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宙大心灵 发表于 2013-5-25 18:37:26

道路与梦想 - 书评

  王石,中国企业家群体中阳光式的领袖人物。他为人们所熟知,除了因万科的品牌及地产项目外,还因他的鲜明个性和登山经历。这位万科的创始人,同万科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共同引领万科,用20年的时间创造了一系列奇迹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6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朝雾之 发表于 2013-7-24 19:35:16

  望着工友空荡荡的铺位,我迷惑了:为了谋生,为了发财,还是为了能自由收看香港电视台?抛弃工作,抛弃家人,弄不好被遣送回来或搭上性命,值得么?P7
  评:如若不是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谁愿意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呢?王石之所以不理解工友的行为,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生活还是有希望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会用出头的那一天的。
  
  王石在特区倒卖玉米和摄像机的时候,忽略到一个前提:王石是代表政府企业去参与这些事情的,否则王石如何打通航运,仓储,资金筹措等链条的,尤其是倒卖录像机和摄像机的时候,需要批文和外汇,如若不是后面有政府的背景,王石又岂会轻易获得如此稀缺但如此重要的资源呢?为什么一个乡的乡长会去亲自接待王石,还亲自看望其岳父母?显然与其岳父的政治背景有关。
  
  万科股份制改造时,王石放弃其个人应得股份基于三点考虑:
  1.社会价值取向。"不患寡,而患不均"。爱出风头如王石,如果很有钱,弄不好会惹来杀神之祸。
  评:这一想法可能来自在特发时候,总是被人用匿名信举报,若不是领导开明,加上自己确实没有见不得人的行为,很难说不被"搞定"。
  2.讨嫌暴发户形象。
  评:从这一点说,王石对于当时中国老百姓的心理把握的真是到位啊!
  3.家族没有掌管财富的DNA。
  评:可见王石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P62
  
  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掌控在大型国有企业手上,民间企业不可能独立发展,只有同大型国有企业同时发展,市场才是健康的。要主动帮助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化改造,共同发展。P71
  评:透过这段话,可见王石对于中国所谓的"市场经济"的理解很深刻啊;可见其不只埋头干事,更知道抬头看路,不断地分析,总结以前经历的人和事,不断地在思考自己的明天和后天。
  
  从近期看,资金流行股市很划算。但牛市结束后,今天在股市上叱咤风云的房地产商会发现,那些专心致志搞专业化的同行已经把他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P152
  
  中国主流彩电企业,仍走互相竞争而不合作的道路。而日本的大的电子制造商利用品牌占领市场,生产领域却按规模经济生产的原则进行分开。P214
  评:中国人骨子里还是不够理性啊,非要弄得你死我活!
  
  当员工因为受贿或行贿而被检查机关批捕时,王石并不欺骗自己的员工,而是直面这种局面,与自己的员工沟通,期望其能配合检查机关的调查,而不是对员工撒谎,欺骗其出差再遭检察机关逮捕。
  评:这体现了做人的基本素养,不能为了讨好政府而欺骗自己的员工。
  
  P264提到的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的内容之一,自己一直以为企业的这种宣传都是作秀,企业都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的,怎么会为了社会公民而放弃自己的利益呢?其实,还是一个长期和多次博弈的道理,从短期看,企业的盈利会小于其他企业,但是长远来看,一家以社会责任为发展内容之一的企业,其发展必然会为了履行其社会责任,而让自己达到能够履行这种责任的能力和水平,具有这种水平和能力的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又岂会被淘汰。其实,换个角度,旅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看成让企业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
  
  书的第四章,文章编辑有些奇怪,一会儿讲爬山,交友,一会儿又说起万科的发展,让人抓不住脉络。
  
  万科一直在强调专业化,职业化和透明化,尤其是透明化,让我想起了华为,这个一直没有对外界揭开面纱的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没有上市,外界对其内部的管理一直来源于个别人的转述。其实,我很认同万科的观点,即透明化。一个没有秘密的公司,制度成本是很低的。阳光是企业最好的消毒剂。透明化的过程势必很痛苦,也会带来很大的代价,但是这些代价是值得的,它极大地推动者企业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大千同 发表于 2013-7-25 11:47:18

  本书详细的讲述了王石从万科建立至2005年的点点滴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发展的年鉴。本书用博客式的写作形式,记录了王石对万科公司发展点滴回忆、深入思考,以及王石本人自己的生活经历。本书个别篇幅的文章可以作为企业管理的教科书文章,里面有对企业发展、变化的深入思考,以及万科在解决同样问题时的处理办法。本书的另外一部分篇幅文章充满了人情味儿,“无关登顶的事儿一概不做”让我感受到王石人生的深度和广度,值得反复回味。
  
  万科追求阳光下的利润,利润率在25%以上的项目不参与,同时重视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重视规范化管理。回眸万科的发展历程,“大胆的走在前面”让万科抓住了多次的发展机会:包括分业经营、股份制改革、规范化物业、化妆舞会、万科周刊、互联网管理、王石online等等,都是万科率先在业内做起来的,假设自己在同样的环境中,能不能有如此一样的魄力和胆识?
  
  读完本书后,我对以万科、招商银行为代表的深圳企业,或者说南方企业充满了敬意,他们对于做事的认真、勤奋、吃苦、大胆的态度让我深深的佩服。相比于北方企业的官宦气息的浓烈,南方的企业显得更加务实和有人情味儿。
  
  道路与梦想往往并存,激情就该剧烈燃烧!向万科和王石致敬!

MR_阳 发表于 2013-7-26 00:39:00

  这本书来自一次活动所得的奖励,能作为奖励,自然是授予者颇为喜欢的一本书。
  讲一句实话,我没读完这本书。并不是因为它不好,不值得我读完,而是我自己阅读习惯的问题,让我对这种自传式的书籍总是静不下心来慢慢品读。
  当然,对于这部书我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它很写实,既然是自传,自然是作者或陈述者的真实经历。传记类读物是现今很热门的读物类型之一。这本书随不是特别出彩,但读来还是感触多多的。
  如果说有人问我对这本书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我会说有。读它的时候就能明显看到两条线,既有主人公自己的创业、打拼的经历,也有这个时代的变迁。确实,每一个现今中国成功的企业家,似乎都和这60多年来国家形势和政策的变化分不开。
  总之还是推荐那些对商业,对个人经历,尤其对房地产行业感兴趣的读者尝试一下。或许你就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七夕 发表于 2013-7-26 09:52:01

  那个时代成功真的要抓住机会,敢改变,敢拼敢闯,敢做别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魄力 眼界 决心
  
  特别的地方是他想要火车车厢运货的时候,他找上门,送上两包烟,结果别人不要 ,而免费给了他实际价格比烟高10倍的车厢,因为那人很早就注意到他每天搬150kg的很多袋玉米
  
  而他明显不是长的象民工
  
  他的机会,自然,是他努力的结果,再就是他找对城市,走对方向,从不懂到学习,不懂财务,每天晚上看2个小时看财务书。
  热忱
  
  看到市场需要,寻找方法, 倒卖玉米成功了之后,及时转行,向需要的方面进步,房地产的进军,踏实,不贪短利。
  
  我觉得都是各类创业者成功的关键。
  
  至于登山就是爱好而已,没啥神乎其神,外国成功人士各种爱好也多了去了,爱好,让生活更加美好。
  
  

Amy 发表于 2013-7-29 01:24:27

  当看到王石八十年代在深圳“倒卖”玉米那里时,为了晾晒发霉过水的玉米,一麻袋一麻袋的掰开,双手模糊,麻袋染红,仿佛自己看到深圳港湾一个精神的小伙,留着汗水,全身湿透,在烈日下埋头苦干,他,是干出来的实业家;谈到万科的财富,他提到最有竞争力的是集团培养出来的一批批的职业经理人,人是根本,是他们的财富,他们从万科成长起来,从刚刚毕业,刚刚进入社会,到一步步在万科成长为职业经理人,万科在为自己积攒丰富的软实力,他们对万科忠心耿耿,他们一切从万科利益出发,即使他们离开了,他们当万科是娘家,这是万科最大的财富……

大人物 发表于 2013-7-30 03:10:10

  从冯仑那本《野蛮成长》了解到王石,然后开始读这本书,在市场还不规范化的条件下坚持走规范化路线,在浮躁和充满暴力的环境中,提出超过25%利润的行业不做,从多元化到专业化的调整,坚持对人的尊重,靠着这种规范化的要求和对未来的远见考虑使得万科逐渐成为内地房地产行业的领跑者。
  万科四大核心价值观:
  Ⅰ、客户是我们永远的伙伴
          持续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在投诉中完美
          我们1%的失误,对于客户而言,就是100%的失误
  Ⅱ、人才是万科的资本
          以职业经理人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尊重人就是让人有选择权和机会均等。
  在各级经理和职员之间建立12条沟通渠道,并明确写入《职员手册》
  Ⅲ、阳光照亮体制
  鼓励各种形式沟通,信息共享,反对暗箱操作
  专业化 + 规范化 + 透明度 = 万科化
  Ⅳ、持续的增长和领跑
          带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万科特色:
  阳光照亮体制,走规范化路线
  普及万科理念的方式:创办《万科》周刊,主题年
  以人为本:在各级经理和职员之间建立12条沟通渠道,并明确写入《职员手册》
  培养职业经理文化,形成了了职业经理人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呼吸 发表于 2013-9-5 13:39:07

         当年张潮在《幽梦影》里谈读书,说“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借来说说这本书。
         放在一年前,这种书我是翻都懒得翻的。这个月这成了枕边书,每晚临睡前翻一翻,很快就读完了。今天来看这本06年的书,很多地方很有意思:
         一是万科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地产企业,王石在这本书里对万科的整个成长路线做了个梳理,小背景是热火朝天的深圳,大背景是过去这二十年——配合着这二十年的历史读这一段,可以回头看中国房地产这二十年的政策设计和运行路径。尤其是九七年朱镕基见王石的那段对话,地产这十多年的大发展和房价这十多年的大飙升,其实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只是我等升斗小民,永远都后知后觉。
         二是万科03年的时候年销售63亿,市场占有率0.99%,当时定的十年目标是到2014年销售额破千亿,市场份额提高到3%。03年的时候千亿销售是个大大的梦想,可能王石以及整个万科上下都没想到他们可以提前四年破千亿而中国房地产居然成了一个一年五万亿的庞然大物。
        
        以前看到就会扔垃圾箱的书,如今居然也能读出趣味来。所以这本书,一星到五星,打哪个都有道理——萝卜青菜,各取所需各取所爱吧。

一瓢之 发表于 2013-9-7 04:04:12

  书看到一半,决定不看了。但这不是书的问题,书还蛮精彩的,是我的问题。
  
  我看书很慢,经常看到最后是硬着头皮看完的。这本书总共四章当我读完第二章,我开始急着要读完它,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我就知道我关注的已经不是这本书本身了。所以我索性放下它,不读了。等我不再这么着急的时候,再来读完它。
  
  这本书是编年史的结构,事无巨细全在里头了,真实也罗嗦,也有精彩的部分譬如君安和万科的战争。主要的看点我认为在于:其实万科也是普通企业,王石是普通人,当年很多一同起步的企业和企业家,为何最后成就的是万科和王石。。。
  
  突然不想写了。去吃饭。

东方的 发表于 2013-9-15 11:41:05

         王石从80年代早期年开始初涉商海到如今万科业已登顶中国民营企业的珠峰,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万科和王石的20多年,更应视为中国成功的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的一个拼搏发展的缩影。
  
         先简单摘录下《我与万科二十年》启发句子
      第一章红与黑
      “改革,就是要闯出一条新路,一旦失误,就会掉下马来,既然是改革者,势必站在风口浪尖上”
      “在管理团队的改造上,引进“空降兵”是容易的做法,但却孕育着很大风险,如何使新老团队融合,思想融合比技术层面的改善更红要,价值观是第一位的。”
  
      第一章讲述了83年到87年之间王石从体制内逐渐走出下海的历程,顺应改革大潮,在特区的闯荡的人们自然是站在风头浪尖上,体会着奋斗和拼搏的激情。而在这个阶段对于企业所有权的争夺和明确也是王石所面临的一大问题,王石应该算是比较幸运的,纵览那个年代的许多企业英雄,很多到最后都是在涉及到企业的产权的问题上翻了船的,典型如健力宝等。
     再说到“空降兵”这点,可以说很多企业都会尝试引进空降兵来希望优化管理等,但是事实上空降兵应该是个慎用的政策,正如文中所写“使新老团队磨合,特别是思想上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记得不仅王石提到这点,马云在一次演讲中也提到说阿里巴巴真正的发展其实还是依靠最初的那18个元老,中间也引进过些高管副总裁之类的,但是许多年后过去终究还是得依靠原班人马。
     
     第二章喧哗与骚动
      “理想主义加实际的操作技巧”
     
     第二章讲了很多的万科在发展中的所遇到的很多坎坷和问题,而在第二章整章之中,对于我而言感触最大的还是上述摘了的这句话,说的文雅点就是要做“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相信在那个年代做民营企业的很多企业家都有理想主义情怀,但是社会终究是现实的,如何面对现实,而既不是活在自己的理想主义里,又不被现实打败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命题。其实自己也感觉,理想和现实并不是一对矛盾,理想可以看成是我们的目标,而通过面对现实来作为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再说的文艺点,就是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得脚踏实地。
     第三章荆棘鸟
      “市场是公平的,暴力只能够久会还给市场”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时期,政策的变化带来一定的暴力空间,但随着市场的发展,暴力终究要趋于平稳的利润,以为地追求暴力,企业反而会丧失更多机会”
  
      以前也听过一句话,真正伟大的企业是不会有特别惊天动地的大起大落地,如沃尔玛。或者还可以用罗永浩的话来解释万科的成功“在中国社会存在着各种方式的成功,其中不乏投机取巧之辈,但是在一个体制健全的社会中,或者说在任何社会中,偏执狂一定是能够成功的”万科对于利润空间的控制和认识的确是让人敬佩的,相信这种坚持自己的理性的方式的企业也才能真正成为大企业的标杆。
  
      第四章光荣与梦想
      “万科化——专业化、规范化、透明化”
      “网络信息平台的突出作用,是使消费者逐渐摆脱信息弱势”
      “世界上没有什么诀窍,只不过是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巴顿:衡量一个人的成功的标准不是看他在事业巅峰的表现,而是看他从顶峰掉落下低估的反弹力”
      “领导者的三项职能:【决策】:做什么、做不做,【用人】:谁去做,【承担责任】”
  
     万科能够从原来的诸多领域最终只做房地产,而且只做住宅类地产,可以说是定位非常专一了,也正验证了那句话“唯有专注,才能卓越”。
     
  
     最后总结而言,其实这本书给自己很多启发,有很多的思想也和自己之前看到的及自己想到的相契合。万科的二十年集中反映了中国民营企业成功发展的二十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出来大量的改革开放30年来的时代特征,同样,通过对万科二十年快速成长的认识也可以为企业未来提供借鉴。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道路与梦想 - 书评