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古拉格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书虫百变    时间: 2013-5-24 23:20
标题: 古拉格 - 书评
  在这部受到普遍称赞的权威性的《古拉格:一部历史》著作中,安妮阿普尔鲍姆第一次对古拉格——一个大批关押了成百上千万政治犯和刑事犯的集中营——进行了完全纪实性的描述,从它在俄国革命中的起源,到斯大林治下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90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高尔特    时间: 2013-7-25 08:37
  在我看来,“古拉格”代表着一种违背天理、国法、人情的畸形社会系统。这本书讲述前苏联古拉格,以其创建到灭亡为主线,搜集大量资料以及案例,通过当事人的故事以及作者的描述,完整地刻画出“古拉格”这个体系以及社会现象的面貌。所有有良知的人,在阅读完这部作品之后,都应该为人类的受难者默哀。同时,这一套畸形体系,在上世纪中国也同样存在。这样畸形的一种体系,它的形成以及存在究竟是有怎样的原因,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古拉格”因为索尔仁尼琴的著作《古拉格群岛》广为人知,这部描写人类苦难的历史著作,把一幅幅超出我们现实生活的苦难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究竟它的意义在哪里?我们一次次审视(公正、客观的)历史,是不是消费苦难?这样的系统下,并没有单一的受害者,所有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那为何这种系统能够创建,并且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古拉格的形成,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与布尔什维克党先天存在的暴力因子与意识形态有很大的关系。当以政治身份来判断一个人有没有罪时,实际上已经代表了一种暴力与非法:强迫意识形态的暴力,以及不尊重客观事实定罪。这在革命年代“暴力理论”盛行的社会背景下,是为很多人所接收和认同的。一个人可能因为他是“富农”或者“贵族”而遭到流放,这种判断是很主观以及随意的,因此,在这套体系下没有人是安全的(除了斯大林),所有人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受到倾轧而被捕。
  
  劳改营(苦役营)作为具备生产能力的囚禁体系,兼具惩罚与生产的功能。按照作者所述,在一定程度上,斯大林相信,通过劳改营这样的生产单位,能够生产出大量的工业品,创造出繁荣的社会经济,而这些囚犯是不需要支付大量人力成本的。另一方面,劳改营的惩罚功能,可以给斯大林提供政治清洗、打压对手的方便工具。这两个解释都能成立,具有高度权威的领袖,是这套系统能够建立的非常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权威领袖的意志,这样一种有违法制的体系建立,不可能不会面临一些质疑。
  
  为什么在众多劳改营中,劳改营看守都会有虐待囚犯的倾向?在法制体系下,看守对囚犯实施暴力行为是违法且被禁止的,因为看守以及囚犯的身份和行为是根据法律来判定和约束的,实际上无形中构成一种契约关系。但是,在古拉格这样一种系统下,由于囚犯实质上不是通过法律体系来判定的(虽然通常是由法院判刑),整个古拉格系统中看守、囚犯的关系是由政治身份来判定和约束的,所以只要是政治正确,即便虐待囚犯,甚至杀害囚犯,也是能够被接受的。“政治正确”必然需要通过“政治站位”来表达,而囚犯是“人民的敌人”,所以虐待囚犯是一种“政治正确”的行为。在囚犯群体中,刑事犯往往也可以借用政治身份优势,对政治犯实施暴力行为,从政治犯身上获取食物和利益。
  
  劳改营和集体农场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而且劳改营中也同时也存在自由身份的自由工人。他们像古拉格以外的工厂工人一样,可以在劳改营上班,领取工资,甚至能获得比外面更高的报酬。在这一点上,古拉格系统和集体农场是相似的。但是劳改营中的食物和生活用品是根据劳动完成等级来发放的,实际上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生活的需要。一个囚犯认真完成工作所能得到的食物远低于其劳动付出,所以囚犯的身体在劳改营中逐渐消耗,慢慢变成不健康的劳动力,他所能得到的食物将进一步减少,直至身体消耗殆尽而亡。拥有庞大群体的古拉格,如果组织良好,是能够自行运行并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的。但由于古拉格从设计之初就兼具惩罚和劳役的功能,因此不存在商品自由流通及按劳动支付收入的功能,一切均按政治目的和“表现”进行分配,而生产出的产品通过人民内务部流通出去,从这一点看,古拉格系统是榨取劳动力的“奴役”系统。
  
  食物稀缺、生活用品匮乏、居住条件恶劣、古拉格管理系统的惩罚、囚犯之间争斗,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一个人首要考虑的将是怎样活下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能够到医院“休养”,囚犯不惜通过吞玻璃、用钉子钉睾丸等手段自残,因为这样就能到医院接受治疗,那儿有“走路臀部一摇一晃的护士”,有面包和牛奶,有干净的衣服和舒适的床,住进医院是暂时逃离劳改营的一种度假方式。而为了这种短暂的“享受”,各种残忍的自残行为将被理解,因为在古拉格的痛苦远远超出了自残的痛苦呀!
  
  记住这些历史,不是为了消费苦难。我们可以在这些苦难中,一次次踩踏到人类痛苦的底线,进而变得更坚强,那么以后遇到困苦的时候,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承受的呢?再者,人类的苦难是想通的,苏联古拉格的苦难,在中国也上演过,如果多一个人了解这些人类的苦难史,那么人类再一次发生这种悲剧的可能性将减少一分。最后,追忆苦难不是为了批判历史,而是希望通过展现这些历史,唤起人类心中更多的爱。
  
  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写道:“谁掌握了现在,谁就掌握了过去,谁掌握了过去谁就掌握了未来。”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对历史还原真相,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古拉格系统,越来越多“政治犯”身份被还原,并且得到了“平反”,而正是这样公开公正地还原历史,加速了苏联社会的分裂。所以,客观地审视历史,才能构建良性的社会。
作者: 凤凰读    时间: 2013-7-28 10:29
  认识“古拉格”,认识苏联——读《古拉格,一部历史》
  文/闻一(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凤凰网读书频道《读药》周刊独家专稿,如无授权,请勿转载。
  
  对于苏联的“古拉格”历来就有争议,并且争议持续不断。而就其争议的性质来说,其严重性和不可调和性,较之有关苏联其它历史问题的争议,更为猛烈和更为神秘莫测。
  但有关“古拉格”的争议总括起来,基本上是两派。
  一派把它看成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专政的不可替代的工具和手段,“古拉格”是一种必然和必需。因此,“古拉格”对苏联的历史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作出了丰功伟绩。“古拉格”存在着问题,但一切都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体制的问题,都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古拉格”存在的问题是具体执行者的问题,是执行过程的问题。
  而另一派则认为“古拉格”问题的严重性,已经越出了具体的执行过程和具体执行人的范围。“古拉格”是苏联无产阶级专政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体。“古拉格”就是专政和制度本身,它充分体现了苏联无产阶级专政下残酷性和残暴性的存在,暴露出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中的非人道性质。
  概言之,这种水火不相容的判断和立场实际上只基于一点,那就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看法和评价,就是对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可程度。前者基于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准则,完全以肯定和赞颂这个国家和这种制度为前提,而把苏联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尤其是“黑暗面”都视为是不可避免的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而对此的一切指责和抨击更为他们所不允。一听到人们对“古拉格”的批评、指责,这些人就会鼓噪而起,甚至击节而讨伐之。
  后者基于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加之如斯大林这样的国家领导人具有浓厚的个人权势欲和进行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党内斗争的不可抗拒的愿望,而要把苏联历史进程中的一切问题,尤其是“黑暗面”公开化,从而来证明“古拉格”的非法性质,进而论证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非理论完全正确的性质。这些批评者认为“古拉格”是大事,应该予以揭露和批判,以为后社会主义运动者戒。
  尽管“古拉格”问题从它存在的伊始就有,但就苏联,也是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对苏联传统“古拉格”评价提出争议,表示公开的挑战,显然始于索尔仁尼琴的《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他后来的长篇《古拉格群岛》则是从更广阔的范围、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把苏联的“古拉格”无情地展现于世人的面前。索尔仁尼琴给世人带来了一个揭露“古拉格”实情的高潮。但是,索尔仁尼琴对“古拉格”的评述似乎只停留在了揭露和抨击的层次之上。新俄罗斯联邦出现后,随着形形色色的苏联档案的解密,不仅“古拉格”的内部生活,而且它的运作机制更深层次地为人们所了解。此外,那些“古拉格”前囚犯的回忆文章和回忆录逐渐问世,这些人以自身的惨痛经历,讲述了他们在“古拉格”中的非人劳动和生存境遇。所有这一切就为研究者深入探讨“古拉格”问题提供了新的、广阔的可能性。但是,这些回忆录,这些前“古拉格”囚犯的讲述似乎也还没有越出“亲身经历”的范围。在当今的俄罗斯,更多的学者仍是愿意这样做:苏联的社会主义是一回事,“古拉格”是另一回事。他们宁可选择不把苏联的社会主义和“古拉格”视为一体,一系列历史专著根本就回避了对“古拉格”的真实阐述。
  安妮·阿普尔鲍姆的《古拉格,一部历史》应该说是个超越,是个在“古拉格”问题研究上的超越。在事实上,这部书已经不是某个囚犯在讲述“古拉格”的非人经历,而是“古拉格”的囚犯群体在回忆当年不堪忍受的生活之苦。经过阿普尔鲍姆的系统化、条理化、深刻化,这种群体回忆就形成了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对“古拉格”的一种新认识。阿普尔鲍姆对“古拉格”的新认识是超越于同辈的,这些新认识就在于,第一,她把“古拉格”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联系在了一起,“古拉格”就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第二,她把“古拉格”与苏联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与斯大林的“工业化”联系在了一起,“古拉格”是斯大林工业化的必然产物;第三,她把“古拉格”与苏联这个国家的历史遗产联系在了一起,“古拉格”是这个国家历史遗产的产物;第四,她把“古拉格”与世界的历史进程,尤其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进程联系在了一起,“古拉格”是一种更为广阔范围内的非人化现象。
  阿普尔鲍姆对这些新现象的阐述贯穿了一根红线,那就是“古拉格”体制是苏联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古拉格”不仅是集中营、劳改营,更是处于当局绝对监视和控制下的庞大的经济实体。随着苏联历史的进程,这种实体由个别的“孤岛”发展成为体制上相连的“古拉格群岛”,从单个的、分散的个体进化成为统一的、有机的国防工业综合体、农工综合体。尽管这种经济实体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经济实体在其存在的漫长岁月中没有正常社会对劳动者的财力、物力,甚至生存必需条件的保证,维持这种实体存在和运转的就是强力、暴力,甚至死亡。
  在这本书中,阿普尔鲍姆有一个创新的结论,也即否决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传统看法:“古拉格”不仅仅是一种惩罚制度,而是与国家进程相联系的一种制度。换言之,“古拉格”创立伊始具有对“人民之敌”的残酷惩罚性质,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作为一种经济机制的需求就上升为第一位,而惩罚性质就融入了其中。这样一种进程和变化是与两个因素密切关联的,一个是苏联的无产阶级政权把一切不同政见者都打为“人民之敌”,坚持社会愈是向前发展,阶级斗争就愈会激烈的斗争观点,于是“人民之敌”的范围就愈益庞大,其数量就愈益增加。另一个是,随着斯大林工业化的蓬勃进展,发展的需求与国家人口少的矛盾愈益突出,于是围绕“人民之敌”而形成的类似于封建社会的“诛灭九族”的惩罚机制加紧运作。“古拉格”成了国家劳动力的极为重要的后备来源。关于这一点也就是阿普尔鲍姆在书中所说的“把敌人妖魔化”。
  苏联的历史事实早已表明,“古拉格”的发展和庞大,这种经济实体也就随着发展和庞大,苏联这个国家也就发展和庞大。可以说,“古拉格”的进程本身就是苏联历史进程本身,或者说是苏联历史的一种独特体现。所以,阿普尔鲍姆说:“古拉格:一部历史”。“古拉格”史“应该归入苏联史”,“就‘归入苏联史而言’,我指的是某种非常独特的东西:完全成形的古拉格体系并不是从海上冒出来的,而是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周围社会的普遍水平。如果劳改营龌龊肮脏,如果看守残忍蛮横,如果劳改队邋遢懒散,那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肮脏和懒散充斥于苏联生活的其他领域。如果劳改营里生活恐怖、残酷、令人无法忍受;如果劳改营里的死亡率居高不下——这不足为奇,那么,在某些时期,生活在苏联也是恐怖、残酷、令人无法忍受的,而且劳改营外面的死亡率像劳改营里面一样高。”
  但阿普尔鲍姆并不认为她的这部书就是苏联史本身。她写道:“它不是一部苏联史,也不是一部清洗史或者一般意义上的镇压史。它不是一部斯大林统治史,也不是他的政治局史或者他的秘密警察——我有意尝试尽量简化它那复杂的行政沿革——史。”从全书来看,她的这番话是准确的。所以,“古拉格”只是一部历史,而不是苏联史的全部。
  作为一个多年研究苏联史的人,我认为,《古拉格:一部历史》的价值也就在于它不是一部苏联史,而只是一部历史。这部历史典型地、特征地反映出了苏联无产阶级专政体制运作的全过程及其实质。阿普尔鲍姆写此书的实意大概是要告诉世人:仅仅从惩罚、镇压、清洗这些表面现象去看苏联,看这个大国兴衰灭亡是远远不够的。从我对“古拉格”的理解来看,要想全面、实质性地认识“古拉格”这种机制及其运作,至少要涉及和解决下述几个问题,一是,苏联的国家领导人为什么从执政伊始,从理论上就把无情镇压和消灭“人民之敌”视为巩固自己政权的最先决条件和保证?二是,从“契卡”到“古拉格”,在苏联总是先作为特别行动来加以实施,而随后很快就演变为一种常规行动,一种制度?三是,在苏联这样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利用“囚犯劳动力”为什么会成为天经地义的事?为什么会成为加以歌颂的事?四是,“古拉格”的形成和发展与苏联社会的法律缺失和权力无人监控密切相关,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导致“古拉格”盛行一时的法律缺失和权力的无人监控?五是,在苏联长时期把“古拉格”看成是改造“人民之敌”的最人道的方式和途径,社会主义的人道是不是就是“古拉格”这样的人道?
  关于这些问题,阿普尔鲍姆并没有在自己的书中作出阐述和结论。这在我看来,也正是这本书留给人们思索的地方。她没有把所有的问题写满,显然也不想写满,她留下来空间,留下了余地。当然,《古拉格:一部历史》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的,争议,甚至对抗会存在,但在我们这个时代,惟有争议,才能有真理;惟有对抗,才能使事实出污泥而不染。
  就这本书的写作方式和风格来讲,我个人很是欣赏。她欲写专著,但面对的是广大读者,因此行文中很少深奥难懂的“学术语言”;她欲把一个重大的问题重新展现于世人面前,但立意要把最核心的问题让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能理解,因此书中文采常显。也许,我个人的写作风格和阿普尔鲍姆很接近,因此我对此有所偏爱。
  
  书评作者介绍:
  闻一,1937年出生,籍贯江苏泰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研究专家。著有《苏联的过去和现在》、《布哈林传》、《走近俄罗斯》、《解体岁月》、《重返莫斯科》、《回眸苏联》、《俄罗斯深处》、《普京之谜》、《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等俄罗斯主题论著十余种。
  
  【《读药》专题】
  凤凰网读书频道《读药》周刊第100期【体制的恐怖力量——评《古拉格:一部历史》】
  专题地址:http://book.ifeng.com/shupingzhoukan/special/duyao99
作者: Emine    时间: 2013-7-29 11:16
      拿起这本书沉甸甸的。看着内容更是心沉沉的。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而开倒车的就那么几个。小时候,列宁,被冠以英雄式的领袖、无产革命先驱者。如今看了这本书,有了大不同的认识,和对现实生活一些见怪不怪的事感觉找到了些许缘由。
    书中第一章就描述道:“他(列宁)的一位革命战友回忆了他们就这个问题所进行的一次谈话,我对他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如果你夺取了政权,恐怕你在第二天就会动手绞死孟什维克。”他扫了我一眼回答道:“我们将在绞死最后一个社会革命党人之后绞死第一个孟什维克。”然后,他皱起眉毛笑一笑。”
    这段以及后面的描述,让我对先驱者们有了另一面的认识。并且感慨良多。
    对于“阶级敌人”,在苏联,其实连列宁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合乎其定义。而读到后面发现这四个字其实就是形容一切试图或潜在危威胁“革命”的人。被判定为这种人的就会被关押起来,进行残忍地虐待与劳改。并在广大民众前将这类人定义扣上“反革命”“人民的敌人”的帽子。在苏联,即使发出了一丝不同的声音,那也是被打压和扣帽子的。可以看出早在苏联时期就可以看出“和谐”的雏形。对于封建统治的沙皇,那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书中还提到通过攻击“资本主义恐怖”来掩饰**主义恐怖。这让我打了个冷颤。倍感亲切且产生无限恐惧。
    通读本书,心中只有两种情绪唱主打:亲切和恐惧。因为亲切,才会觉得更恐惧,这不像是纳粹集中营,沉痛而憎恶。因为摸心而论,纳粹的和我们没多大关系,心中不会产生多大阴影与恐惧。更多的是怜悯与无奈。古拉格则大为不同,它的可怕在于它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
     总而言之,也不多再情节透露。还请各位读者去自行体会这不为人知的历史。
     也很庆幸,大陆能买到这本书。这已经是一种进步和信号。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历史,了解那些封存的哀怨。这才能使悲剧不会重演,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第一次做书评,存在个人颇多愚见,请各位读者多多指点。
作者: 年青艺    时间: 2013-9-2 18:36
      之所以用“忘记过去等于背叛”是因为当我看完作者写的后记时我的震撼程度丝毫不亚于正文那一幕幕镇压、屠杀的描写。
       
       这本书的作者叫安妮·阿普尔鲍姆,作者通过调查采访幸存者、翻看幸存者回忆录、查阅俄罗斯及相关国家的一些官方资料完成了历史巨著。很抱歉我在伟大的百度上没有搜到他的一些相关简历,但根据肉唐僧及蒋方舟的推荐我迫不及待的入手了这本目前为止对那段残暴历史描写最权威的书籍。
  
      真本书全方位的展示了整个古拉格的兴衰,从列宁时期的布洛维茨基群岛初步定型到斯大林的鼎盛再到贝利亚短暂的的改革,赫鲁晓夫的释放,以及勃列日涅夫的回温直至最后的戈氏最后的关闭。从政治犯到刑事犯,从妇女到幼童,从底层百姓到苏共高层,展现了古拉格所关押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从囚犯的抗争、内斗,从各民族的争斗到各民族的团结,从静坐绝食到无力反抗,展现了不同人不同民族对古拉格制度的反抗!还有许多诸如当局镇压意见人士的手段,囚犯生活环境等等那些人类文明社会所不能接受的事实!这里不一一详述。
    
      另外只所关注这本书,也是因为我所生活的国家曾经有段有过之无不及的相关历史,甚至有一些手段或政策现在还影响着这个国家。比如劳“教,比如打压意见人士,比如为了政治目的而劳师动众的建立一些于民于国毫无用处的工程。还有一点,就是清楚接露了苏联之所以能有”风光无限“的经济水平真正原因,那就是毫无人性的压迫无辜的公民去完成执政者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也许那些沾满鲜血的魔头根本没有啥理想,他们只是要心理上的变态者!)。
  
      其实我写这篇评论谈的还是此书的后记。后记的开头作者讲了个故事,说作者乘船去一个群岛(曾作为集中营所在地存在过)去调查,在船上很多俄罗斯人,刚开始俄罗斯见到美国人(作者)很高兴,于是打招呼聊天,问作者去哪?作者答去那群岛。俄罗斯人很高兴说道让作者去欣赏俄罗斯的风光。可是当听到作者为古拉格而去时,俄罗宋人瞬间脸色大变,对作者说道”你只关注我们不堪的过去,确不去了解我们的建设,你们一心要抹黑俄罗斯(天朝五毛的口气)“
  
      作者也在后记中多次提到此类情景,或是不关心,或是生气斥责作者,也提到了政府也并不是很积极——在建立纪念馆方面。而且最后也或多或少的提到俄罗斯并没有完全摆脱独裁,只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这些无疑让我想起了本天朝莫名其妙微生物——毛粪的存在。这群鼓吹”文个“,打着爱国主义旗帜中饱私囊的,妄图倒行逆施的寄生中总是要给这个充满悲情的民族来上那么一刀。
  
      前几天,李总出国时说道:正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想想20年前,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台湾民主化成功等等一系列载入人类历史的时件。可是我的祖国确被大红龙留下了血的印记!
  
     当我们对过去发生的灾难保持冷漠,没有反省与纪念。当我们认为那段荒诞的反人类的历史被我们轻描淡写一笑而过,认为它们不会再发生时。那么斯大林、希特勒、波尔布特,还有那谁终将再回来!!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www.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