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中國近代史(下冊)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连接你我他    时间: 2013-5-24 23:17
标题: 中國近代史(下冊) - 书评
  享譽國際的歷史學家、美國加州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徐中約先生,以一人之力,著成The Rise of Modern China一書,自1970年面世後,先後修訂六次,銷售數十萬冊,為美國大學中國研究的權威著作。《中國近代史》由南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87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壁花少    时间: 2013-7-25 08:58
  
  -----对毛泽东的评价-----
  
  只有等待历史有时间整理他对中国和世界造成的影响之后,
  才能对毛泽东做出全面的评价;现在则只能作一些初步的评价。
  对中国来说,毛泽东是集列宁和史太林于一身的人物。他是二十
  世纪中叶最成功的伟大的革命家。他最大的成就,是创造性地将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运用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夺取了中国的政
  权。在李大钊的影响下,他相信解放农民是解放中国的前奏。他
  发明了一套组织农民包围城市的策略,并为第三世界树立了成功的革命榜样。他打算把这套战略运用到国际舞台上,鼓励第三世
  界团结起来,努力奋斗,最终摧毁西方资本主义社会。
  在他的一生中,毛泽东经受着一种持久的不安分情绪的推
  动。他造他父亲的反,造地主资本家的反,造国民党统治的反,
  造苏联控制和修正主义的反,最后造他自己的政党和老战友们的
  反。他急不及待地要求变化,想一下子改变国家、社会和人性——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在内心是一个追求纯真的人,他
  造就不间断的变革,努力保持革命的势头,使国家和人民疲于奔
  命。国家的巨大精力都消耗在群众运动和内部争斗之上。他二十
  七年的统治几乎没有给人民的生活水平带来甚么改善。
  因此,在1949 年革命成功后,毛泽东似乎是江郎才尽了。
  引导他夺取政权的才华,不能引导他成功地治理这个庞大散乱的
  国家。经过解放后最初的几年实践,毛泽东的领导显得步履蹒跚。
  反右运动(1957 年)对知识分子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伤害,而他们的
  知识和技术正是中国所急需的。人民公社开展得太匆忙;大跃进
  倒退了回去;与彭德怀的斗争是不明智的;而文化大革命期间党
  组织遭受的毁灭性破坏,则是一场十足的灾难。扶植江青做国家
  领导人和可能的接班人的主意,违背了人民及毛泽东的老同事的
  愿望。在他的最后岁月里,毛泽东本人越来越深地陷入作茧自缚
  的境地,对他一向声称自己所代表的人民大众的情感反应迟钝。
  他在去世时是一个孤独、悲哀的人,他那种改造人性、将中国变
  成一个现代化强国的梦想没有实现。我们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历
  史的透视,将能对毛泽东的成就和错误作出一个全面性的评价。
  至于现在,我个人对他一生的浅见可以用以下的话来概括:
  革命有余,建国不足。
  
  -----汪精卫,为什么是他-----
  
  人们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汪精卫这个孙中山的亲密信徒及国民党内和国民政府内的第二号人物,为甚么会不顾声誉叛变投敌?最重要的原因似乎是,他在失败主义的驱使下认定中国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在彻底失败之前以谈判实现和平将更为现实。第二,他曾与蒋进行过权力斗争,因此认为蒋篡夺了他作为孙中山接班人的位置。第三,他关心日占区人民的利益。他的主要助手周佛海则提供了第四种饶有趣味的解释,周佛海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狡猾地辩解说,汪精卫的和平运动不会损害中国;如果蒋打赢了这场战争,汪精卫与日本的协定将自然被取消;而如果蒋不能赢得战争,那他将来与日本达成的和约,就不可能超过由汪精卫取得的条件。处心积虑地博取同情的周佛海接着提了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汪精卫没有站出来负责,谁会来照料沦陷区的芸芸众生?
  
  -----中国民主的未来----
  
  中国领导人作出一些坚强的决定。第一,永远不主动放弃对权力的垄断,就像苏联领导人愚蠢地干下的那样。对此,他们坚信可以成功,因为民主势力几乎已镇压殆尽;西藏人总的来说相当顺从,反抗只是个别的;中国各民族并不寻求独立。总之,与苏联不同,中国有着长期的统一传统。第二,经济必须持续发展,而人民生活必须改善。第三,官方媒体要经常不断地突出苏联人生活的艰难,例如生动描绘他们如何粮食短缺,以及急速增加的通货膨胀、黑市、政治斗争、经济混乱、对前共产党领导人的鄙视和仇恨等等;而且还要告诉人民,如果在苏联发生的事情在中国重演,就会引起大乱。只要人们与政府保持一致,当局就能保障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抗日胜利的果实----
  
  毛告诫干部要充分利用抗日战争的时机壮大自身。他说:“我们确定的政策应当是百分之七十作扩张,百分之二十对付国民党,百分之十抗日。”
  
  ----对毛的评价----
  1、人口增长失控和忽视农业,使人民生活贫困。2、外交孤立。3、左倾冒进。4、个人独裁,伤害民主。
  
  ----四人帮失败----
  1.毛的去世,毛在世的保护有效的遏制了其它领导者对四人帮的批评。
  2.。军事力量与媒体控制之间的不对称。四人帮控制不了军队,只控制新闻媒体,而媒体是缺乏组织和火力的。因此他们非常依赖对媒体和文化舞台的控制来制造公众舆论,营造出一种夸大的权力形象。他们听到了响亮的支持聋,也受到了广泛的报道,这些东西或许诱使他们认为自己非常强大,而实际上他们并不那么强大。此外,江青过分相信,身为毛的夫人,没人敢反对她。但事实是,一当她成为毛的遗孀,她的命运就完了。
  
  四人帮仅仅是一块遮羞布,是用来维护毛神圣的声望的。
  
  ----同时代的台湾与大陆----
  
  国际环境,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再到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从大陆被世界独立到台湾被世界独立。台湾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的崛起,台湾
  民主进程中的台湾当地人执政和内陆的领导人实权未定,很多领导人都只是受人民爱戴,而干不了什么大事。
作者: po_no1    时间: 2013-7-28 15:58
  说来说去都是老问题,儒毒不除,国难不己,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王朝,为什么只要一旦陷入到“尊孔反孔”的这个周期律中,必然也就要陷入到兴衰更替时间极短的另一个周期律中。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由于儒家学说的本质才造成的。  
  
    孔子尽管被儒家传人尊为是鼻祖,是儒家学说的开创者,又被后世的许多人美誉为是平民教育的首创者,但是儒家学说的源头与核心内容却是周公所制定的《周礼》,而《周礼》的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维护王朝统治的纲常制度。所以,不管孔子为其增添了“成仁”,孟子为其增添了“取义”,还是后世那些名儒、耆宿为之增添了多少诸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内容,然而儒家学说都始终没有跳出为统治阶级效命的范畴,其根本的性质仍然是一种依附于皇权加官权的文化,所宣扬的仍然是一种极端的实用主义加机会主义的人生哲学。  
  
   任何依附于皇权加官权的文化的根本出路,只能是全心全意地为皇权加官权服务。在阶级社会里,文化为皇权加官权服务的根本途径,就只能是愚昧和麻醉被统治者,通过对被统治者进行思想麻醉和精神控制以及性格上的弱化,以达到接受、甚至是顺从地接受统治者的统治的目的。  
  儒家礼法治理下的社会,法律性同虚设,司法依附行政,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巨大的腐朽和无序,动乱一触即发,可万历十五年,一切都显得盛世安详,丝毫意识不到三十年后即将发生的一切。开朝的筚路蓝缕励精图治总是不可避免地走向陈腐没落积重难返,如何避开这个被诅咒的历史怪圈?只在于我们是否有尝试的信念。只在于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尝试的勇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cf4c430102e13n.html
作者: 六月    时间: 2013-7-28 20:22
  记得上一次认真地在读中国近代史是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读历史,很大地成分是为了考试的,比较重要的考试是会考。除了为了考试,当时对历史也有兴趣,加上记忆力也比较好,我的历史课的成绩也是比较高的,只是那时对课本上所讲述的历史都信以为真了。那个时候没有人告诉其他的思想,也没有读到其他的具有批判性的读物,学习就是为了考试,缺少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也可以简单地认为被“洗脑”了。随着这一两年看到的一些事的发生以及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信息,开始反思自己一直所接受的学校教育,认为有必要地重新去读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因为以前读的近代史不完整。如果想要了解中国的现状并判断其未来之走向,便不可不读完整的中国近代史。
  
  这次找到的中国近代史,是徐中约先生著作的《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在中国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香港出版的完整版,另一个版本是在大陆出版的删减版。我自然找来完整版来读,读完之后对比了一下大陆的删减版的目录,大陆的版本把原来完整的42章最终删减成了29章,将文革、八十年代的改革、八九年的悲剧事件等历史内容统统删除了,连年四九后台湾的历史内容也删除了,这是何等愚蠢。这些所删除的内容其实就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为什么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所倡导的洋务运动没能将清朝拯救于水火之中?
  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了,难道只是技术水平上的落后?
  为什么光绪康粱的变法失败了?难道就是因为慈禧的反对?
  为什么抗日结束后国共没有抓住历史的机遇?蒋介石为什么在大陆失败了?
  为什么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充满了激情和理想,而二三十年后的中国青年却成迷茫的一代?
  八九年的悲剧为什么发生了?
  为什么在大学里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
  国民党是如何治理台湾的,大陆和台湾的差距在哪里?两岸统一的前景在哪里?“一国两制“可能在台湾实现吗?
  为什么现在的微博的一些内容和评论会被删除?
  为什么2012年的重庆事件会发生?
  近代以来,中国人所追求的中国梦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去实现它?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能在过去的历史中找到蛛丝马迹。
  一切事物皆有因果。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作者: 阿福    时间: 2013-7-29 17:04
  官方教科书中的中国近代史是在意识形态下的为党服务,大多内容修改已变味,并且因某些原因很多历史不公开,重读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下》(the Rise of Modern China内容从中共1921建立--2000年),对中国的近代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前因后果有了新的认识,内容详实,带着作者的实证和思辨,值得一读~~
作者: 超人    时间: 2013-7-30 16:53
  就像钱穆曾说,每个人都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我觉得古代史倒是其次,近现代史才重要。不过每个时代自己的近现代史都无可奈何是最模糊的。
  读史才发现现在很多制度风俗原来都不是什么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偶然产物而已。但是最激动人心的是发现自己的生活,跟历史那么近。
  比方说:
  就因为主席人多力量大的信念,六七十年代人口愣是长了一倍。作为90后的我们无可奈何只能成为独生子,成为小皇帝。原本中国传统的孝道因此而倒转过来。我们孤独的生活让我们这一代被各种心理疾病所缠绕。激烈的就业竞争也是这偶然的历史事件的后遗症。
  为什么要军训,上思想课,考研政治,下基层锻炼?因为80年代末知识分子发现以前的真理都是谎言之后,造成了很大的不安定因素。当然,后者也有民粹主义的影子。
  近来央视流行“你幸福吗”,回答大多是政策好之类,这不也是我们封建遗产么?这个国度里的民众习惯了家长制,并且只要在容忍范围内,我们就像家长表达我们的服从和忠心。为什么要反自由化?因为这会破坏农民这种纯朴的风俗和习惯。
  原来八九是保守派挑嗦起来的,真尼玛无语。。。
  政治上保守,经济上进步。这种方式还蛮适合中国的,严复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一国的独裁和民众的素质成反比。教育才是先于政体改革的要务。但是现在的教育问题也挺多的。不过,我相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经历一定会把他的好朋友民主政治带来,只是还没到时候。
作者: 风撼斜    时间: 2013-8-26 17:06
  為了響應CPP從政治掛帥到經濟掛帥的務實轉變,咱就不扯那些虛的意識形態普世價值,就說點實在的東西:農村與土地。
  
  徐中約如此總結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外強中乾。雖然這十年國家在工業,金融,交通,關稅自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許多進步,但政府卻忽略了中國最重要的問題:土地和農民。民國時期的農民依舊承受著高額的地租和地稅,而國民政府看重的是將領,官員,商人,實業家這些中產階級,同時也需要和軍閥達成妥協,於是就沒有認真考慮解決土地問題。眾所周知,天朝的農民算是很能忍的,但到了極限也是會吐槽的。這會兒非正統CCP玩家毛澤東的出現就給了國民政府致命一擊,在西北貧瘠的地區搞土改和減租減息讓CCP在天朝最廣大的群眾中紮下了根,也為日後奪取政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說CPP拿下KMT有運氣成分,但這一出屌絲逆襲高富帥的劇目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千萬不要看不起農民!”可惜CPP也玩火自焚,在建國以後的土改顯然是過頭了,中國千年來的鄉村結構被打碎,在鄉村自治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士紳階層幾乎被毀滅殆盡。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則帶來了那幾年的災難,之後的文革更不必說。書中摘了胡喬木的一段話:“1977年,全國的人均口糧與1955年的水平一樣;換句話說,糧食產量的增長只大致等於人口的增長加上工業和其他用途對糧食需求的增長。”因此改革年代伊始,鄧小平首先就從農業下手,責任制,包產到戶,使得農村經濟開始飛速增長,徐中約用奇蹟來形容這次農業改革,而中國也由糧食淨進口國成為一個農產品出口國,在80年代前五年裡獲得了4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而國民政府遷至台灣後也終於覺醒,先從農業土地改革開始振興經濟,而後是輕工業,最後是重工業,這種策略最終使台灣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創造了奇蹟。
  
  歷史映照的就是現實,在中國,農村問題總是一個大問題,誰能解決好誰就能得天下。如今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CCP治下的土地公有製也帶來了不少問題,沒有土地所有權的農民在政府徵地大潮下就像待宰的羔羊。而隨著經濟發展重心從農村移到城市,如何讓農民分享城市發展帶來的利益成了一個大難題。這事要解決得好,城市化或可平穩進行,皆大歡喜,要是解決得不好,群體性事件越來越多的後果就真是不好預測了。
  
  最後說一句,書還是不錯,很客觀,只是有些事不能多說,自個去看吧。
作者: lalala    时间: 2013-9-2 18:36
  好不容易买到,好不容易读完,确实是本好书,但还是略感失望。作者的文字大多引经论点,却少有自己的见解和深入剖析,不失为一本好的史书,只是。。。
  
  个人觉得比起同类的晚清70年来,还是更加喜欢后者的写作方式。
作者: a2z    时间: 2013-9-10 15:50
  总体不错 叙述流畅 详略得当
  2个缺点
  1 很多各执一词的地方 作者采信的多为诋毁中共的史料
  2 对满清前期的统治赞扬过分了                                                                                                                                                                          
作者: 速在行    时间: 2013-9-11 02:14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提供了相对中立的角度,避免了大陆的阉割还有过分的西方色彩,其实是比较被这一代大陆人接受的,历史都是这样,写的人不同会造成内容不同,特别是到了最近的近现代时期,政治因素的掺杂更让历史成为一些官方修饰的工具,这本书是中国近代史,自然也就涵盖了海峡两岸
  
  作者是身在美国的华人,较好地利用了双方之所长,用欧美的角度和华人的身份来看待事情,很好的阐释了一些被中学历史教科书遗漏的地方,比如说近代史上的1840年之后的和列强分割故事背后,其实有着很多可歌可泣的自强故事,而且中间有着许多仍然是较为民主较为人性的西方社会得以展现,而不会因为想要像教科书一样塑造出“中华民族血泪史”从而是自己本身的奋发和外部势力的人性而只字不提,作为一个在美国的华人,对美国在清末民初时采取的政策也大胆的一针见血分析不过是同样为己私利,而并非很多人倡导的美国的慷慨,其实,相当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所有的史料来源皆有罗列,丰富程度难以想象,这个版本的译者的批注也是相当精彩,参考书目和批注完全不亚于唐德刚对《胡适自述传记》批注的精彩,值得一读
  
  不过作者的角度有的时候还是会显得有点偏向西方,而且对中共的部分阐述过于严厉,这是在西方对共产主义都有所鄙夷的情况下的必然结果,相反,本书谈到现代的时候,对台湾在民主制度下取得的成就过分吹捧,却并没有分析背后的种种艰辛,这是很大的一个致命弱点,也是从此可以看见到,作者私人因素依旧存在
  
  虽然上下两册已经一千三百多页,单本书所定义的近代史是跨越明末到香港主权交接,而且因参考书目关系,所以章节仍然较短,这就导致了一些阐述并不到位,历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比如中印战争完全一笔带过,中越战争寥寥几段话,而深刻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六七十年代的国际地位和海峡两岸局势的抗美援朝竟然也是不到一页纸,但中印战事对目前的亚太局势还有周恩来和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在万隆的关系对后来中印走势的影响何其深远,朝鲜的战事和中国的抗美援朝直接造成了台湾徘徊在外,从这些角度来看,建国之后的三场举足轻重的战争却如此轻描淡写,估计作者本身想影导一个和平氛围,于是将中笔墨泼在了政治斗争和经济建设上面,但是,这样的篇幅来看,还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总的来说,让你从中学的教科书中挣脱出来的目的已经达到,读者在读的时候也是需要有自己的立场,没有大陆“洁版”那么“洁净”也不会像国外写的中国历史那样读不出荡气回肠的自豪感
作者: 映阶碧    时间: 2013-9-15 06:06
  读罢本书,上下两册,我顿感自己神奇。因为电子版错字太多,大家都懂的,所以此书已在我代购行列。(不过好贵啊!)
  
  中国的近代史,感觉是保守派跟改革派抑或自由派的斗争。刚接触这本书,全是因为那个40章。第一次读到,觉得不可思议,更泯没了邓爷爷在我心中的光辉形象,甚至有点不能接受。(其他章节没读,因为那会还没着魔于电子书)
  过了几个月之后,我看到友邻“读过”这本书,然后我就收获了我的电子版了。当然,并非一收获就开始读,拖延症患者各种拖延。。。
  
  在一个深感空虚寂寞无聊的夜晚,我开始读上册。从1600年开始。。
  各种诡异的黑白图片,挑战我的小心脏。最大的感受是康有为大哥被爆,又一个人物在我面前土崩瓦解:没有家庭或家族,而是男人和女人同居一年后,每个人可以交换伙伴。。完全接受不了!!!
  上册所写,具我感觉是没有限制级的。有空去图书馆借个阉割版的来看看,对比下。
  
  重点写下册,1917-2000 。
  (此处省略文字摘抄,概述)
  当再次读到40章,我心中不再激动,毕竟已经剧透了。甚至有点体谅那些老人家行为上面的偏激,虽然代价很惨重,至今还不肯承认!我也学会了一个叫“白色恐怖”的词。动荡当然不止这些,还有错综复杂的对外关系,我也对“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有了懵懵懂懂的理解。
  这是应试教育的一个悲哀,因为我背这些东西背了这么多年,现在才有点明白个中意思。
  
  ps 不知某些媒体作为遮羞布,能遮到什么时候。特别是全球化的今天。(当然,利用媒体来诱导思想得不只有我们,只是我们比较严重)
作者: 李子园    时间: 2013-9-16 22:16
  提及有皇帝称谓的中国而言,其国力是NO1。这样的观念总是流淌,即使最木的人群也会习惯这样的一种优越感。那这样的骄傲发展就会有两种趋势,在近代的中国这两种趋势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也许也对教科书的写法很熟悉也难免觉得厌烦,想要试试不同的味道。我谈到中国近代史就总是浮现出学者在炮火前谈论学术的奇怪景象。    但这或许真的可以存在。      这样的年代给我们太多的启发,特别是对烦躁的今天。     怎么样的评价才算合理,我想找不到答案,应该说这本书的回答还算不错。至少没过也没及,,,,
作者: 蘭台公    时间: 2013-9-19 23:07
      我记得,我跟我的朋友说过,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写一本客观的深刻的《中国现代史》。当看完徐中约的这本书,我意识到,已经不需要了,因为这本书已经存在了。
      其实浸淫史学多了,发现讲话真的是需要慎之又慎,一不小心就会成了胡言乱语,一不小心就会成了想当然尔。而且,写实作为史学者的首要素质实在是太难把握了。一个深受自由主义熏陶的人自然而然的会多关注集权主义的恶劣影响,一个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民粹主义的影响。同样的事实,在不同的人看来就成了不同的性质。而对于事实状况的排列、取舍不同,表达出的思想更是千差万别。
      现在的研究生还是必须要选政治课的,我的政治老师自称是个左派,第一节课就说他认为科学是具有阶级属性的,立即招致了我的反感,他推荐的一个左派网站——乌有之乡,在迅速浏览之后,我也立即将之归之于拍马溜须之网站。
      我不太明白,当包不同反讽星宿派三大绝技是厚颜功、法螺功、马屁功的时候,星宿派的人为什么能甘之如饴,为什么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一如我现在不明白,这么多人唱H歌,为D庆90年生日,举办各种活动,可是这些人真的懂D的意义是什么吗,一如我现在不明白,德先生、赛先生的口号已经喊出来近100年了,为什么还会有肥头大耳的毛将军,人民艺术家李将军。好多时候,我问出这些问题的时候,人们都要求我多看一下现行制度的合理性。
      就如我从小到大上过的那么多的政治课,见过的那么多的政治课老师。我知道的,他们不乏有见解深刻之辈,对于世界的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实在是有很独到的见解,而且对于哲学,他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尼采、康德、费尔巴哈、黑格尔的认识比我不知道要全面多少倍。难道是我还有一个盲点,使得我无法接受这一切。
作者: 老卡    时间: 2013-10-5 02:48
  你对这个时代困惑吗?
  你对这个社会困惑吗?
  你觉得你真的认识你生存的环境吗?
  
  。。。。。。。
  
  那么你就看下这本历史书吧,或者假如上学的时候学的历史是这样的,那会是什么样的现在呢?
  
  三民主义是什么。
  孙大炮的真实故事。
  蒋公的功绩与过错。
  民国当年国情是什么样子的。
  二战在中国是怎么回事。
  日本是怎么走向侵略和军国主义的。
  战争真的是你死我活吗?其实民众只是精英阶层的棋子。
  内战是如何开始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49年后的30年中国是什么样的?也就是我们的父辈是如何成长的。
  中国和美国的纠葛到底是什么。
  中国的未来和民族政治走向。
  当下社会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应该如何解决。
  。。。。。。
  
  看看吧,人民不是用来洗脑和愚化的。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www.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