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林丹自传 - 直到世界尽头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书虫百变    时间: 2012-8-27 09:48
标题: 林丹自传 - 直到世界尽头 - 书评
  “不是你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随便便输掉的。”
  我要告诉你们:千万不要忘了,我只是个普通的小伙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是可以做到让别人刮目相看的。
  内容简介:
  世界羽毛球比赛排名第一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32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追梦者$    时间: 2012-8-27 10:22
          林丹出书了,《直到世界尽头》,豆瓣读书的新书速递有推荐。但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看李娜的《独自上场》。
          林丹在他那个领域确实很牛逼,但我总是觉得这样的牛逼好像挺没劲。刚开始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后来我想了一下,问题出在他所从事的那项运动上或者说我对他所从事的那项运动的认识上。我所喜欢的体育运动都是上场大家真刀真枪干的,拼的是大家的速度与力量。就是说我本有的速度与力量可以在场上尽情地发挥出来,而不会因为规则和运动中所用到的器械而有过多的减损。按我的理解:羽毛球就是这种自身速度与力量会因为运动器械而过多减损的运动。羽毛球运动就好像一张题目非常简单但数量特别多的卷子,两个比赛选手就像两个考试的学生,比着谁先做完并且错的更少。因此,赢是赢了,但没太大的劲,不露脸。至于说比赛中像个发怒的狮子一样大吼大叫以“震慑”对手,更没劲。真正的雄狮就是站在那里整理毛发也可以让对手汗毛倒竖。
         因此,林丹和邓亚萍之类我都不感冒。因为他们的赢,有相当部分是建立在以大吼大叫得来的所谓的“气势”之上,这没意思;并且他们老赢,更以指数爆炸的方式加剧了这种没意思。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恐怖的没意思了:没完没了的没意思。
  

来自: 豆瓣
作者: 吾之道$    时间: 2012-8-27 10:22
  书到手里之前,很期待,特别期待。期待看看超级丹最巅峰时刻与最失落时刻的内心,我想着,既然要出本自传,无论如何也该沉淀沉淀吧!
  
  开篇自序,写的很好。可读通读之后,便看得出来自序"润色"的太严重的。我并不是刻薄的要所有的作家都有小崔这样的口才,我理解运动员就是运动员。可是这本书读下来,真的很生气,很难受。
  
  字里行间完全都是对冠军的追求,是只注重结果而不是注重结果。冠军真的就这么重要吗?也许是我太幼稚,我想看见的是一个喜欢羽毛球的运动员诚心的讲他跟羽毛球的故事。而不是一个冠军机器讲他跟冠军之间的故事。何况没有故事,无非一个奖,在意,下一个奖杯更在意。
  
  在中国,又没能指望有媒体能跟随采访,然后好好写一本他的故事。
  
  与一生相比,过去的岁月只能算是匆匆片刻,我也不过是在羽毛球领域里做成了一些事情。现在,让我只做林丹,做回自己。那个从福建龙岩的小县城走出来的小伙子,他平凡如你,正在书写未来。他这么说!
  
  我反感这本书,并不是反感林丹。林丹很棒,也说的很好。可是我特别不喜欢运动员如此急功近利,我真心希望看见我们的运动员能热爱运动,超过热爱奖杯。
  
  我期待李娜能好好写他的故事。
  
  我希望喜欢林丹的朋友,别看这本书。
  我没办法忘记林丹书里那句,队友是朋友也是死敌,死敌这个词太让人不欢喜了。

来自: 豆瓣
作者: 激情与$    时间: 2012-8-27 10:22
          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点是一样的: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做好,不惜付出任何的努力。李宗伟是这样的,林丹也一样,他的身体指标测试——疲劳指数一直都和成绩一样名列前矛。
  
          林丹在书上说,真正让他领悟奥林匹克精神的是谢杏芳——谢杏芳苦战3局,18:21惜败张宁,林丹打电话给阿芳说:如果明天我打得像你一样好,第二我也很高兴。就是领悟了奥林匹克精神,我们才看到11年的世界赛,12年的奥运会,他和李宗伟一起为所有人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史诗般的比赛,让我们领略了奥林匹克精神。

来自: 豆瓣
作者: 弋$    时间: 2012-8-27 10:22
  《直到世界尽头》,作者林丹
  看过一些关于超级丹的访谈,所以许多文字似乎早就知道,
  书中附有不少插图,看着倒是非常满足,窥视了体育历史人物的成长岁月,同为80后,感知感更强烈一些…
  欣赏林丹的羽毛球精神,对卓越的追求,对爱情的捍卫,对中国羽毛球事业的支持。
  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困难面前,“那又怎么样”的人生积极态度,直面困难的作风…
  

来自: 豆瓣
作者: bluegr$    时间: 2012-8-27 10:22
  高中一次和哥哥在家门口打羽毛球,我说,林丹打球怎么老装酷啊,明明接到球了还要扑倒在地。读了书才知道,原来那个“飞起来”的动作还有个名字——鱼跃龙门。是为了抢球救球无意间练成的小伎俩,本来只是孩子式的淘气,一次赛场上用到反成了众人皆捧的标志性动作。不过林丹解释,意思是“鱼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说明判断不准。
  这次奥运会正好和暑期课赶到一起,也只能晚上回来看几眼。林李决赛那天,我在地铁站台的电视看到的预告,8点开始,当时已经8点多了。地铁上看网上实况报道比分,抱怨地铁不能看比赛。回到家,比赛刚刚结束,林丹赢了。姐姐正打来电话,我接过来,述说她看比赛时的揪心。又说,最后林丹赢的时候狂喜的对面是李宗伟蹲在场地难以掩饰的伤心,当时她就哭了。我听着,不知道说什么。书中林丹在谈及鲍春来时,用一句话来解释赛场上的这些输赢胜负,“这就是竞技体育”。
  但由于此界奥运的“独特”,我还是为错过一场精彩的比赛而遗憾。虽然当晚下决心要补看,但知道了结果再去看的比赛,总是不痛快。没看也就没看了,运动场上有遗憾的,电视前有遗憾的,遗憾让我们成长呢吧。
  看过多次奥运比赛,这次显得独特至极。丁宁的判罚,王浩的三届亚军蝉联,再加上林李之战(书的末尾写着李也有战胜林的记录),输赢胜负之间,让自己开始思考什么才是伟大的运动员。
  看了这本传记,通过一个运动员的真诚文字,了解了一个不断创造历史纪录的运动员的成长故事。但关于伟大的运动员的疑问还是没有清晰的答案。没人能否定林丹的战绩,也没人会质疑那些金牌获得者,但伟大的运动员的评定中成绩会占多少?看过一期柴静的奥运节目,那期节目给我的冲击不小,那些运动员的精神也曾激励过我。记得其中一个伊拉克田径女运动员,她说曾在训练场上与子弹擦身而过,惊吓之中当场晕倒。为了忘掉恐惧,她只能再回到场上投入训练。奥运赛场上她甚至没有一身专业的运动衣,但她坚持完成比赛,这是她的梦。节目里有她穿过终点的镜头,大概倒数三四名,但比赛直播时她跑过的地方一定会是个被遗忘的角落。
  伟大存在在哪里呢?也许是众人向往的金牌领奖台上,也许是不被人注意的冷清角落。但真正的伟大是否与成绩无关,更是一种精神的闪耀,在你的能力所及之处挑战自我达到自我的巅峰。也许无人注视,但心中掌声响起的那一刻,全世界安静,你也为之屏息。
  

来自: 豆瓣
作者: 郭泳欣$    时间: 2012-8-27 10:22
       超级丹不易当,从林一轮到超级丹,少一点心理承受力都不行,佩服林丹,顶着这么多压力熬过来了。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林丹是这么顽皮的,明白为什么林丹要在手臂上汶上十字架,原来在他艰苦的时候,他外婆每个星期都去体校看他。
     超级丹的成功不止他一个人在努力,背后还有一群陪他练球,指导他的人,汤仙虎教练是用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教法教林丹的。
     超级丹一开始的愿望是要当世界冠军,在08年,他做到了;随着年岁的增长,林丹的愿望增加了一个,就是把羽毛球这项运动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热爱体育,他在2012年的英国某个颁奖仪式就说过,这样的林丹成熟了,真的成熟了。
     我以为文章会有更多关于李宗伟的东西,结果只在后面略略提及,反观陶菲克是用一个章节去写,陶菲克是看着林丹长大的,从他默默无闻到现在的扬名立万。盖德,林丹,陶菲克,李宗伟都是四大天王,羽坛的四大天王。都是我们应该尊重的人。
     因为林丹我才接触羽毛球,才开始明白什么叫羽毛球。还得谢谢他。
     伦敦奥运会的那一场羽毛球决赛,真的非常精彩。
     期待李宗伟的自传.

来自: 豆瓣
作者: Lucida$    时间: 2012-8-27 10:22
        我只知道我一直将刘德华摆在偶像的位置,未曾会想过有一天会有一个叫林丹的人可以和刘德华在我心里处于平等位置。其实也不矛盾,一个娱乐圈,一个体坛,一个代表着勤奋,一个代表着运动,这两者都是我欣赏的并且努力在做的。
  
      不记得何时记住林丹这个名字,但我依旧清晰地记得08年奥运会的时候,那场和李宗伟的对决让我狂热,林丹胜利后的激动和喜悦,他兴奋的扔掉了鞋子。大学时期,体育课,我选修的也正是羽毛球,而且我喜欢这项运动,我喜欢运动时大汗淋漓的感觉。这也让我更加关注林丹。
  
      伦敦奥运会,我看着林丹一场场晋级,看他和陶菲克的高手过招,看他和佐佐木翔的那场苦战,以及和李宗伟那场期待的巅峰对决,看到的更多的他如何取胜,如何克制自己的浮躁,如何的稳健。在读《直到世界尽头》之前,我几度认为他的超级丹称号是理所当然,可我并不知道,甚至差点忽略了每个人都是从蹒跚不稳开始健步如飞的。
  
      读完之后,原来他也有“林一轮”的蹒跚不稳,也有多次拿第一,却在雅典奥运会上第一轮就淘汰的经历,以及各种赛事中的起起伏伏,可是后来在不断成长,在和汤仙虎教练的配合默契下,他开始稳步前进,开始健步如飞,开始称霸羽坛。这些经历让我在为他战胜李宗伟欢呼时,多了一些底气和坚定,而不是盲目崇拜,当然,李宗伟也是一位高手,只是比赛总有胜负,或许他的命格里面欠缺一些东西。
  
      林丹有一种韧劲和霸气在心底,这促使着一种决心和动力。也由此开始了他的爱情保卫战。林丹对爱情的态度让人感动,一份责任感让他担起了以成绩保护爱情的重任。所以他和谢杏芳爱情最终步入婚姻殿堂。
  
      今天的成就已经让林丹可以很淡然的面对很多事情,很淡然面对每一场比赛。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人的传记,一个体育运动员的传记,这本书写得确实还不错!里面也确实提出很多正面的思想。
  
      一个人应该有所敬畏,这样不至于太浮夸。
  
      高手对决,英雄惜英雄,盖德、陶菲克、李宗伟和他自己……有些精神会一直传承下去!
  

来自: 豆瓣
作者: 半途而$    时间: 2012-8-27 10:22
  大逆转的时候,我的心也要跳出来了。
  很好的一本自传,很真实的记录,林丹从低谷走出,从逆境中调整心态,写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包括教练队友妻子的感情等,很励志,也很深刻。
  "谁都希望能好上加好,但上天不可能一直眷顾着你."

来自: 豆瓣
作者: 司马白$    时间: 2012-8-27 10:22
  李娜才刚出了《独自上场》
  林丹又出《直到世界尽头》
  难道体育明星里面也有不少文艺范儿
  歌星出书
  电影明星出书
  体育明星出书
  脱星出书
  就差天上的星星不出书了
  有一个现身说法的励志真人版……
  

来自: 豆瓣
作者: 夕落$    时间: 2012-8-27 10:22
  没想到他出书了。只是觉得他在打球时很沉稳,心态很好,对待对手特别是李宗伟那是……朋友。能把对手做朋友,不简单,虽然说着简单,但没几个人能做到的,特别是在这么大的荣誉之上的!http://www.qxwx.cn

来自: 豆瓣
作者: 牛叉$    时间: 2012-8-27 10:22
           相信大家都记得5号的比赛吧。这个男人,让我们揪心了一个多小时,在这一个多小时里,我们怎么能不爱他。我们为他紧张,为他着急,怕他失误,怕他心急,怕他压力太大。每一个球都让我们揪心。可是他就是那么的给力,在这场较量中笑到了最后。从04年的林一轮,到08年的夺冠,再到12年的卫冕,他一次一次书写了属于他的传奇。
       此书便是林丹这些年运动生涯的一个真实写照,林丹在努力,一直在努力,直到世界尽头。他也将用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体育的真谛,知道他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与汗水。
       

来自: 豆瓣
作者: 嘉祁师    时间: 2013-7-23 09:32
       如果说李宗伟的自传平铺直叙,家长里短。林丹的自传就更中国化——把情感和真意隐藏在了文章,观点,逻辑之中,一时间让你看不太明白。
       他的思考和语言,个人感觉对于一个运动员而言,相当厉害了。字里行间个人风格明显。看得出“这本书是由林丹口述,他的一个朋友记录,然后由林丹自己亲自多次修改而成。他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在这本书上,从整体结构安排、大纲,都是他亲自拟订。”这话所言不虚。
      可是正是因此,全书处处看出修的痕迹,几乎找不到一处有争议的话。所有的愤懑之后,必然是一系列的“我可以理解”。 但是这样在行文上就有了一个很大的缺点。读者看起来就很费力了,我就感觉,多了很多并不必要的信息量。
      我认为自传之类的文字,是不可能避免主观的,因此挑剔并避免主观的观点其实是不太应该做的事情,直接表达出当时的想法就好。在后边在加上很多维护形象维护整体维护他人的客套话,读起来就很不连贯,不带入。
      当然,在复杂的国度,你那样做就太傻了,会得罪人的。才刚刚三十出头的林丹也要接着混的。
      直观而言,我觉得林丹的个性很有有趣,外向但是孤傲,姿态上维护所有人的面子但是内心从不妥协。(很想不要脸的说跟我很像……)
      感觉属于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口服心不服的那种人。
      他真正尊敬前辈教练的恐怕只有汤仙虎,而汤确实当之无愧,球员时代的无冕之王,教练时代的传奇,更重要的是,达到过世界顶端汤仙虎,才有这个器量,去容纳林丹的傲气,去理解林丹与众不同想法。
      而他最欣赏甚至佩服的球员,无疑是陶菲克。
      相比之下,他用“这就是命”来表述吉新鹏的奥运冠军,看得出内心深处是不屑的。而鲍春来得到的是林丹胜利之后的同情,但是林丹自己恐怕也只有无奈,他心理很清楚自己确实压了鲍春来这么多年的事实,金牌只有一块,国家队,也只能有一个男单一哥,竞技体育残酷之处,就在于不可能拱手相让。而陈金之类的更是几乎未提。
      但是但描写陶菲克的时候,就全然不同了,对于曾经必然要跨越过的坎,从不了解,到被压制以后的佩服,对其强大自信的折服,曾经林丹还有一段时间模仿过陶菲克想走冷静的路子,虽然失败了,但是可见陶对他的影响之深。
      林丹眼中的陶菲克是自信而强大的,尤其是林丹崛起为世界第一的04,05,06年,正值陶菲克巅峰之时,压着你的势头,拿下大满贯,并且惺惺相惜。看得出林丹始终把他看成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一流前辈。尽管最后超越了他,但是结果反倒是拉近了两人的距离。更加惺惺相惜。
作者: 雨而需    时间: 2013-7-23 10:10
      运动员的人生有别于我们普通人,林丹是幸运的,在冲刺冠军的那段路,他屡屡能够战胜自己,获得成功。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像陶菲克、李宗伟这样的伟大对手,成全了林丹,成全了所有的观众们热衷于羽毛球的心。
     林丹跟谢杏芳的爱情好浪漫,金童玉女一路走来,真乃羡煞旁人。
作者: 龙章凤    时间: 2013-8-1 06:00
  应该是09年苏杯还是汤杯,学校简陋的球场,有化工的学长在打球,上午见过一次,又见到觉得奇怪。说是刚看完比赛转播来练手。
  
  我印象最深的一位是福建人,现在应该在中科院读研。
  
  因为年轻,因为热爱,所以热血沸腾。
  
  平实到没有什么波澜的成长经历,专业运动员的生活可能就是这样,除了休息就是训练。
  转战世界各大赛事的编年史。
  写到这里不想写了,虽然林丹名气大但更喜欢小鲍怎么办……
  
  书看一遍就够了,想提高技能的戳这个——PPS视频:羽毛球专家把脉-01 http://t.cn/hgmlRw
  (不保证链接有效,可以按名字自搜)
  最后奉上微博笑谈一则\(^o^)/~
  
  @打败CPI的小肥爪
  刚才搜索“国家队 羽毛球”发现好多帖子都是在问“我15岁了,怎么才能进羽毛球国家队”我18岁了,现在开始学羽毛球还有希望拿世界冠军么“”看得我感受到青春逼人是血气上涌忍不住发帖“我今年31岁,现在开始练羽毛球还有希望拿世界冠军么”“我31岁了,现在开始练降龙十八掌还有希望打得过乔峰么”
作者: 无情    时间: 2013-8-1 10:23
         之前对于林丹的关注并不多于其他体育明星,世界体坛上有许多明星都可以在各自的领域达到“超级”。
      就连2012伦敦奥运会男单决赛,我也是从最后一盘的倒数第二个球开始看的。然后就是赛点,最后李宗伟的失误,林丹跪地狂吼,脱掉赛服跑遍全场,向全场观众敬出了笔直的军礼。
      一瞬间,感觉电视中的这个男人实在是帅得有些过分了,满身霸气,一脸坚毅和幸福,这真是一个上天的宠儿啊,这就是自己的第一感觉。
      就是在看了那个画面之后,开始喜欢上了这个男人,并时常想要模仿和学习他身上的一些气质和性格。锋利,张扬,霸气,坚毅,没有哪个男人能够面对这些特质而不心向往之。
      之后看了关于他的一些资料,如关于他追求谢庆芳的光辉历史,如他平时训练时的一些魔鬼细节,觉得这些对于每一个男孩来说都有很励志的影响。
      再加上他的夺冠前后另一个万众瞩目的人物--刘翔的第一栏摔倒,两相对比,一种天之骄子的感觉油然而生。毕竟,并不是每一个运动员都能走上巅峰,能每每在最关键时刻都不让人失望的运动员更是少之又少,这其中有着很多因素,伤病,状态,心态。。。有些运动员自身可以掌控,有些则只能等待和接受。
      所以,当这个男人又一次站在最高处向人们致敬的时候,他的运动生涯应该说已经非常完美了。
      《直到世界尽头》这本书主要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林丹的一些成长经历和感想,我不知这些文字是否为林丹亲笔还是经人润色,因为书中的文字流畅深刻,并不像是一个文化课不占主体的人的文字。但无论如何书中表达的观点和精神一定是林丹所要向我们倾诉的。
     
      书中林丹对于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之间的一些思考让我很受启发。他说一项运动真正的成功应该体现在为全世界的人所接受并喜爱,而不是仅仅有多少运动员和国际赛事,身为运动员他也感受到了自己身上夺冠之外的使命感,那就是要将羽毛球这项运动真正发扬,成为一项向足球和篮球那样伟大的运动。
      还有一些他对于生活、爱情等等的看法也非常值得一读。因为这是一个从很小开始就进入队伍训练,并一直坚持高强度训练的职业运动员,经历的不同使得他对于很多事物的看法一定有我们这些平常成长路线的人看不到的地方,而少年成名,挫折和荣誉并行的职业生涯也必定锻造他非比寻常的内心世界,倾听这样一个人的内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一位体育明星给世界,给他人带来的影响可能远远超过他自己的想象。他们在比赛中,在训练中所表现出的坚毅,顽强等等那些人类最美好的品质,都在影响着关注着他们的人。科比绝对想不到在世界各地的角落,每个清晨都会有那些床边墙上贴着海报的孩子,在睡意朦胧中忽然冒出一个想法:“科比每天天亮之前开始练球,我也要变成一个像他那样的人。”然后一咬牙爬出被窝,开始英语早读。。。
      同样,读一读这本书,你会觉得,一个男人,努力成为Super  Dan,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作者: Carol    时间: 2013-8-1 20:20
  这是一本好的自传,因为他写得真诚。
  
  买这本书的时间想必也所有人一样,买这本书的理由想必更是出如一处:奥运后的观众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这位“超级丹”。庆幸的是,林丹像往常一样,没有让他的粉丝失望。他用自己的话,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最内心的故事写了出来,让大家看到原来在那么多个金牌背后有着多么多的失败、努力、还有心酸。
  
  我在凌晨两点翻开这本书,然而直到两个小时后的黎明我都无法把书放下。看着他坎坷的早期羽毛球生涯,以及他更加触动人心的坚持与努力, 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想着作为羽毛球运动员的自己该如何训练及提高。当然书里不仅提到他的童年,羽毛球生涯,更专门详细写了他与谢杏芳的恋爱故事,十分甜美。
  
  最后,这本书告诉我们,运动员们不是都适合当作家的,超级丹的文笔还是可以练练。
作者: 马小号    时间: 2013-8-2 16:03
  截止看完《part3 有多少四年可以重来:终成全满贯》,我还在想,这励志吗?
  在我看来,林丹固然取得了很多世人瞩目的成绩,但他自负、自我、幼稚、冲动。
  然后我接着看下去,《谢谢你的爱》,林丹不喜欢洗碗的念叨让我笑出声,在众多以“我”为主语的句子中,这一句让林丹最可爱,于是对他的印象,第一次出现褒义词“可爱”。
  接着《赛场之外的精彩》,我觉得我才看懂一个真正的林丹。只有站在他那个高度,才可以不再紧盯着冠军,而是“让羽毛球成为世界性的体育项目”,而他这么想,也这么做了。这样的林丹,让我觉得散发着梦想的光芒。回头再想想,正是由于他的自负、幼稚、冲动,才给他带来更多的目光,让他有人恨,却得到更多的爱。这些给林丹的爱,引导一些人始终向上、向前。
  所以说,林丹是励志的,他的励志在于他的缺点和拼搏,在于他以一颗“大爱”的心向世人介绍羽毛球,在于他的“走出去”。
作者: J.W    时间: 2013-8-4 17:35
       买这本书的时候是刚看完林丹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取得冠军后买的。这一场比赛看得我惊心动魄,真心的为林丹捏了一把汗。李宗伟一直穷追猛打,比分拉得很近,幸好林丹最后还是赢了。
     这本书都是以林丹自述的方式描写,我们平时看到的是赛场上球技精湛的林丹,但是自传里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林丹。
     自传中林丹多次说到自己要发扬羽毛球事业,他希望人们不是单纯地关心一个选手得了多少个冠军,得了多少奖励。就好像他说得人们好像只关心谁谁谁拿了奥运冠军,只要拿了奥运冠军就是为国增光。但是大家可能就不知道有些运动员其实已经为国家增光了很多次,拿了很多世界冠军,只不过没拿奥运冠军而已。就好像2004年雅典奥运会,林丹意外地在男单第一轮就出局了,很多舆论就冲着他去。其实他压力很大,他在这场奥运会前已经为国家拿了很多世界冠军了,只是没拿奥运冠军而已。
     我觉得林丹不是只为了拿奖的功利性的运动员,而是一个真正热爱羽毛球这项运动的人,他是真正想把羽毛球运动推广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热爱羽毛球运动。现在这个时代,这样的运动员应该不多了,更何况是林丹这种在该项目已经是领军人物的运动员呢?
     传记中很多话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这句“千万不要忘了,我也是一个普通的小伙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是可以做到让别人刮目相看的。我们都很平凡,但是我们可以做成一些不平凡的事。”
     是的,很多事情真的要我们努力和坚持才能完成!
     加油林丹,you are the best!
作者: 烧饼杨    时间: 2013-8-5 05:14
  我有一本签售版的,10月14林丹生日那天签售的,购于广州北京路新华书店,要的联系 qq542295947  只有一本 先到先得                                                                                                                                                                                                                                                                                       
作者: 王惟一    时间: 2013-8-5 15:01
  跟着报纸看的连载。和很多人物传记对比起来,还是自己亲自来写的最能让读者产生共鸣。这就是林丹这本书的第一个优势,而第二个优势就是他是一个运动员,我们通过故事实实在在的看得到他的努力和付出,第三个优势是在于林丹自己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亦正亦谐。
作者: Frank    时间: 2013-8-6 01:25
  首先,我是羽毛球球迷关注林丹有近9年了。04年-12年,得得确确我看着他发生了蜕变。04年的年少轻狂、08年的世界之巅直到12年的高处不胜寒。林丹是个性球员,他的职业生涯很像金庸小说里的令狐冲。哈哈,我不太喜欢李永波。
  这本书嘛,比我想象的要好了。的确是一本3小时可以看完的书,但你不要指望现在林丹能像何炳棣那样写出《读史阅世60年》。
  最精彩的部分我觉得是写他和谢杏芳的那一段,挺让人感动的。
  谈到对体质的批判只是点到为止。
  令我敬佩的部分是“不是你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随便便输掉的”和优秀的运动员会克服场地、观众和伤病等等不利因素最终赢下来。
作者: 小小萍    时间: 2013-8-7 21:27
         一个运动员的成长,确实国家付出不少,但运动员自己的付出更加惊人,体校千千万万的孩子,又有几个可以成为世界冠军啊?
      林丹在赛场的霸气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如果不是有实力有成绩有坚持有忍耐,也不会有今天的超级丹。
      自己就是个没有毅力的人,无论什么事做恶心了,都能找到客观原因,但是自传里说,不是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便输掉比赛的,我想做到这一点就很不错了。
作者: 小雨红    时间: 2013-8-9 08:01
  作为一名运动员,能如此细致的记录十几年来的心路历程,个人觉得还是很不错的。文笔有的,有时候我会疑问,这是否真的完全是出自林丹之手而没有任何人帮他润色加工。
  人生不能无所敬畏,不管是普通凡人还是世界冠军,都应该脚踏实地。从成长角度来看,失败或许是好事,漫漫行路客,我们能做的就是一路不断的积累经验。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www.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