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菜根谭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书迷可可    时间: 2012-9-19 14:29
标题: 菜根谭 - 书评
  《国文珍品文库:菜根谭》讲述了善用环境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寂寞刺痛心灵的同时,也掘出了生命的泉水。“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谛;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一个被历史忘记的普通人,用他平淡的人生去感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剑阁大$    时间: 2012-10-22 14:50
          以今人观之,《菜根谭》不免过于出世。那观物养心的意趣,在现实中也越来越稀罕了吧。读罢,特摘录三百六十句中最得心的十三句,与诸位共享。注:最末一句是大傻瓜仿前人的杜撰,代简评。
  
  1.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2.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22.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心体。
  26.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50.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62.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正所以为拙。
  148.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常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君子信不当以彼易此也。
  170.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172.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
  240.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见之卓矣。
  283.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太真。尧夫云:“昔日所云我而今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人常作如是观,便可解胸中罥矣。
  295.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361.会天地真意,物我两忘,生前原不足恃;嚼菜根妙味,归去来兮,身后又何所求?

来自: 豆瓣
作者: 路人甲$    时间: 2012-10-22 14:50
        很久以前,有人郑重地向我推荐《菜根谭》。我想,他大概是从中得到不少的启发和收益吧。于是,有一个月,在每天睡觉前随手翻阅,断断续续地,终于看完了。然而,于我,启发收益是没有的。我不喜欢《菜根谭》。
      中国是没有哲学的,只有断续零星的思想。幽思默想,没有逻辑的支撑,只能化作玄而又玄的言论。以佛的思想介入,便出现厌世无为的枯槁。如果世上种种都如禅一般死寂,禅也就失去天国的光辉。而我,总感到佛背后隐约的道。教训自然有着人生切己的感受,但老年人的感慨未必适合于青年人的行动。有时,洞达了悟、看虚世事,未必是一件好事。从古籍读出现代的内容,或许可以,但以为古人可以指导我们一生一世,则实在是大谬不然。
      我想《菜根谭》之所以火热、畅销,是和前几年的“励志图书”有关吧。其实,《菜根谭》和“励志图书”有本质的区别。励志图书大多是泊来品,适合年轻人看。而《菜根谭》,是老年人的心境,淡泊却不达观。
  

来自: 豆瓣
作者: 湖底的$    时间: 2012-10-22 14:50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心似既灰之术,何妨刀割香涂?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使人有不匮之思。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
  
  毋偏信而为奸所欺,毋自任而为气所使,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来自: 豆瓣
作者: sora$    时间: 2012-10-22 14:50
  完全看不懂,不知所云,可能是道行还不够高吧,也有可能是i am not that kind of person to read this kind of book. it's too deep, and i am too simple.

来自: 豆瓣
作者: Jin$    时间: 2012-10-22 14:50
  据说,在日本,但凡商界精英,无不受益于此旷古处事之作。日本企业家认为《企业管理》一书可以不读,《菜根谭》不可不读。
  
  日本人尚且知道运用咱们老祖宗的《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在经理管理和待人处世之上。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何理由弃之不用?
  
  这几天翻出家中所买几本古书,那个时候还记得是在某个大型超市促销的时候购入,价格是相当便宜,这本书就静静躺在一禺。包装也是很简便,典型的古籍读物。拿回家后束之高阁。最近偶然翻出,随手翻阅,顿觉茅塞顿开,赞叹老祖宗的智慧。回想当时遇此书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内涵如此卓绝的著作,当代中国人有几个能读诵过?!
  
  现在很多书本,翻个包装,放在书店,标价很高,加之来几个名人“效应”。众人接踵而至,争相购买。可买回去后,才发现,内容贫乏不实。最后只好放入书架,当做摆饰之用。
  
  鄙人觉得,作为80后,作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先回头去看看祖先们留给我们的东西吧,不要觉得“土”,觉得“out”。与其花钱买那么多外国人写的励志书(本人无任何对某些成功学大师贬驳之意),不如花点时间去图书馆找本老子的《道德经》,或者类似《菜根谭》翻阅下。
  
  中国的传统如果嫡传的炎黄子孙都没有传承下去,岂不是被笑掉大牙了!!

来自: 豆瓣
作者: 已注小$    时间: 2012-10-22 14:50
   《菜根谭》上的话短小精悍,意蕴丰富,我都很喜欢,其中有句不错的:“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
    
     台湾作家刘墉有本书,叫《冷眼观人生》,我没看过书的内容,但对这个书名一下子就记住了,因为他说得很好。只有历经生活艰辛的人,才明白人间百态,这里说“历经生活艰辛”并不是说一定要亲身去经历,最后非要弄得身心俱伤才能吃一堑长一智,这样的话代价太高,成长决不能限制的那么死,“冷眼观世事”就很好。
    
   《菜根谭》上的这句话,原意是说当一个人从名利场中退出来以后,再冷眼旁观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才发现在名利场中奔波劳碌的生活毫无意义。经过一番沉浮,才懂得执着于名利的虚幻和无聊。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只有将相反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才能分出优劣,我这里说名利无聊,但没说金钱无聊。相反,我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倘使过着贫穷的生活那也是很无聊的。在当下这个时代,如果说一个人有较好的文史哲素养,但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那他想要再提高视野,使人生更高贵就会很难很难,因为他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的活动范围,他会失去很多机会,仅仅从书本去寻知是远远不够的,社会才是大学堂。
    
    冷眼观人生,但精神世界决不能离现实世界太远,也许这样,才能在平凡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坚实。

来自: 豆瓣
作者: 小和尚$    时间: 2012-10-22 14:50
  早时看菜根谭,感觉事事繁琐,样样要做好而且恰如其分很难。现在看菜根谭发现句句暗合心学。件件修心即可

来自: 豆瓣
作者: saffro$    时间: 2012-10-22 14:50
  有傅抱石之女益瑶的配图插画,点评亦非常见功底
  
  还有蔡志忠的黑白漫画系列,辛辣调侃又不失韵味
  
  菜根,百读不厌,床头书。
  

来自: 豆瓣
作者: 文轩$    时间: 2012-10-22 14:50
  《菜根谭》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通篇教人正心、修身、齐家之道。由于作者洪应明所处时代、以及自身性格所限,菜根谭多少有消极、悲观的一面,虽然如此、其中也不乏发人深省的句子。黑格尔说只要存在总是有其存在的道理,既然能在菜根谭中读到消极的一面,起码证明了自身还是积极的。《菜根谭》在中学时曾经极其喜欢,之前在旧书摊偶然发现当年所读版本,当即买了回来重读一遍,摘录其中我最喜欢的句子,附上心得,与同好共享。
  
  
  
  君子之心事、天清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才华不欲人知,倒不一定是为了藏锋,而是惶恐。当我知道得越多,越是发现自己一无所知。站上了巨人的肩膀才会发现自己的渺小)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更高。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盖世功劳、当不过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弥天罪过又岂是一个悔字便能抹掉?)
  
  
  
  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
  
  (按照托尔斯泰的安娜定律: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不入世又谈何出世?无名无位之人说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旁人眼里真是酸葡萄心理)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梁武帝问达摩:修佛像功德几何?达摩回答无功无德。有心行善虽善亦不赏。)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己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创业固然难,守业亦难。马上得天下,马上却不能治天下,两种不同领域、无高低之分)
  
  
  
  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清苦皆非。
  
  (未到盖棺不能定论,袁世凯汪精卫毛泽东蒋介石如早死便是盖世伟人、孙文多活十年未必就能乱世中存名保节。)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学问做到极致只是回复本然。音乐有多复杂?只是七个音符。中文有很复杂?只是五种笔划。)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吕端大事不糊涂也)
  
  
  
  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可与人共患难、不可与人共安乐、安乐则相仇。
  
  (至理也)
  
  
  
  能脱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为奇而为异。不合污便是清、绝俗求清者、不为清而为激。
  
  (凡事刻意而为之,便着了佛家所说的“相”)
  
  
  
  思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可为现代主管处事准则)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有好环境才能有好意境)
  
  
  
  电火光中争长竟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争与不争,似乎得先判断是否电火光、蜗牛角)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一句曾滥用于各毕业同学录,书扉赠言,原来出处是在这里)
  
  
  
  久伏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老师说我们要最后笑,免得被人笑。)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万物付万物。还天下于天下者,方能出世间于世间。
  (通篇难见的大器之句,我最喜欢)
  
  http://www.skycentre.cn/u/peterlee/archives/2010/33029.html
  

来自: 豆瓣
作者: 已注小$    时间: 2012-10-22 14:50
      《菜根谭》上有一句短小精悍的话,我很喜爱,反复揣摩玩味——
  “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
  
      台湾作家刘墉有本书,叫《冷眼观人生》,我没看过书的内容,但对这个书名一下子就记住了,因为他说得很好。生活的经验很多是来自于生活的教训,只有历经生活艰辛的人,才明白人间百态,但是请注意,这里说“历经生活艰辛”,并不是要求一定要亲身去经历,最后非要弄得身心俱伤才能吃一堑长一智,这样的话,我们付出的成本代价会太高太高,所以我们成长的渠道决不能限制的那么窄那么死,我们可以拓宽提高智能的渠道,做到防患于未然,其中,“冷眼观世事”是一个非常好的法门。
  
     《菜根谭》上的这句话,原意是说当一个人从名利场中退出来以后,再冷眼旁观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才发现在名利场中奔波劳碌的生活毫无意义。经过一番沉浮,才懂得执着于名利的虚幻和无聊。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只有将相反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才能分出优劣,所以这里就必须要“与时俱进”地理解,我是说名利无聊,但没说金钱无聊。相反,我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倘使过着贫穷的生活那也是很无聊的。在当下这个时代,如果说一个人有较好的文史哲素养,但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那他想要再提高视野,使人生更高贵就会很难很难,因为他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的活动范围,他会失去很多机会,仅仅从书本去寻知是远远不够的,社会才是大学堂,一般而言,囊中羞涩也容易导致精神上的自卑,那样又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但知识分子自命清高的通病又往往会不以为然。
  
      最后,综述我的观点:要冷眼观人生,但我们的精神世界决不能离现实世界太远,识时务者为豪杰,唯有这般,才能在平凡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坚实。
  
  

来自: 豆瓣
作者: kenlin$    时间: 2012-10-22 14:50
  1、感觉上集是儒家道家,下集就完全是道家了,或者和作者心境的变化有关吧。
  2、书中充满了大量的辩证法,如忙与闲,富与贫等,说明人心态最重要,要忘我,所以能超脱,所以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3、道家的生活多好阿,很想在某个小山小溪边度假,晚上枕着涛声入睡,早上听着鸟鸣起床,悠闲的砌一杯茶,看看书,爬爬小山,趟趟小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想起来,林间松韵,石上泉声。林泉语者,我所愿也,
  

来自: 豆瓣
作者: adahwu$    时间: 2012-10-22 14:50
  现在看来依旧发人深思的处世哲学。
  当我们每个人都奔波在为名为利的现在,我们都忘记了心灵也是需要refresh的

来自: 豆瓣
作者: 中庸$    时间: 2012-10-22 14:50
  它重点讲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修身养性,如何齐家治国,如何追求事业和功名,给人以启迪和智慧,是一部好书。

来自: 豆瓣
作者: 双子$    时间: 2012-10-22 14:50
  这本书是高中语文老师推荐的,但是一直没看,后来上大学,就买了一本再看,里面的东西太多了,看似简单暗藏深理,得慢慢看,慢慢消化,快了什么都不会懂的,细品才好...

来自: 豆瓣
作者: stefan$    时间: 2012-10-22 14:50
  里面渗透儒释道思想,不管认同与否,都可以领略到古代智者对人生、处世、生命的思考与追问,其实不管时代变迁,有些规律还是亘古不变的,可以借鉴。最重要的是阅读的过程会使人心灵沉静通透,可以克服浮躁之气,这是我读大学时用来调节心态的书——我读的医科大学,要有沉静的心才能啃得下厚厚的医学书啊~

来自: 豆瓣
作者: cocobl$    时间: 2012-10-22 14:50
        这本书看的时候太早了,当时究竟懂得了多少也早已记不清了,看的应该不是这个版本的,不知现在是否还能从家中翻出来~
  恩,有时间还是想再重新看看~

来自: 豆瓣
作者: ㄣ遗莣$    时间: 2012-10-22 14:50
  一本绝对可以让人修身养性的书籍,推荐大家可以用心的看看。。。。。    真的很不错的一本书。。。。。

来自: 豆瓣
作者: 奔啰喂$    时间: 2012-10-22 14:50
  我是很久很久以前,十几年前还在上初中的时候看的,也不知道看懂多少,反正那时候是觉得太中庸了点,不适合年轻人。
  只是不知道过了这么多年,如果现在再看,会是什么感受。

来自: 豆瓣
作者: TigerW$    时间: 2012-10-22 14:50
  最近比较忙,看的书不多,不过也有几本,慢慢推荐一下。
  
  为人处世之书:洪应明《菜根谭》
  
  这是一本类似于《围炉夜话》的小册子,是明代的洪应明所写,后世流传下来。如果说《围炉夜话》是一本劝善之书,那么《菜根谭》就是一本为人处世之书。以前总见到有关于《菜根谭》的一些书籍和动画、图片等作品的演绎,这次读了这些演绎作品的根本,觉得收获很大。
  
  谭者,谈也。性定菜根香。花的香作用鼻可以品味,叶的香用口可以品味,根的香却需要一颗有智慧的心灵。这是这本书名字的来历。
  
  《菜根谭》书中也是一些短句箴言,但是不像《围炉夜话》中那样简短,也没有那么工整和押韵,但是内容却更加丰富,书中对于为人处世、治国安邦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虽然其中不免有机巧、圆滑,但是总体上讲是要人富于通变,淡泊名利。
  
  据说毛主席非常喜欢《菜根谭》,他说:“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据说毛主席曾携带这本书从陕北来到了北京。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恐怕都有自己的感受吧,这也是书籍所带给人最大的享受,就是每个读书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在心灵中泛起或多或少的涟漪,让人在繁华中不恐惧寂寞,在冷清中不向往尘嚣,相信《菜根谭》就是这样一本书。
  
  下面摘录一些比较喜欢和有感悟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1、势力分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慧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这也就是我们歌颂莲花的原因,不是因为莲花本身多么美丽,是因为她出自于淤泥而依然保持自身的洁净,在这个繁华的社会里我们不求不近和不知,但求近之而不染、知之而不用,才是真正的君子。
  
  2、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切莫放手。
  
  对于从事销售的我也很有体会,在大家都看不到希望想放弃的时候,你如果能再坚持住,可能就是走向胜利的最后一米。
  
  3、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使人有不匮之思。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处世谁都有得意和失意,谁都有峰顶和谷底,不管怎样,要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在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增加一个朋友。
  
  4、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对于金钱、名利、地位的追求不能有一点非份之心,一旦染指就没有回头路;对于真理的追求不能有一点的畏缩和退却,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坚持八荣八耻,坚持科学发展。
  
  5、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应该如何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建议,大家自己来判断和掌握。
  
  6、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这是中华文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表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样才是做人的好榜样。
  
  7、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道德是功业的根基!因此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如果不能有最基本的天理道德,那么不管现在赚多少钱、有多少名誉和地位,倒台被唾弃的一天是迟早要来的,例子太多。
  
  8、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这是我在修养方面感触颇多的地方。我的个人事业和生活中,磨练的较少,苦少乐多;对于知识我是信多疑少,因此还达不到久福和真知,这也是我需要继续修养、提高的地方。对于知识要存有一点疑虑的学习,在疑虑和问号解开的时候得到的知识是最宝贵和深刻的。
  
  9、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菜根谭》被后世很多人推崇,包括很多佛学家,就因为很多文字与佛家所倡导的减法、放下有共同之处。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要学会看惯日出日落,忍受春去冬来。家人离世,虽然不必像桩子那样鼓盆而歌,却也要想着他/她只不过是回归了自然。孩子处出世了,你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他是他自己,并不是你的。不执着才会超出尘世物象,才会有自来自去的潇洒。
  
  10、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仕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说的太对了。那些身处高官的人,见到比他权势更大的人,就像摇尾乞怜的狗儿一样。
  11、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而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正警之。如春风之解冻、和气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这句是家庭和睦相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前几天忘记听谁说的,孩子慢慢的进入了一种逆反的心理期,这个时候是最难以和孩子沟通的。这个时候孩子有缺点和错误,不要直接批评或者当着别人的面指出,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爆发,反倒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可以记住孩子的问题,待到心平气和或者有一个好的机会的时候,委婉的提出来,这样孩子就会自己思考。朋友的一番话与洪应明的思路竟然惊人的相似。
  
  12、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厉行而不觉;处顺境内,满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我们现在所处的大环境、小环境顺境多,逆境少,因此越是顺境的时候我们越要时刻提醒自己,任何逆境都是对我们自身的挑战和考验,也是让磨练我们意志和品格的最好机会。
  
  13、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身边很多朋友、前辈,都是我的榜样。其实看他们做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就是保持了淡然、平静的本性,没有娇柔和做作,学习之!
  
  14、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做了一点好事,我在内心总有一点点希望让人感恩的念头,看来德怨两忘和恩仇俱泯是更好的层次和目标,努力之!
  
  15、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节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如无恶而致人毁。
  
  记得爸爸以前总说一句话:宁做别人害怕的虎也不做别人喜欢的狗。不要刻意逢迎拍马,因为人有私心才这样,去掉私心,就能做回自己,无欲则刚!
  
  16、毋偏信而为奸所欺,毋自任而为气所使,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这是对管理者提出的忠告!每个领导身边都会围绕大批的人,什么样的人都可能有,如何用人、如何听,这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建议:不要偏听偏信,不要自视过高,不要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使用别人的长处,不要因为自己能力低就嫉妒别人的才能而不敢使用。我要深思!
  
  17、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用人要德才兼备,但是德和才必然有主有次,企业用人之必慎!
  
  18、居官有二语曰:“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平情,惟俭则足用。”
  
  管理者要公正清明,家庭生活要宽恕勤俭。
  
  19、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知足者常乐!更快、更高、更强是我们最求的目标,但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在追求目标的旅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放松自己紧绷的心弦呢?这是最好的建议吧。
  
  20、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身驱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记得看过一个PPT,用特殊的摄影器材把地球上的一个人放大的看和缩小的看,到后来细胞已经像星球、银河已经像玩具,很有感触。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21、兢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几所不欲,勿施于人。走自己的路,但是也要让别人走他们自己的路。既不为万物所束缚,也不为虚空所束缚,就是释迦牟尼说过的肉体和精神都很自在。
  
  22、争先的路径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
  
  做人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要不咋最近Jordan和Kevin也都看是偏向素食了,菜品清淡一分,身体健康一分。
  
  曾经有一段记载,外国做过一个智力测验,在瓶子里装上三个系线的彩球,让三个孩子同时拉,看他们最短需要多少时间。据说在全球很多国家测试,参加测试的孩子都不能在一秒钟之内拉出三个球。但是中国的孩子做到了!因为三个孩子很团结,他们先安排下顺序,依次拉出。礼让会使大家都得到好处,而争斗最终使所有的人受到伤害。
  
  23、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心似既灰之术,何妨刀割香涂?
  
  在这见到了“不系舟”,也知道了不系教授起名字的深意。
  
  钓巴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草木不谢荣于春,亦不怨落于秋。
  
  像不系教授学习。
  
  24、幽人清事总在自适,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若一牵文泥迹,便落尘世苦海矣!
  
  最讨厌酒桌上被逼,下回再有人逼我喝酒,就给他读这一段!
  
  25、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受沉溺便为若海;一贪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一个念头改变一生(参考http://www.i170.com/user/tigerwoods/Article_116083)。
  
  26、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保忧非喜也。故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
  
  我岳父从30几岁就高血压,但是现在已经年届七旬,身体依然矍铄。主要是得病后就重视起来,饮食、起居和用药都非常的有规律,这样反倒比没有疾病(未检查出来)的人更重视健康,更珍惜健康,更加长寿。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27、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耳,即人世之机阱。此处着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
  
  啥也不说了,是你的总也跑不掉,不是你的也不要硬去抢。老天给你非分之财的同时也会给你一份非分的奢望,这奢望会印尼走向陷阱。
  
  书读完了,如同听了一曲优美的乐曲,曲终人散,余音绕梁,推荐,希望大家有空也读一读。

来自: 豆瓣
作者: 散人$    时间: 2012-10-22 14:50
     很小的时候,家里面就有一本非常老版的《菜根谭》,当时随便翻阅,虽然看不懂,但是喜欢里面的文字,喜欢那个版本的封面等。在豆瓣上找了下,都没有发现我拥有的那个版本的《菜》。
      事隔多年,最近又开始重读此书,受益颇多。有时候在社会遇到的困扰,能在此书找到答案。在社会遇到的烦心事,看此书,也会变得豁达。
      世事纷扰,读一本解世之书确实是件很美好的事。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来自: 豆瓣
作者: 長樂之$    时间: 2012-10-22 14:50
  我偷看了躲在书后面的那个老头子。
  洪应明。
  古代老夫子的清高,冷傲,
  希望自己圆滑起来,却始终圆滑不下去,有时候会被人识破,
  有点孤愤,飘在世外,自得其乐,
  混得不坏,但也不好,
  没有坏心眼,但绝对明哲保身。
  
  没有查过,他是不是这样子。
  --------
  但是,这却是一位几百年前的长辈,看淡世间之后的认真教诲,
  叫人嬉笑不得,只好低下头来,低眉顺眼做乖巧状,唯唯称诺。
  条条俱是叫人清醒的轻巧小鞭子。适合放在口袋里,带在身边,有空翻上一翻,被抽上一抽。
  不经意间,暗香盈袖。
  --------
  惨遭洪老先生耳提面命的时候,
  是很久以前一次出差,独自在宾馆里,不敢看电视,
  整个房间装修太阴沉,有点害怕打开电视爬出来某位女士。。。也不敢出去,因为那是陌生的地方。
  手上只带了一本书,就是《菜根谭》
  于是翻出来,一页页看下去,手边是一杯即冲即泡的奶茶。
  一书,一茶,窗外风呼啸,室内沉静温暖。
  然后,就什么都不怕了,莫名其妙地被充满了勇气,安心安然地睡过去。
  --------
  关于书,
  唯觉得这个世间很冷。
  心不是冷的,但绝对不热。
  
  但纵使书里有人间浸润的寒凉,《菜根谭》终究给了我很多温暖,是那种记忆下的温暖,也是千古之下,人心里始终会存在的一抹暗香。
  
  人生。禅意。

来自: 豆瓣
作者: dingle$    时间: 2012-10-22 14:50
  每篇都由一句话组成,并且是自己日积月累下来的。要是现代人,一定会学到博客里。就像twitter一样,发一个短信就发表一篇博客。

来自: 豆瓣
作者: 呵呵哈$    时间: 2012-10-22 14:50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学记》
  
  
  读《菜根谭》源于一句最好的“广告”:“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为”,第一遍就是在图书馆里一口气囫囵吞枣地读完的,虽然觉得里面的道理说得很好,却没有太多的领会。
  
  大三的时候,隔壁宿舍的一个朋友也在读《菜根谭》,于是我们又多了一个话题。橘黄的灯下两人一边看插画本的《菜根谭》一边漫天漫地地胡侃,每天也就是几页,每页都是短短的几句话,在细细品读中才发现书里能够咀嚼的东西太多了,每句话都是那么真知灼见,就像两个人品着一壶清香淡雅的好茶,必须慢慢品,才能在舌上回味苦甘。
  
  在一个电玩发达、人心浮躁的年代,那样的日子好像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感觉很不真实,也一去不复返。只是这本《菜根谭》却可以放在枕边,随心想起的时候读上一两句,相伴一生。

来自: 豆瓣
作者: 骰子$    时间: 2012-10-22 14:50
  第一次读菜根谭是在高中,是同桌的女孩子的。我不知道彼时的她读这本书时有何感受,不过她的确在我如痴如醉的诵读汪国真诗歌时,郑重的告诉我,汪的诗歌多俗啊。那时我高二,我在读汪国真,我的同桌在读菜根谭。上大学时,我买了本菜根谭送给一个网友,后来那个网友也失去了消息。可我还在一遍遍的读菜根谭。
  我曾在天涯发过一个帖子讨论此书,我说菜根谭是儒家思想的结晶。有人跟帖反对说菜根谭里的思想更多的是释道,我不以为然。后来,第n次重读菜根时,那位老兄的话突然从脑海里蹦出来,想想,他说的是对的。
  偶尔我还会读阵菜根谭,不思考,只是默默的诵读。
  我那位同桌据说在日本,她还读菜根谭吗?

来自: 豆瓣
作者: 葛灿辉    时间: 2013-8-1 15:13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欲路上事,莫图一时之便而染指,一染指便坠千仞渊
  理路上事,莫因一时之难而却步,一却步便隔万重山
  做人要存一点素心,交友须带三分侠气。
  一就是理,不变者理,万变者事。
  菜根要旨我以为 净心, 识趣。
  不揭他人之短,不探他人之秘,不思他人之旧过,则可以此养德疏害。
作者: 夏的温    时间: 2013-8-3 09:26
  刚考过一门虐了自己很久了课,结果不太尽如人意,回到寝室发现大家的脸色都很沉重。默默相互对视一眼,决定不再提过去了的伤心事,不如转移一下话题。刚好某手边是这边最近在翻的《菜根谭》,想起里面各种治愈的段子,居然就又很低笑点(…)地笑了出来。寝室姑娘很莫名其妙的看着我,某就说啊,其实这本书挺适合现在看了,它说人顺心太久了反而不好,不如遭遇一下挫折,这样才保持平常心;与其追悔过去的过失,不如预防未来可能犯的错误;太执着于结果而忽略过程,才是最得不偿失的。这些看似被说多然后产生人体免疫的话,还真是透着一股至真味儿,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合适的时机出现,治愈了某。。
  
  我只摘抄一些中庸思想特别明显的段子。。辩证意味也很浓。。
  【二十九】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三十二】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露;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六十一】
  学者有兢兢业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万物。
  
  【八十一】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八十二】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一五零】
  作人无点真肯念头,变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头人,处处有碍。
  
  【一五三】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一六二】
  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
  
  【一六九】
  能脱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为奇而为异;不合污便是清,绝俗求清者,不为清而为激。
  
  【一七八】
  标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榜道学者,常因道学招尤。故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浑然和气,才是居身之珍。
  
  【二零一】
  俭, 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也有一些段子让人颇费解。。比如洪应明一边说入世不如出世,一边又说出世的人找机会要入世啊诸如此类的。一边说当官不好,一边又说要努力取得功名神马的。。当了高官还要知道及时就退,省得跳入深渊什么的。。说到这,倒是想起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里明明白白写的那些就是愿意建功立业,取得功名,但仍旧有所坚持的人,那也是一种明白的活法啊。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www.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