本篇的线索人物,然而他自己的故事却只占了很少篇幅,其中还大段在回忆自己祖父母的艰难爱情。然而领事却依然是本篇中最重要的人物,他是一切危机的直接起因,因而也是所有潜在动因:人类的无知、狂妄、蔑视生命、权力欲……的直接作用对象。领事的叙述没有细节,没有个人情感流露,正如所有承受巨大痛苦的人一般,他无法表达,无暇表达,也自知无人能够理解。正是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历史最沉重的一面悄然落幕。
  最后的尾声是黑夜中的仰望,从羸弱的霍伊特神父依稀可辨的乐声中生发。在绝对的绝望中六人做出了选择,并肩向前。飘忽不定的风沙与光芒之下,我们可以体会到看不见的希望在等待。
  
  七个朝圣者,除了中途失踪(去未来给救世主大人护驾)而在本卷中酱油了的圣徒马斯蒂恩之外,每个人物都得到了充分的刻画。在朝圣之旅中他们之间的冲突变动也是非常有意味的,比较明显的如布劳妮与诗人的敌意(在第二部继续吵,然后就和解成了好基友),以及领事的故事结束之后,其余五人的”审判“。布劳妮与塞利纳斯老湿在本性上是最相近的两个人物,都具有强烈的抗争精神、追寻真相的动机,所以在开始相互排斥、相互不爽是非常正常的,这种设定之下最后往往能成为配合得很好的朋友。末尾众人对领事的宽恕,以及随之而来的相互谅解、有些莫名的团结,正体现了这些故事所带给他们的相互理解,以及对宇宙现状的深刻认识。在巨大的灾难与绝望面前是共情这个本系列中的终极力量将他们联合。
  顺便一提,最终幕后黑手(虽然不是很黑)也在本作中出现了。。。反正总共没几个人物有名字,可以推断出来吧。。。
  
  我们可以看到,丹·西蒙斯在此篇《海伯利安》中充分发挥了他的特长,将精彩的剧情与深刻的思考、纷繁的情感融为一体。这无疑是他最狂飙突进、最不可遏止的作品之一,其创作状态或许正如马丁·塞利纳斯在孤身一人的诗人之城、无处不在的”格伦德尔“阴影的缪斯旨意下疯狂创作之态。正因如此,这海伯利安诗篇的第一卷犹如一部交响诗,需要此后的三卷去缓缓展开;更如一个切入骨髓的悖论,使作者自己不得不用三卷的反复沉思来解答。虽然就全部四卷来看,第一部包含的关键剧情最少,但其精髓却统领全文。
  
  上面已经提到,本卷的文学性或许在全四卷中是最突出的。当然,我们不能按照严肃文学的标准评判它,无法期望在这里读到先锋派的架构与后现代主义的语言。丹·西蒙斯的叙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或许精通西方古典文学的人会批评他对济慈等人的诗作的引用,但这并不能否认其价值,因为这些引用也是全书成为矛盾的整体、一个过去现在未来互相映射的光影空间。在科幻作品之中它的文学性无疑是非常优秀的。
  我们说,丹·西蒙斯是带着满腔热情创作的《海伯利安》,或许也可以说,几位译者也是带着同样的热情为我们奉献的本书中文版。这样的热情也许在某些时候使他们的译笔偏离了原文的风格,更带有激情和铺陈的色彩,也少了几分曲折与悖论性。在行文节奏以及文字美感上,中译本与原作还有一些差距。但是考虑到本书自身作为独树一帜的科幻小说的特点,或许要找到完美的翻译者是很困难的;译者采取的态度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因为这使得中译本保持了原著中最精髓的诗性。例如,本文许多专有名词的翻译就非常传神,我最欣赏的当属”大哀之君“(Lord of Pain)。当然,中译本的诗性主要体现在小尺度上,在每个故事之中、每个角色的语言和行动中,而较少能够保存在大尺度和结构上小说各部分之间协奏所产生的诗意。
  与所谓”硬科幻“的核心科幻人群的理想不同,我对科幻小说的价值观的构成中纯粹的科学性与严格性向来不占重要地位。而且我认为这种价值观更有益于科幻小说的发展与推广,也许也更接近科幻小说美感之来源。对于以严肃的科学论证为基础所构建的、要求尽量严谨的科幻小说,我的确可以欣赏其中理性之美;但如果人们单纯地只追求这种美感的话,他们似乎更适合去阅读SCI文献。将科学的理性与幻想的可能性、哲学的思辨,以及——正如丹·西蒙斯在本作中向我们展示的——诗性的抒情,结合起来的创造,才是科幻小说最激动人心的创造力。因此,我在承认海伯利安系列在科学设定上并不严谨的同时,也认为没有必要对此做过分的追究。事实上,从一个物理学专业的本科生的眼光来看,到目前为止的几乎所有科幻小说都有其纰漏之处,甚至许多伟大的作品以及一些近期很火热的作品也不能幸免。
  
  最后,补充一些海伯利安系列专有名词的简单考据:
  1、the Shrike,中译伯劳或伯劳鸟。作者将大哀之君赋以此名,主要应该是由于伯劳鸟之习性,有把尸体插在荆棘上撕食的行为,与荆棘之树(刑罚之树,the Tree of Atonement)相应。
  2、Yggdrasil,巨树之舰伊格得拉希尔,北欧神话中的世界之树,支撑或构成了这个世界。
  3、“晚安,金丝燕。”“晚安,小雨燕”的原文是“See you later, alligator.”"After a while, crocodile",是一首短诗的前两句。据说上世纪比较流行而现在已经古董了。
作者: 翱翔的    时间: 2013-10-16 06:19
    看完这部小说感到极度的震撼,我甚至不知道小说居然可以这样写,虽然套路有些简单,很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十日谈》,几个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人讲述自己的一段历史,真的很棒,一个人的经历可以写一本书,那么这书中的六个人就可以完整的展现一段惊心动魄的银河史诗。
作者: Moje    时间: 2013-10-19 17:51
  内容和翻译、注释——5星。
  校对、排版、装帧设计、印刷、装订——1星。
  你们一定不能理解我拿着这本怎么看怎么是盗版的书时发现事实上它是一本正版书时的心情。
  
  想看这本书的童鞋还是下载电子版吧,别顾忌什么版权了,damn
  此书的内容应得一个更体面的形式,而不是这叠废纸。
作者: lovely    时间: 2013-11-2 07:44
  华丽壮阔的太空歌剧,虽然是以每人一故事的方式写出,但有整体线索串联,一步步解开迷题。在最后面对未知时戛然而止,带给人无限猜测。此书涉及文学、历史、科技和幻想,描绘了风貌不同的各个星球和人类,三方势力的角逐,海伯利安的神秘,读起来起伏跌宕,引人入胜。虽然有很多引用的科学概念解释不清,但不是为一本好书。
  
  翻译方面,因为是三人合译,前面感觉很烂,四字词语堆砌,后面就比较流畅了。纸厚字小订的结实,读起来有点费劲。
作者: 奈可    时间: 2013-11-7 00:22
  这本书我买了好久却一直没看,六个故事带给我六种不同的感觉:
  牧师:恐惧;
  士兵:刺激;
  诗人:疯狂;
  学者:悲伤;
  侦探:惊险;
  领事:爱与恨。
  最喜欢的是牧师(让我想起博尔赫斯的《永生》)和学者的故事。整个剧情的推进也很有趣,不过小说最后有点急转直下的感觉,关键的剧情转折(或者说故事背景的展开)都在最后两章里,感觉有点太快,又有些不过瘾。不过也让我迫不及待得想看下一卷。
  最后借用前人的评论:不要在公共场合看学者的故事。
作者: Placeb    时间: 2013-11-12 12:22
  人类怀抱希望前进
  
  原罪却从未洗去
  
  颓糜腐朽的前方
  
  是溃烂与崩坏
  
  光阴之冢唱着哀歌
  
  迎接最后的审判
  
  伯劳高举它的镰刀
  
  等待前来的燔祭
  
  他们已被希望遗弃
  
  死亡是最后的盛宴
  
  或许
  
  定要令绝望与之陪葬
  
  
作者: 萌箜    时间: 2013-11-26 12:47
  这是我最近最新看的科幻小说了。在学校图书馆找断了腿,终于把三本都看完了。不愿意放下。
  看完《海伯利安》,又意外地在5SING里听到抹雾大人和引月兮大人唱的同人曲。被歌词萌煞,然后在想,这个世界,是否真的存在名为宿命的东西。
  朝圣者、伯劳鸟、人工智能、信徒和政治家。能够看到的未来是虚假还是真实,能够拥有的时间是过去还是未来。
  这一切的一切,都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里。
  将《海伯利安的陨落》也看完。很意外的,让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既不是复刻的济慈也不是朝圣者更不是伯劳鸟,而是那个作为政治家的悦石。如果一个人能够掌控一切,能够拥有俯瞰寰宇的权力,她是否还会为人类的未来放弃自己的一切。地位,名誉,以及生命。
  这些人、这些事、这些物、这些因果循环,却都由济慈昭示。现实与虚幻不断交替。我看不清,也不想看清。
  因为世界本就如此。时间交替,人类的一些品性,却是永恒。
  
作者: accide    时间: 2013-11-29 10:31
      零零散散也看了十多年科幻了,尤其近年来一般以上的阅读量都贡献给了科幻,照理也是阅书书本、宠辱不惊了。但是读完海伯利安之后的感觉却还是高山仰止,无比震撼、意犹未尽。
     尤其是丹在作品中对永生的意义、光阴回溯这些人类探寻千年的终极问题展开的独特叙说和探讨,更是令人钦佩不已……
     前天在网上终于找到了续集海伯利安的陨落,迫不及待拍了下来,期待赶快寄到啊!
作者: 海伯利    时间: 2013-11-29 21:12
  这本书比《海伯利安的陨落》要好,气势恢宏,故事又不落俗套,非常勾人。相比之下,续篇也很难好,但多少有点配不上《海伯利安》。《陨落》好莱坞味道有点重。
作者: cero    时间: 2013-12-1 23:21
  介绍里用了两个词”太空歌剧“,”星际史诗“。太空、星际怎么才能和歌剧、史诗这样的词扯上联系。看了半本,我有点感觉了。伯劳鸟,光阴冢,都是宗教似的存在。再打个不是很恰当但是最直观的比方,第五元素里的章鱼头女高音歌唱家那首咏叹调。。
  
  是本值得买的书,先接着把电子版看完再去买。。同时期待电影
作者: 思考的    时间: 2013-12-4 04:28
        “太空歌剧”,看到对丹西蒙斯的科幻作品《海伯利安》的如此描述,我既感到兴奋,又感到一丝畏惧,宏大的叙事常常让你充满期待,又容易在错综复杂的叙事迷宫中晕头转向。但是,随着读这本书的进程,我打消了顾虑,深入其中,丹西蒙斯选择了《十日谈》式的方式,以个体的史诗,来组成一场太空的歌剧,宇宙的史诗,不同的个体故事,交织着悲欢离合,爱恨纠结,正是这种个体情感的展现,给了我极具震撼力的阅读体验。
  
      本书的故事背景其实相当宏大,那是一个跨越多个星球空间的庞大帝国,同时,其中又有“驱逐者”这样的反抗组织,很有《星球大战》的味道。但是,丹西蒙斯没有去费劲的全景展现这个帝国的细节,而是巧妙的营造了一场朝圣之旅,七个朝圣者一路上,由其中六人分别讲述各自的故事,这样的结构设计对于丹和读者都是更轻松的选择,本来宏大叙事讲求并行的展现各自角度,营造史诗效果,但是丹将之“串行化”,每次集中于讲好一个故事,读者也不必费劲的左顾右盼各个分支,而是集中的体会一个个故事的情感。
  
      与参与朝圣的人不同的身份相匹配,这六段故事也是特点各异的,牧师的故事可谓其中神秘感最强的,有着很强的压抑感,那种感觉就如《指环王》中两娃跟着古鲁姆深入黑暗势力范围的阴暗,其中交织救赎与迷茫;而故事开始看上去粗线条,有些暴躁的上校,则讲述了一段在虚幻与现实中开始的爱情故事,他的故事显得更加传统和好莱坞化,但是生死中的爱情始终充满了感人的张力;我觉得诗人的故事是最有趣的,他的经历既有文学史诸多传奇诗人的那种跌宕起伏,又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家困顿生活的写照,后段连续的神秘死亡事件有些爱伦坡的风格,再加上神秘的伯劳鸟在他的故事中初现狰狞的杀伤力,诗人的故事传奇色彩更浓;最感人和让人心中有些惆怅的故事要数学者了,这是一个类似《本杰明巴顿奇事》的逆生长的故事,故事写的细腻动人,特别学者看着女儿渐渐变成婴儿的无奈,看着妻子撒手人寰的悲痛,都直入人心,令人动容;女侦探的故事充满了黑色电影的味道,剧情上有些上校故事的味道,带着一份错爱情伤,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有了些《黑客帝国》的味道;最后,领事的故事显得并不突出,但是却给了整部小说一个反转式的高潮,留下让人欲罢不能的余味,期待着接下来续作《海伯利安的陨落》。
  
      可以说,这六个故事看似各不相关,风格各异,但是又拼接出了一幅银河世界的全景,作者没有专门的来细致描述这个世界的组织和风情,但是却在各个故事间,交代了这个世界的各个侧面,各种矛盾,作者就如一个举着摄像机的纪录片导演,不断切换角度,又完美的将其剪辑到一起,完成了这部动人的歌剧。可以说,这六个故事都带着一种忧郁和感伤的气质,没有太多团聚,只有太多别离;没有太多欢喜,却有太多泪水;几位朝圣者身上都透着一种孤独,悲剧故事的张力再次在这部小说中得到突出体现,不但故事引人入胜,情感更深入人心。
  
      前段时间刚看了丹西蒙斯的《极地恶灵》,当时就被那部小说营造的悬疑、神秘和绝望气质所吸引。比较两部小说,发现丹西蒙斯都采用了“群戏”写法,不同的在于《极地恶灵》是同一事件不同人角度的表现,而《海伯利安》则是不同事件不同人故事的“群戏”,而两部小说同样颇带悲情味道,同一作者手法和精神气质的连贯性还是明显的,他游刃于不同题材间,却在不同的舞台上都献上了以个体情感交织组成的动人歌剧。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a7da53af212d03f7faed5062.html
  
  
作者: 阿邦网    时间: 2013-12-6 11:45
  总得来说 不如同版上所见别的同仁的评价(有同仁称后两部远好于前两部,理由是:有冒险小说的味道。。原话大致如此,具体见原帖)
  我从来不觉得丹总是想写冒险小说。
  后两部,要是从冒险角度讲,我觉得大致是把那条传说中的远传之河走了一遍,游览了若干世界(钦佩其想象力),或者说是世界遗迹。
  我还是觉得第一本最好,下来的都可以说是为了结束第一本,当然故事依旧宏大。
  而且,后两本没有太多惊艳之处:那个神父,我很喜欢,可惜描述的章节还是偏少。
  而且到后来貌似驱逐者的技术也落后太多了点?怎么混的?
  女孩最后的结局。。。。。不好说啥 估计丹总自己也没啥好主意了。不知道最后他老人家到底想表达啥——极端宗教势力更可怕还是科学原教旨更可怕 只好给了个新圣灵出来
  
  很喜欢那个神父 一直以为神父的梦想能实现呢 (拉着小姑娘的手在复兴之矢的大河边闲逛)
  我英文0基础的,估计可能很多精妙之处没看出来,还得等回头译版出来再看看。
  还有我其实非常不喜欢加进时间旅行的因素,那其实很没意思,属于典型的GO-TO 搞不好就全乱了  哈利波特3就因此失色不少 我看罗琳也很后悔  迄今为止看过的写时间旅行最好的还是要算《国王与玩具商》 很老的一篇
  
  所以说,到最后,卡萨德知道伯劳敢情是他变得,难怪小郁闷。然后小姑娘也就一年多时间跟老公欢聚,不知道一年多后咋办。
  到最后一些很关键的地方 丹总自己也不交代了 不过也没办法 能写到最后不崩溃已经很难为他了 还是套用书中一句话“真正的书或诗歌,从来无法完成,只有抛弃。。。”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www.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