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百变 发表于 2013-6-12 23:49:14

安妮日记 - 书评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507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农民评 发表于 2013-7-24 10:01:21

  一个如此乐观,坚强的女孩让我佩服;题外话,如此能唠叨的性格,是我这个闷葫芦该好好学习的。
  人生很多不如意,我们本公平的来到这个世界,但是世间的歧视,为了利益而来的战争,总将我们禁锢。
  安妮是不幸的,因为哪个战争铁蹄下的世界已经没有了可以落脚的家园,只有那黑漆漆的小屋;还有那个其实不是很健康的家庭,父亲为了男人那可耻的面子,与母亲维持了并不幸福的婚姻;最后,还有那个让人厌恶的同居女人。但另一方面来说,安妮又是幸福的,他有爱她的亲人,作为一个孩子,这一点足以,再加上安妮那颗总是快乐的心,一个可以诉说的朋友(笔记本),她可以抛弃世间的纷扰,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我愿是 发表于 2013-7-25 11:38:40

         不知道是我在学校借的书版本的问题,日记写到一半,到后面就都是短篇了,小小失望,就没有继续看下去。就对前半本书发表一下看法吧。
         安妮日记中有一篇让我记忆深刻,安妮把日记本当做她的朋友——辛蒂,每篇日记都是以写给辛蒂的信的形势呈现的。安妮说,她觉得她自己这样做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可以谈心的朋友,她只好把日记本当做自己的朋友。
        从那天之后,我便把我的日记称作安妮。我想我和那时候的她都是一样的吧,找不到可以真正交心的朋友,唯有写日记作为派遣。日记本有一个称呼,像是在给远方的朋友写信,那个朋友会一字一字的看完它,心里无限宽慰。
        就像张小娴说的,为什么心事一定要和别人分享?埋在心里也许是更好的选择。毕竟人始终都是寂寞的啊,茫茫人海中,知心朋友可遇不可求。在没有遇见的时候,那么拥抱自己,与日记本分享心事吧。
     毕竟,你的日记,永远不会离开你。我的心事,它会一一听拾,好好珍藏。

我愿是 发表于 2013-9-27 01:50:18

         每天中午午休前都在读安妮日记,我甚至把自己的日记本称作安妮。安妮说,她写日记是因为发现她需要一个知心朋友,可是周围没有人真正地了解她明白她,于是她只好把心事诉诸于辛蒂-----那本日记。
         我想我们都是一样的吧,只有日记本才会永远地陪伴自己,只有日记本会细听我字字倾诉,没有回应也没有言语,只有陪伴。可是那也足够了。
         虽然高中学习很忙,可是我还是愿意抽时间来写日记,记录我每天的喜怒哀乐,与你有关或无关。多年后回过头来看,也许早已沉淀的一切又会随着记忆的风轻轻扬起,拂过我的心头吧。

多多 发表于 2013-10-10 18:13:02

         因为电影给我的深刻印象,使我有了买这本书的想法,结果我行动了。
     对那个时代的犹太人来说有着太多的不幸,而有些虽暂时幸免于残酷、恐怖的集中营生活,却只能被迫过着与世隔绝,担惊受怕的生活。他们的内心充斥着不安与彷徨,但也憧憬着未来。(“我看见世界正在被变成一片荒野,我听见雷声正在接近。可是,我仰望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也会重新回来。”)
      安妮一个十几岁的犹太少女,在如此残酷、恐怖的那些年中还能怀着天真快乐的心记录着避难生活的点点滴滴。虽然她没能等到和平与安详就被残酷的时代无情的吞噬,但是她的天真与宽厚的心却在世界个角落里留下脚印。战争的是残酷的,但它摧残不了一个对未来憧憬的强大内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妮日记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