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突然十年便过去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大道说书    时间: 2013-5-25 00:39
标题: 突然十年便过去 - 书评
  本书是中文歌坛著名作词人周耀辉先生在中国内地出版的首部动情作品──《突然十年便过去》。此书不只是周耀辉先生个人的记录、怀念或感受,文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会丝丝连连地让人想起,在时间的流河里,你也曾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65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Shirle    时间: 2013-7-28 22:49
  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突然十年便过去」,也喜欢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麻布质地的封皮,字迹却给人一种黑兰墨水的尘封怀旧感!正如书中的一序"纸上染了蓝"!那种被墨水浸渍的感觉仿佛告诉我们时光在流逝,一切在变,一切未变
  
  看完这本书,心里还是会有隐隐的感动,难懂更易懂,我喜欢后记这段话——“这本不只是周耀辉个人的记录、怀念,或感受,文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会丝丝连连地让你想起,在时间的流河里,你亦曾碰过,爱过,怀念过的一些事一些人,他们的两三事。然后发现,突然过去了的,不止十年,幸而,你依然感动”。
  
  十年的时间,我们自己在变化,身边的人或事也在变化,珍惜过,拥有过,也失去过,但可能某个瞬间的感动依旧在......
作者: 羌宇    时间: 2013-7-30 00:09
  從媒體朋友這邊得知這本書
  完全被書名吸引而至
  
  實體的紗制封皮
  藍色壓紋扉頁
  非常散文的質感
  
  十年不是一個代名詞 而是青春
  
  回首
  還有熱情
  亦更懂人生規則
  實在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如作者
  庸人自擾般
  常常反思背後真相
  擦肩而過的人與隨風掠過的事
  後續的方向糾結會不會顛覆或落俗套
  
  這無非是對自己未來的一種極度不確定的找尋
  
  略悲觀卻更慾積極
  
  永遠不能知道下一刻
  改變或維持現狀
  現行時光如此唾手可及并急於被棄
  實在不應該
  
  謝謝周耀輝的文字
  以及林夕那些歌
  在我不能直前的人生段落里
  為前路鋪設一段淺淺的瀝青
作者: yoyoga    时间: 2013-8-31 13:27
  最开始是被装帧吸引的,麻布的封面很适合我这种向往森女风的家伙。加上我更喜欢男性作者的文字(当然也爱那些铿锵有力、逻辑缜密的女作家),尤其又有细细笔锋和绵密情感的那种。
  细读之下,这本书就是作者的自言自语,各种纠结,和女人、和男人,似乎对于我来说,过于细腻了,所以有些无语和无聊。
  但作者的文字还是不错的。
  
作者: PBOB    时间: 2013-8-31 13:55
  王菲在12年的6月9日结束了巡唱的最后一场。演唱会上唱的歌其中有十二首左右都是林夕写的词。所以,提到王菲,不能不想起林夕。就像提到周杰伦就捆绑式的记起方文山。但提到黄耀明,似乎很少人能想到周耀辉。
  
  若说林夕是因为高产取胜,黄伟文只好丑人多做怪的扮摩登、周耀辉只凭低调也能在词人排行榜占据第三,不得不说,此人也是把好手。《突然十年便过去》便让人认识到除填词之外的作者的柔软内心。
  
  时间往前倒推十年。那时候我们多数人还在学校。手机网络还没有完全普及。我们坐在教室里隔着万水千山纸条传情。下课羞涩递出去洋洋洒洒数页或开心或委屈的心事给异性。我们又坦诚又小心地吐露着隐密心情。只是一转眼,十年过去,剩下的,是某天台灯下,翻出当年褶皱的纸条和唏嘘不已怀念青春的心情。
  
  时至今日,岁月将少年的心磨砺成百毒不侵。收起多愁善感,摆起玲珑八面。事不关已万事万物都难再入得了心田。常觉得这日子过的枯燥乏味,却在起床之后继续外强中干。日子原本不是这样。只是,岁数越大,越难对外人吐露内心。只是还好,当年那些无意写下的成长困惑和细碎随想,都是标注成长岁月的一张小卡片。
  
  《突然十年便过去》就是这样的一本散文集子。有意或无意记下那年的那些事。不为别的,只是标注它们真的存在。不阐述高深真理,只记载人间琐事,信马由缰完全随心。
  
  对某些人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会太淡。从书装到行文完全是小清新那卦,要是以托物言志排比抒情来要求这本书,对不起,还是去看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吧。因为它只是日子的某个片断,随手记在一张纸片上,装进了屁股后面的牛仔裤兜里。忽然有一天,你无意翻出来,纸片上已经染上了时光的蓝。
作者: Illusi    时间: 2013-9-1 10:42
  1。益发领会,人世间若在身边找得一个人,能够无忌讳地跟他说出自己的所想所求,而他居然听进又记下,甚至替你实现了,那完全是一场福气。
  2. 刚刚明明是两个人的,现在却是一个人了,静静的,仿佛是一个陌生的国度,是那种重堕熟悉气氛之中的陌生,和恐惧。
  3. 和我一样,她还是记起这段傻傻的往事。只是,我们的确长大了,并且精明得一切都不愿记起。
  4. 我大概这一辈子都不会跟这个聪慧的女子说话了。这个聪慧的女子却跟我说过我平生以来最好、最深刻的对话。
  5. 也是瞬间的事,也就天渊之别,于是令人惋惜。
  6. 他是我认识之中最坦白的人,他迫使我想起了自身的虚伪和丑陋。
  7. 也许我们就像放在盒子中的杯垫,无缘无故放在某个地方,于是发出了一些声音,即使是轻轻的,轻轻的。
作者: kakawi    时间: 2013-9-4 01:54
  第一次认识词人周耀辉先生应该就是从《给自己的信》的这首歌的歌词,其实早应该早已认识,但是我把太多注意力只放在“两个伟文”上。不得不说又是一个截然不同风格的词人存在,少了一点夕爷的佛偈,少了一点wyman的辛辣,更多的一种标榜独立的感觉,是一种看透故事结局的感觉,是一种不拘一格的感觉,有时亦大胆新颖得像一只异形,不要怪我的形容。如果要说清楚周先生的词和书,容不得用那些美好的形容词,只能说这个人仿佛在述说一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只是别人的故事透过他的笔写出来。
  
  十年足以一个年代的变迁,足以我们由一个小孩成为一个大人,足以一无所有到小有所成,又或者得到甚多。其实十年里,你又会在脑海留下一些什么回忆了,你记得的是笑的多,还是哭的多?你回望十年,你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有没有一些事情,明明是你想忘了,却偏偏却特别清晰?其实人类真是一种很神奇的动物,每一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失败之类的事情,都会告诉自己要熬过去,然后选择忘记,但是往往最无法忘怀的事情就是这些使你哭,使你痛苦,使你害怕的事情。只有一次,感觉亦已刻骨铭心。我经常告诉自己:不要以为还记着这些不好的事情有多不好!至少我在受伤都过去了,我经历了一次,还会怕有第二次吗?就算第二次还是要哭,要闹,心里还是过不去,至少我可以打一些有把握的仗了。正如“突然十年便过去”的下一句一样“方知岁月冷漠似水”,十年光景根本是残酷的,但是心情的好与坏就由你的心境所选择,take easy!
  
  这本书是属于周先生的事,注意这是一些事,不是一些故事。没有什么一些大起大跌的故事,由浅入深。不得不说看着这本书,有一些小细节打动得我想流泪,却最峰回路转得笑出了声。看着这本书,我会在想周先生应该是一个观察入微的人,他总是在书中把一些事物看得很仔细,他总是在会面一个人的时候,想别人的快乐与不快乐,我会想这样的周先生仿佛都将别人看得太通透,而自己却在迷雾之中,究竟他快乐与否了?究竟一个文笔如此淡定的人能不能疯狂到一个不同的程度了?
  
  三个章节:记我-记她们-记他们
  
  最喜欢“记我”这个章节,把自己和家人融合在一个章节里。不断有一些非常细节并且很突然的文字击败我的心。如<萝卜糕>这一篇中最后周先生的母亲突然对他的姊姊说,要赶快向她学习烹调萝卜糕,不然周先生要如何是好?我不知道周先生的母亲究竟是笑着说这句话的,还是以一种心酸的心情说这句话的。如果一饼萝卜糕能代表一个家,一个母亲,哪有多好?懂得烹调周母亲的萝卜糕,那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有周先生的家了,其实根本心里清楚一饼萝卜糕根本不能代表家,但至少等周母亲百年归老后,亦有一样食物让子女回味得到母亲,至少也是幸福的。<不可哭回来>是《突然十年便过去》中,我最喜爱的一篇。这一篇让我有点儿百感交杂,当时看得时候,心突然就一紧,眼泪就涌出来了,想起很多朋友为了爱情的事情哭哭凄凄地去求一个人回到自己身边,想起自己小时候亦曾为得不到的而哭,亦是想用眼泪求回来,想起家人离开世界的时候,自己哭得撕心裂肺。看完,我才明白有些事物或者可以被哭回来了,但是更多的是哭不回来。一个不爱你的人,就算你哭一百天,就算你哭休克,不爱就是不爱,用眼泪根本无法改变这个性质。不过<不可哭回来>的结尾却我笑了出来,因为一句“条颈硬过鬼”
  
  最真实的“记她们”,一段段感情,有不懂的选择的时候,有回望过去的时候。如果说周先生是一个我欣赏的作词人,但从书中得出周先生在感情中的态度,那必须说这是我最讨厌最不可能选择的男士。一个对感情拖拖拉拉,质疑自己的男士对于我来说是很讨厌,但是我却欣赏周先生将自己这一些事情写进书中,我信同为词人的wyman绝对做不到,不是说wyman怕出丑,怕影响形象,只是周先生写得自己真得很真实,很人性,仿佛任何人亦可随时代人角色。有时候一个人好就好在没那么好,没那么完美,证实自己只是一个凡人,亦有七情六慾。或许正如周先生写的一句歌词“没有承受不了的纠缠,只有动魄惊心的喜欢”,若然陷入一段感情多理智的人亦拖拖拉拉,就算我很讨厌拖拖拉拉,当遇到自认为对的人的时候,就算是错的时候,亦会拖拖拉拉起来
  
  其实到了最后的“记他们”,是透过别人来真真正正的记自己。周先生在写他们的时候便顺带记下自己的待人接物,记下自己对别人的关心,记下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和猜测。其实周先生真的很有趣,在“记他们”这一part,写了很多没有关系的人,他的大舅父,他的几位朋友,甚至自己遇上迟到了30分钟的律师,连来自柬埔寨的中国人,同坐一架飞机的青年人.....通过这些人各自不同的情感观,或者价值观,又或者身上发生的事情,周先生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而将自己的感受毫不遮掩的写出来,有时候生命的意思就在于你敢不敢去想,敢不敢去写,若然值得就最好,若然不值得亦无办法解决。或许写着的这十年不止是周先生的十年,亦是别人的十年。或许没有这些人的十年,《给自己的信》亦无法写出,“很相信能成就大爱,很相信能炫耀自己,很贪心愿天天很多美好的派对........”
  
  其实我不信这本书写的事情是仅仅十年的,我想有可能是十一年,有可能是十二年,有可能是十五年。不过书名中最真实的是“突然”、“过去”,一眨眼光阴飞逝,不再是毛头小子,而过去的亦成事实,无法挽回。其实无论是突然多少年过去了,无论我们是瘦了还是肥了,积了一些不可能挥去的还是失去了一些不可重获的,但愿我们蓦然回首之时,亦能一起谈论当年懵懂无知的少男少女,然后淡然一笑相忘于江湖。
  
  容许我用一句别人写这本书的书评的话来做一个ending: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作者: 生命也    时间: 2013-9-4 16:57
     那些人、那些事,会丝丝连连地让人想起,在时间的流河里,你也曾碰过、爱过、怀念过的一些人、一些事。
     一辈子又有几个十年?我共鸣。
     想起韩寒那些事情,其实跟我们相比他是名人。引起我共鸣的也是他的经历和说白。
     突然十年便过去后,我会写出这样的文章吗?我的小学时代,我的记录只在大脑中逐渐消退,我的记录文字呢?
  
  
作者: 若言    时间: 2013-9-5 13:53
  这本书是一个男孩子送给我的,猜我应该会喜欢它。
  突然+年便遇去,是自己看不懂作者的字迹。
  
  关于装帧:
  
  是台版。
  
  书的封面有一幅小画,是一个男孩眺望窗外,因窗外碧绿,猜想是盛夏。应该有作者小时候的影子,看着觉得孤独。
  
  字的颜色是蓝黑。记得初中的时候,硬性要求笔的颜色为蓝、蓝黑和黑三种,蓝与黑最普遍,所以自己才用蓝黑。之前的自己喜欢蓝,到现在是黑。
  人大了,蓝黑是一段过渡的记忆。
  
  书面用亚麻布包裹,别致用心。
  于是触摸起来特别有感,粗糙,摩挲,蒙在画上,一种朦胧,与回忆相称。
  或是纱布,作者在单亲家庭长大,缺失父爱,是伤口。
  
  书背面是一个磁带播放器,音乐,而作者是个填词人。
  
  送书的男孩还告诉我,这本书有的书页需要自己一页一页用刀划开。
  我不懂这层用意,一种与读者的互动,一种参与的快乐?
  
  或,那些本不是作者想要讲出来告诉大家的,是需要用心拆开的回忆呢?
  
  自序一 胶花。文字
  作者把自己比作“一个还在穿胶花的孩子”,从他简练的文笔来看,他是一个拥有柔软心灵孩童般的男子。
  
  经历过穷苦,经历过疼痛,努力的成长。
  
  自序二 纸上染了蓝
  这篇自序简而言之即“谨以此书献给我此生最亲爱的人——我的母亲”,不过用了另一种表达方式。
  
  作者设想的小说场景是灰色的梦,从小的心理阴影。
  那样的父亲,的确令人愤恨。
  
  作者在序里面写他母亲全是用“妈”一个字,仿佛不是在写,而是与母亲的对话,说给母亲听。
  妈,轻声的呼唤着...
  
  发现这篇并不长的序竟花了作者四天时间,断断续续写的吧。累了,痛了,停下,休息会儿,再继续写。
  
  母亲,这个离奇的女子,是影响作者最深最大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书的上端染了蓝。
  
  关于内容:
  一个下午花了两三个小时翻完,看到后来,觉得困乏,以至于看一篇文章的时候,会不懂后面讲了什么而不得不回头再看,看完后,莫名长长嘘了一口气。
  
  觉得周这个 男子 吧,可厌又有可爱之处。
  
  编者后记解说的好!!!果然较会引起同性的共鸣~
作者: dolphi    时间: 2013-9-7 04:18
  总觉得自己还差了一份阅历。才能读懂故事里的那份心情。
  或者说。还是太年青。经历的不够多。
  
  没在书里找到周老师写词的那种感觉呢。
  昨天百度了周老师的作品。
  才发现有那么多。
  而且什么风格的都有。
  
  好像一直没怎么注意到。
  直到今年听梁静茹的《蔚蓝海岸》。
  
  『 海岸上总有一种旅途比终点浪漫。
    白云下总有一些美丽比岁月长。 』
  
  整个夏天。耳机里都是这首歌。
  从重庆。听到九寨。听到黄龙。听到日干乔。听到昆明。听到大理。听到洱海蓝蓝的天空下。
  
  却有种想要离开。
  去感受地中海带有咸味海风的远方的想法。
  
  最终还是想想而已。
  
  没想起十年前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那时还在背书包上学放学的单纯日子。
  恩。所以还是觉得自己太小了。
  
  往后面看看。
  再想想现在。像是觉得人生才正要开始一样。
  
  十年以后再来回味经过的这十年。
  才能有像周老师一般的感慨吧。
  
  但也发现时间流逝。快得荒唐了。
  去年。转眼就过去。发生的事情太多。也是一种充实。
  而那些故事还历历在目一般地清晰。
  恍然发现已经过去那么久了。
  
  甚至连今年。
  也说完就完地到底了。
  
  真是突然。
  
  这几年我常常说。
  我现在做的决定。都只是想让十年后的自己想起来。不会觉得有任何的遗憾。
  
  但愿吧。
  
  十年后的我想起来。
  也许真的会感激现在这个倔强的自己。
  
  也许呢。
作者: 殇雪、    时间: 2013-9-10 14:07
            朝朝暮暮之间
        暮然回首
        才发现
        我一个人在孤独的走着
     
  几年后 谁会记得那个单纯爱哭的女孩  
  现在的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虚伪
  人人都带上了虚伪的面具。。
作者: Tin    时间: 2013-9-12 03:47
  看到书名觉得好熟悉,依稀觉得是钟舒曼一首歌的歌词,百度了一下,给自己的信,突然十年便过去方知岁月冷漠似水。这首歌的作词人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周耀辉。
  虽然吃鸡蛋不应该去窥看生蛋的鸡,但是好奇心促使我再次百度,他的介绍也比较简单:周耀辉毕业于香港大学,主修英国语文及比较文学,曾于政府、亚洲艺术节、明报及商业电台工作。1992年移居荷兰,并任职于当地中文电台。
  我相信比较关注香港流行歌的人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不过看他写的书还是第一次。
  摘抄几段给大家分享下:
  决裂也许只是另一种的纠缠。
  
  害怕见到,甚至预见一切美好的事变得丑陋。我不知道我会否因为害怕变冷而宁愿从未热过。也许我从未试过真正的炙热,于是选择了不温不冷。
  
  我知道我必然会就这样在街上与她相逢。倘若我们有机会曾经认识,曾经彼此看重,曾经走的如此接近,以致互相伤害,终于分开。我知道我们必定也有一天相逢于狭路。
  
  假如两条路都是好的,那便不叫选择了。
  
  看书,其实都要看缘分的,这本书与我有缘,需要看的同学可以问我借。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www.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